咸豐元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 據資料記載:清咸豐年間(1851-1861年),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發展迅猛,並在江蘇南京建都,此時清政府賴以鑄錢之用的滇銅(雲南省出產的銅料),因道路阻斷而無法運進北京。一方面是鎮壓起義急需大量的軍餉開銷,一方面是鑄錢的原材料告缺,給清政府造成了嚴重的財政困難,最終迫使清政府自咸豐三年開始發行紙幣和改鑄大錢來彌補財政虧空。
太平天國錢幣在我國歷史上曾發生過數次農民起義運動,但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一次應該是由洪秀全發動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運動。太平軍於癸丑三年(1853年)攻克南京(改稱天京)之後,即開始鑄造自己的貨幣。太平軍的貨幣除初期名稱為通寶外,其餘均稱為聖寶。聖字取意於耶穌為救世主的宗教綱領,故太平軍的聖庫、聖糧、聖兵等等多用「聖」字,錢幣亦如此。
四川銅幣中國民國時期發行的一種貨幣。銅幣直徑約3厘米,是機器鑄造的現代化貨幣,刻有面值和雙旗圖案。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銅元收藏研究中數量很大,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品類,甚至可以說是民國銅元的主體品種。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由民國政府發行的一款紀念銅錢,正面「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字樣,十文,背面交叉龍旗。銅幣當時面值以當十、當二十為主,當五十面值的相當少見,非常珍貴。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