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竟然蒙冤了千年

提起暴君兩個字,你們會想到誰?夏桀?商紂?周幽王?還是隋煬帝?

如果說起紂王,你們會想到什麼?炮烙?挖心?酒池肉林?血腥殘暴……但是接下來我們要看到的是,和我們印象中不一樣的故事……

眾所周知, 紂王是商朝的亡國之君,然而他的名字並不叫紂,他的正式名字叫子辛,也稱帝辛。「紂」是後人硬加在他頭上的醜惡諡號,所謂「殘義損善曰紂」,也就是指兇惡不義的意思,後人對他的評價由此可見一斑。

是罪行累累還是後世誇大其辭?

我們先來看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幾個案例:炮烙、挖心和酒池肉林。

歷史典籍有記載,紂王可能用過炮烙之刑,但發明者是另一個君主,據說是夏朝最後一個君主——夏桀。所以,即使紂王用過,這個罪名也絕不僅僅只屬於他一個人。

而比干,他確實是被紂王虐殺的,這是史實,毋庸置疑。但關於比乾的死,歷史上的演化過程是這樣的:春秋時期——「比干諫而死」、戰國時期——剖心而死(也有一說認為他被投水淹死)、漢武帝時期——剖心是為了滿足妲己的好奇心看看「聖人」的心是不是七竅。

最後來談談酒池肉林,說紂王好酒,這沒錯,但從出土器物來看,商朝後期的飲酒器具明顯激增,飲酒這個習慣在當時已然蔚然成風。百姓亦是如此,更何況君王呢?而肉林,我們不妨想像,一池酒加上大量懸掛著肉,不會招來蒼蠅蚊蟲嗎?紂王會選擇這樣的地方享樂嗎?

很多事件我們無法考證,但關於他的種種罪行實在有太多可疑的地方值得思考。顧頡剛先生曾特別為此寫過一篇考證文章,他發現殷紂王共有70條罪狀,都是各朝各代陸續加上去的。比如戰國增加二十項,西漢增加二十一項,東晉增加十三項。而且這些罪狀越寫越誇張。司馬遷說紂王修建了鹿台,劉向則補充:鹿台高達一千尺!等晉朝皇甫再次描述時,鹿台又變成了高一千丈!實際上,那時候的一丈相當於現在的兩米,鹿台摺合高2000米。為了淫樂,紂王需要爬上約2000米高的鹿台。倘若真是如此,那他不僅僅是一個殘暴的君主呢,更是一個優秀的登山運動員。

是他一個人殘暴成性還是大環境本身就是如此?

眾所周知,周文王在忍痛吃掉了兒子的肉之後,才被商紂釋放。這似乎流於野史傳說。但在商人的殷墟遺存和甲骨文獻里,這種行為再平常不過。

現在的河南安陽殷墟——殷商王朝最後的都城,考古學者在這裡發掘出了數量驚人的被殘殺的屍骸,而一起出土的甲骨文顯示,他們死於商人血腥的祭祀典禮。殷墟一座宮殿旁發掘出一百多座殺人祭祀坑,被殺人骨近六百具。而商王陵墓區有一座人祭場,比操場大兩倍以上,出土近3500具人骨,分別埋在九百多個祭祀坑中,有些甚至是在掙扎中被掩埋的活人。而王陵區之外也有人祭現場,比如後崗一座坑內,埋著73具被殺者的骨骸,大都是20歲以下的男性青少年,甚至有十多具幼兒的屍骨。商人文化所到之處,如河南偃師、鄭州的商代早期遺址,甚至東南到江蘇銅山,也都有大型人祭場的遺址。

多年的自然變遷和人工已經破壞殷墟遺址,整個商朝有過多少這樣的人祭現場,我們無法得知。但這些遺址時代早晚不同,可以說明人祭的做法曾延續了很多年。所以,它絕不是某位暴君心血來潮的產物,而是一個文明的常態。暴虐並不是紂王獨有的標籤,它屬於整個殷商。

歷史功績不該被抹殺忘記

客觀地來看商紂王,這個帝王當然有些荒淫、暴虐、殘酷,但他也不盡如此。紂王博聞廣見,思維敏捷,身材偉岸,臂力過人,且在政治上具有遠見卓識,盡顯王者霸氣。他的父親帝乙在世時,為保家國安寧,曾和東夷大戰一場,但未取勝。紂王繼位後秣馬厲兵,一舉克敵,舉世矚目,這是鐵一般的歷史事實,即使課本上從未告訴過我們這些。

在位時,他開拓了山東、淮河下游和長江流域。當時這些地區生產力低下,小部落還處在原始社會,正向中原地區伸展,紂王的祖父、父親都在步步退讓。直到紂王時期,組織大規模軍隊與之對抗,最終平定東夷,打到長江下游,中原文化也隨之傳播到淮河下游和長江流域一帶,這為後來中國形成一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創造了先決條件。連當代歷史學家郭沫若都曾說過:「實際,這個人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對於中華民族的貢獻非常之大……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向東南部發展,是紂王的功勞"。

盡信書不如無書」,面對由勝利者書寫的歷史書還是多提幾個疑問,從不同的角度來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比較好。過去,將紂王說得「暴虐荒淫」是一種極端,如若只看見其功勳卓著,將是另一個極端。不過,不管是否全面真實地看待這些帝王將相,都不能完全洗脫他們的罪惡,在極權統治之下,帝王將相之間的差別只在罪惡的多少,而不是有無罪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3429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