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朝最後的實際統治者,在15年內,一直拒絕投降日本

說到清朝最後一位統治者,很多人都會想起溥儀。但是當時的溥儀還是一個只會哇哇哭的娃娃,根本處理不了任何的事情。當時清廷的實際掌舵人是溥儀的父親載灃,在慈禧和光緒去世之後,溥儀繼承了皇位,也就是宣統小皇帝。而載灃作為攝政王成為清朝的實際掌舵人,在辛亥革命之後,清廷喪失了一切。載灃也從堂堂的攝政王成為了一個閒散人員,但在15年的時間裡,載灃一直拒絕投降日本。在這一點上,他比自己的混帳兒子強得多。

一、辛亥革命爆發之後,載灃喪失了一切權利 1908年,慈禧太后在自己彌留之際命令毒死了光緒。最後光緒皇帝早於慈禧一天去世,慈禧在去世之前立溥儀為繼承人。但是由於溥儀年紀太小,所以由溥儀的父親、光緒皇帝的弟弟載灃負責朝政。載灃因此成為了攝政王,他才是最後三年時間裡,清朝的實際統治者。那高高在上的宣統小皇帝根本無什麼也做不了,他僅僅是一個傀儡和玩偶。1911年,武昌起義的炮聲為清帝國敲響了喪鐘。清朝已經是大廈將傾,南方各省先後宣布獨立,第二年,中華民國成立。在袁世凱的巨大作用下,宣統皇帝宣布退位,而載灃也由堂堂的攝政王退回了一個普通富戶的狀態。他沒有能力保住兒子的皇位,這是當時的大勢所趨,誰也阻擋不了革命的進程。 溥儀雖然退位,但是仍然住在紫禁城裡。很多前清的遺老遺少都陰魂不散,他們時不時前去給溥儀請安,其中還包括國學大家王國維。在北洋政府統治時期,清朝皇室和北洋的關係處理的還是不錯的。但是在20年代後期就出現變化了,馮玉祥發動了兵變,將溥儀逐出了紫禁城。在此之後,溥儀一般都選擇住在天津租界內。1928年,蔣介石的北伐軍進入了北京城,載灃也選擇進入天津租界。客觀的說,此時的國民政府與之前的北洋政府在針對清朝皇室的問題上變化很大,很多特權都被取消。載灃的態度是眼不見心不煩,他也去了天津。但是考慮到君臣有別,他沒有和溥儀住在一起。此時的載灃仍是一個富家翁,他沒有再次觸碰政治的任何機會。

二、溥儀賣身投靠,載灃仍然不願前往 1928年,東北大佬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他的廢物兒子張學良成為了東北的當家人。不到三年,日本就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張學良為了保存實力命令軍隊不准抵抗,就這樣東北三省100多萬領土被區區1萬多日軍占領。日軍控制了東北之後,急需扶植一個代理人。日本方面看中了躲在天津租界內的溥儀,經過日軍軍官土肥原賢二的反覆勸說和威脅,溥儀前往東北出任滿洲國執政。兩年之後,溥儀成為了滿洲國皇帝。

在溥儀在東北站穩腳跟以後,他急迫的想接全家前往東北。溥儀在給載灃的信件中說:「前途一片美好,自己將再次入主中原。」見過世面的的載灃沒有那麼傻,他讓全家待在天津,誰也不准前往東北。在溥儀稱帝以後,載灃決定親自到東北看一看。 載灃到達東北以後,溥儀為了迎接父親,擺出了全套的儀仗。不過載灃並不高興,他看出來兒子溥儀的實際地位。在這裡,他並沒有實際權力,他仍是一個傀儡。載灃好歹也出過國、當過三年多的攝政王,雖然水平不怎麼樣,但政治敏感性還是很強的。他看出了所謂滿洲國的尷尬境地,一個這樣的政權完全沒有任何的根基可言。載灃僅僅在東北住了一個月,就離開了這個地方。

當時日本高級官員勸說載灃出任要職,但載灃拒絕了這個「好意。」在抗戰爆發以後,載灃堅決不准家裡人再去東北,甚至與溥儀的聯繫也日漸減少。在北方地區被日軍占領之後,載灃當然惹不起這些日本兵。不過他的態度是做閒雲野鶴,不拒絕但也不參與任何政事。 三、建國之後,成為了社會的一份子 在解放戰爭期間,載灃為了維持自己的生活,開始做起了生意。攝政王還頗有生意頭腦,幾年下來,不能說富可敵國,但家底確實厚實。

1949年,解放軍進入北京之後,由於北京即將再次成為首都,所以需要大量的辦公場所。此時年老多病的載灃將自己的王府低價賣給了政府,隨後他住進了一座普通的四合院。不過僅僅一年多之後,載灃便因病去世。客觀的說,載灃的一生干過很多錯事,在他執政時期對革命黨也是非常狠的。但他有自己做人的底線,那就是自己的國格。在這一點上,他比自己的混帳兒子溥儀強得多。載灃去世的時候,溥儀正在蘇聯繼續過高高在上的日子。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4140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