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紹的,是大明硬漢楊繼盛。 《明朝那些事兒》一書談到楊繼盛的時候,曾經感慨的說過這樣一段話:「即使再過500年,這個名字認將光耀史冊。」 只有熟悉了楊繼盛的事跡,你才能真正體味這句話的份量。 楊繼盛,號椒山,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至兵部武選司員外郎。 他自幼抱負遠大,曾經留下了一副著名的對聯:「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數百年後,一位學者看到了楊繼盛的這副對聯,非常欣賞,將其書寫下來,僅僅改動了一個字,變成了:「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這位學者就是李大釗。 豪言壯語易出口,事非經過不知難。
楊繼盛不但寫出了這樣的豪言壯語,更是用自己的生命兌現了這莊嚴的承諾。
【影視劇中的嚴嵩】 嘉靖年間,嚴嵩當權,位居首輔,權傾朝野,打擊異己,貪污受賄,賣官鬻爵,援引私黨。嚴嵩可以說完全掌握了嘉靖皇帝的心理,並能夠隨意運用如臂使指。在嘉靖皇帝的縱容下,嚴嵩終於釀成了「庚戌之變」,1550年,北方蒙古部落首領俺答越過長城,一直打到北京城下。手握十幾萬大軍的大明總兵仇鸞卻畏敵如虎,不敢出擊,他在嚴嵩的支持下,企圖以講和退敵,熟料俺答毫無誠意,京師近畿重地,被蒙古騎兵肆意蹂躪,百姓慘遭殺掠,村莊皆成廢墟,可笑十萬明軍,「相視莫敢前發一矢」,真是奇恥大辱。 為開脫罪責,減輕自己的壓力,仇鸞堅持與蒙古開展貿易,互開馬市,彼此修好。楊繼盛身為兵部員外郎,目睹國家慘遭如此屈辱,而仇鸞居然不思報仇雪恥,反而議和示弱,大為悲憤,遂上疏皇帝,論述其時與蒙古議和的十個不可行的理由和五個荒謬之處。疏上,仇鸞大驚,與嚴嵩聯手反咬楊繼盛一口,皇帝龍顏大怒,將楊繼盛逮進牢房大刑伺候,又將其貶到狄道作典史。
【嘉靖皇帝朝服像】 後來,仇鸞與嚴嵩鬧翻,嚴嵩又想到了楊繼盛,意欲和他套近乎,一路提拔重用,楊繼盛很快就做到了兵部武選司員外郎,這可是當時真正的肥差,楊繼盛很明白,自己能夠坐到這個位子上全靠嚴嵩提拔,不過,他並不領情。越靠近嚴嵩,他就越能洞悉其奸,最終深刻的認識到,嚴嵩不去,國家不安。就這樣,一封出自楊繼盛之手,流傳千古的《請誅奸臣疏》新鮮出爐,並送到了嘉靖皇帝的手中。 結果是可以預料的,楊繼盛在當時得罪嚴嵩,無異於以卵擊石,嘉靖皇帝是個極其自負的皇帝,他雖然受到了嚴嵩的玩弄,但自己是絕對不肯承認的,楊繼盛的上書戳穿了皇帝被嚴嵩愚弄的真面目,讓嘉靖皇帝很不舒服,他大罵楊繼盛「謫官懷怨,摭拾浮言,恣肆瀆奏」,並下旨將楊繼盛關進詔獄,嚴刑拷問幕後主使。 詔獄的可怕,是今天的人們難以想像的。楊繼盛卻是曾經領教過的,不過,這一次與上一次不同的是,嚴嵩沒有打算讓他活著走出獄門。
【今日的楊公祠堂,罪臣環跪於前】 被拖進牢房的楊繼盛十個手指被全部折斷,腿骨被夾碎,腿肉被打爛,血肉模糊。他的同僚王之誥知道獄中受刑的慘烈,害怕楊繼盛熬不過去,遣人給楊繼盛送去一枚蚺蛇膽,希望他能夠服下止痛。看到蛇膽的楊繼盛笑著拒絕了,他說:「椒山自有膽,何必蚺蛇哉!」 無論服不服蛇膽,楊繼盛都難免錦衣衛的酷刑帶來的極度痛苦。棍棒交加,楊繼盛的臀部和大腿早已充盈淤血,淤血不化,疼痛腫脹難以忍受,他將喝水的茶碗敲碎,拿起碎片綁在竹筷縫隙中,對準傷口,狠狠刺入,不料仍然不能見血。楊繼盛喊來獄卒,找來鼓錘,用力將碎片鋒刃敲入,隨著碎片扎進傷口深處,淤血噴涌而出,楊繼盛就這樣放了自己十幾碗的淤血,其承受的疼痛,令人難以想像。 舊傷未愈,新傷又添。經過放血處理的地方長出了新肉,沒有處理好的地方繼續潰爛。楊繼盛再次找來獄卒,借來小刀和針線,用針線縫住腿皮,用牙齒咬線將傷腿提起,再用刀專心剜去膿血爛肉,沒有清水,就用流出的鮮血清洗。旁邊為楊繼盛提著燈籠的獄卒見到如此恐怖震撼的畫面,腿都軟了,他含淚對楊繼盛說:「關公刮骨療毒,還藉助別人之手,不像老爺自己動手。」說罷眼淚就流了下來。楊繼盛沒有回答,只是看著血流不止的腿說:「內毒似乎脫盡了。」 在關押三年後,受盡酷刑的楊繼盛就這樣依靠著頑強的意志活著,終於被押赴北京西市刑場斬決。臨刑前,楊繼盛留下了傳頌千秋的絕句:「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前未了事,留於後人補。」七年後,楊繼盛未完之事終於了結,嚴嵩父子身敗名裂,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嘉靖皇帝對錯殺楊繼盛終於悔悟,臨終遺言,欲贈官以補過。隆慶皇帝登基後,遵先皇遺詔,對已死的忠諫之臣贈官,楊繼盛名列首位,並獲贈諡號:「忠愍」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