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以來中國的兵家全部尊稱姜尚為兵家始祖,又把戰國時期的孫臏所著作的典籍奉為圭臬,這兩位軍事大家成了所有知悉兵事的人心中最為尊崇的人才。所以慢慢加上中國本身輪迴的觀念,後代子孫便梳理出一條關於這些兵家的轉生線路來。
姜子牙便是姜尚,又稱呂尚。道教的神話之中寫道,姜子牙在幫助周武王平定天下之後便對隨軍的各路英才進行封神,於是天庭頓時人才濟濟,本來姜尚是給自己留了一個神位的,可是由於自己的前妻也想討一個神位,便將自己的神位給了她。 自己倒什麼也沒有落下,但是姜子牙一向深得師傅元始天尊的愛寵,元始天尊就想既然沒有神位,而且他本人的根骨資質也有些太差所以便告訴他讓他重新進入輪迴,再等一個絕世良機,重新修仙成神,並且許給了他一個大羅神仙的位子。姜子牙只好耐心等待,因為想要等待一個有著七竅玲瓏心的人出現,所以姜尚等待了五百年才等到了孫臏的誕生。 於是姜子牙便投胎成了孫臏,並且拜奇才鬼谷子為師學習《孫子兵法》。鬼谷子其人也有著非同一般的能力,所以他知道孫臏的來歷,便對這個弟子十分喜歡,想要讓他繼承自己的衣缽。這就引起了同學龐涓的不滿,懷恨在心的龐涓很快就出山,並且成了魏國的將軍,因而在師弟投奔他的時候,他暗地裡對自己的師弟下了黑手,想要將師弟置之死地而後快,但是沒想到孫臏雖然人很善良但絕不愚蠢。他假冒自己已經神志不清,甚至於被砍斷了雙腳也沒有流露出憤恨之情,在牢中更是裝傻充愣。終於躲過一劫,最終成功的在齊威王的麾下任為軍師,馬陵之戰,身居輜車,計殺龐涓,大敗魏軍,然後歸隱結廬。在其中也寫下了自己的軍事著作《孫臏兵法》89篇,另附作戰圖4卷,但卻久已失傳。寫出如此絕世雄文的孫臏本應成仙飛升,但是因為被砍去了一雙腳,所以他不想就這樣成神,轉而再次投胎。
或許他們這樣的人生來就是為戰爭而生的,這一次孫臏也就是姜尚投胎成了諸葛亮。東漢末年的烽火亂世中,這位大才就在期間羽扇綸巾洞悉天下大事。因為本人就能夠知天文曉地理,所以他明白自己的身世,自然也下了一番苦功,於是文韜武略再加上本人的聰明才智自然就成了當世的翹楚。在被劉備三顧茅廬之後,便投入劉備麾下,為興復漢室鞠躬盡瘁。但是因為時局動盪,天下人才輩出,諸葛亮也有著不能一統六合的時候。而且在收復南蠻之地的時候,他本人還因為使出了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火燒藤甲兵、火燒上方谷這樣有損陰德的招數而折壽,因而不能夠飛升成仙。諸葛亮是孫臏轉世的一個例證就是他雖然自比管仲、樂毅,但是卻喜歡座輪椅,這是前世被處以臏刑遺留下來的習慣。 成仙事業屢遭不順的姜尚這一次又等到了一個機會。唐宋都沒能等到機會,只有元末亂世,又是一個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這一次他必須要一舉成功了。所以在瞅準時機之後,投胎轉世為劉基,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劉伯溫。在他的謀劃之下,明太祖朱元璋能夠搞定蒙古鐵騎,與陳友諒等義軍作戰,並且戰而勝之,建立了不世功勳,因而得到了朱元璋的器重。 關於劉基與諸葛亮的傳說歷來是民間的佳話,茶餘飯後的上好談資。相傳劉基洞悉天文地理,並且還能夠出神入化的預測未來的事情,他還曾經作了一首燒餅歌來預言未來的事情。但是他卻對自己的身世沒有清晰的認識,當年住在孔明府的時候,就對府上天下第一人的牌匾發表過自己的不滿。話說劉伯溫路過諸葛武侯廟前,跳下馬來讓部下稍息嶄停一下,自己與幾個隨從去了武侯廟,在他走進大殿,站在武侯像前,自語道:「孔明一生,能掐會算呼風喚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終也就成就了三統天下。而我劉伯溫卻幫助主公奪取天下,成為一統。」他言下之意,自己的功績要高過諸葛亮一籌。隨即便在牆上筆書一對聯:「三統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 接著他又想到,諸葛孔明聰明一世,必有兵書遺囑藏於廟內。於是,他下令兵士在廟內搜尋,自然沒有尋到。當他再三尋思中,突然抬頭看到武侯廟的匾額,剛好心裡對諸葛亮不屑的他頓時心裡一怒,立即讓隨從摘下匾額,果然在匾額後發現一個幾行刻字,上書一首詩曰:「三統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我知後劉伯溫,你知你後有何人?」所以,看到這首詩的劉伯溫這才如夢初醒,隨即跪下扣頭。之後,辭去了朱元璋給他的高官厚爵,隱退修仙,最終修成正果,位列仙班。 在我們今天看來,世界上是沒有神仙鬼怪的,這些神話傳說只不過是後人的牽強附會,甚至充斥著迷信的色彩,對這些事情我們不必較真,但是當做笑談來看也不失為為令人噴飯的趣事。
劉伯溫是被神化了嗎? 歷史上只是一個官癮很大的儒生——— 劉基,字伯溫。現在許多書籍說他才智卓絕、料事如神,深富文韜武略,在歷次的主要戰役中出奇謀、劃妙策,協助朱元璋靖平宇內各股叛亂勢力,並于軍政、財務等各方面為新王朝建立了完備的制度,開創了明初的第一個盛世。 說什麼「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那麼,歷史上的劉伯溫真有如此偉大?近日,作家佟平撰文指出,歷史上的劉伯溫既不是什麼有傑出軍事才能的謀略家,也不是什麼成功的大政治家,甚至連高潔的隱士都算不上,他只是一個官癮很大的儒生而已。 「劉基之功,不亞於漢初之張良。」劉伯溫真是天才軍師嗎? 大多數書籍提到劉伯溫的軍事才能時都說,他「神采飛逸,性格剛毅,抱負不凡,朱元璋一見大喜過望,拜劉伯溫為軍師,朱元璋能掃平元末群雄,一統天下,劉基之功,不亞於漢初之張良。」 佟平在文章中指出,劉伯溫共寫過兩本與軍事有關的書。一本是《百戰奇略》,一本是《時務十八策》。可是這兩本書不但在歷史上沒有任何被引用的記錄,現在甚至連具體的內容也很少被提及,可見是兩本沒有什麼價值的書。 從劉伯溫的實際從軍記錄來看,一部分是在元朝官府當軍事參謀,鎮壓農民起義;一部分是投奔農民起義軍朱元璋,做起義軍的參謀。 從他總共合計在元朝官府三四年的從軍經歷來看,他並沒有表現出什麼出色的軍事才華。
1360年到1363年9月,他做朱元璋的隨軍參謀,其中還有半年多是回家守孝,實際上從軍的時間勉強接近兩年,也只是朱元璋眾多隨軍參謀之一,甚至只是一個沒有任何官銜的普通參謀之一。1363年9月朱元璋再次出征時已經不需要他隨軍,而這時朱元璋的仗還遠沒有打完,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劉伯溫這個軍事參謀其實對朱元璋來說,幾乎是可有可無的。 消滅陳友諒,然後再消滅張士誠是劉伯溫制定的「平定天下大計」? 一些書籍都把朱元璋首先消滅陳友諒,然後再消滅張士誠,說成是劉伯溫制定的平定天下的大計。甚至還將這一大計等同於諸葛亮的隆中對。 佟平認為,這純粹是穿鑿附會、不符合歷史事實的說法。 這場大戰發生在1363年,劉伯溫是1360年初就在朱手下當軍事參謀,到這時已經當了三年,可是當陳友諒打上門來的時候,朱元璋才匆忙趕造戰船來迎戰,哪裡有什麼先打陳友諒的「平定天下大計」的影子?更加可怕的是,在這場大戰中,朱元璋曾被敵軍團團包圍在一條指揮船上,如果不是部下將官韓成與朱元璋換穿袍服,假冒朱元璋跳水自殺騙過敵軍,朱元璋很可能在這場大戰中被殺。如果劉伯溫真是一名出色的軍師,能如此讓主帥涉險嗎? 這場大戰的勝利,基本上奠定了朱元璋奪得天下的大勢,如果劉伯溫真是這場戰爭的主要功臣,而不只是一名普通的隨軍參謀,朱元璋在大封功臣時能不想到劉伯溫嗎?可是在朱元璋1370年大封功臣的名單中原來根本就沒有劉伯溫的名字,直到封賞完畢後的二十天,才補封了兩位三等伯,其中的最後一名排到了劉伯溫。 佟平認為,朱元璋之所以補封劉伯溫一個最末一位的伯爵,主要不是看中他的軍事貢獻,更多的是看中他在籌備登基、修建南京城、擔當御史令、修建《大明律》、恢復科舉等「建國」方面的成績,再加上他在元朝的特殊身份、跟著朱元璋十年、這時他也已經六十歲了,所以才象徵性地封了他一個爵位。
劉伯溫是漢代張良一樣功成身退的隱士,這種觀點是否站得住腳? 劉伯溫的功成身退和多次辭官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一個亮點,尤其是明清兩朝的崇尚儒家思想的文人們,更是刻意把劉伯溫打扮成張良一樣功成身退的隱士,這是否站得住腳? 佟平在文章中指出,只要略微分析一下劉伯溫每次辭官和每次「辭而不甘」的表現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每一次辭官都幾乎與做隱士沒有什麼關係。 劉伯溫第一次辭官是在1340年,在元朝做了四五年副縣長之後,嫌官職太小、沒有提升的機會,又與同僚關係不好才辭官的。1349年,第二次辭官是由於他越界舉報其他官員受到上司責問不得不辭官。儘管有過兩次辭官的經歷,卻還是看不開,1352年一旦有朋友推薦他去做「平亂」的官,他立刻毫不猶豫地就答應去做了。 劉伯溫1358年第三次辭官,是因為一度被升為五品,又被降為七品,還被剝奪了參與軍事的資格,才憤而辭官的。也幸虧有此辭官,才後來可能被朱元璋聘去做官。 劉伯溫在元朝做了25年的地方官,在朱元璋手下做了十年中央官。雖然劉也屬於朱的開國元勛之一,卻沒有想到只被象徵性地補充封在了最末一位,這對於官欲很強的劉伯溫來說恐怕是深感失落的吧。正是這種失落感,再加上當時已經六十歲,眼見著繼續下去也沒有指望得到更大的升遷,於是想試一試辭官這一招,看看朱元璋會不會因此而特別挽留他而給他加官,遺憾的是朱皇帝立刻就毫不在意地讓他回家了。 在劉伯溫去世139年之後,明朝廷為什麼這時會想到去神化他呢?
1514年,在劉伯溫去世139年之後,明朝廷卻突然加贈劉伯溫太師銜,?u文成。說他「慷慨有志,剛毅多謀,學為帝師,才稱王佐」、「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為什麼明朝皇帝在劉伯溫去世139年之後突然想到贈封他? 佟平認為,可能有下列幾個因素: 其一,跟隨朱元璋的開國功臣中,許多人被朱元璋殺掉了,所以才輪到了劉伯溫。據史家統計,1370年所封功臣37人中,在朱元璋去世前或父或子被殺、被充軍、被除爵的達到了31人,其中還不包括被暗害死的。既然這些人已經被朱元璋定為壞人,在神化朱元璋的時候自然就不能再用這些人來做陪襯了,這樣就將原本排在40名之後的劉伯溫一下提到了「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的位置了。 其二,劉伯溫在朱元璋手下擔當的是太史令,這個官職除了編制曆書等,還負責觀察天象,同時兼管起草文書、策命、記史事、編史書、國家典籍、祭祀等。通過劉伯溫來預測朱元璋是「真命天子」更加具有欺騙性。 其三,劉伯溫寫了許多文章,這樣方便在文人中宣傳推廣。 其四,劉伯溫在朱元璋的開國元勛中學歷最高,是前朝的進士,讓前朝的進士為沒有正規上過學的朱元璋當老師,面子上好看,而且劉伯溫比朱元璋大將近20歲。 其五,劉伯溫是有文才又有從軍經歷的人,適合神化成能文能武的人。 (本文相關資料主要來自佟平先生的《真假劉伯溫淺析》一文,特此致謝!)(張星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3318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