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緒帝究竟是被誰毒死的?崔玉貴嫌疑最大!

"光緒之死"是上世紀初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1908年,名為清朝皇帝實際上卻被囚禁在瀛台的38歲的光緒帝和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太后幾乎同時死去。這預示著長達兩千多年中國專制帝制的崩塌,影響了中國歷史後來的走向。但關於光緒的死因,近百年來卻眾說紛紜,正常死亡抑或被害而死的說法也一直爭論不休,成為近代史上的一樁謎案。 當時有人猜測如果是被害而死,那麼有四個人嫌疑最大。

第一個就是袁世凱。宣統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里寫道:我聽見一個叫李長安的老太監說起光緒之死的疑案。照他說,光緒在死的前一天還是好好的,只是因為用了一劑藥就壞了,後來才知道這劑藥是袁世凱使人送來的。其實,清宮規定,皇帝用藥的手續十分嚴格。

袁世凱不敢隨便進藥,進了藥,皇帝也不能隨便服用。仔細分析這段話,溥儀是聽老太監說的,老太監是聽別人說的。這些話都是口口相傳,因此,不能作為憑據。儘管袁世凱有作案的動機,但迄今為止沒有發現任何確鑿的證據。因此,不能指實袁世凱是謀害光緒帝的兇手。

第二個是李連英。因李連英為慈禧之寵監,人們便猜測光緒帝一定銜恨李連英。傳說在慈禧患病時,李連英為保全自己,同慈禧合謀毒殺了光緒帝。慈禧御前女官德齡在《瀛台泣血記》里寫道:萬惡的李蓮英眼看太后的壽命已經不久,自己的靠山快要發生問題了,便暗自著急起來。他想與其待光緒掌了權來和自己算帳,不如還讓自己先下手的好。經過了幾度的籌思,他的毒計便決定了。不過,說李連英謀害光緒帝,只是人們的一種猜測。

第三個是崔玉貴。崔玉貴為慈禧御前的首領太監,也深得慈禧寵幸。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在逃跑前,命崔玉貴將珍妃從軟禁之地北三所提出來,然後扔到井裡。珍妃是光緒帝之愛妃,而崔玉貴是殺害珍妃的劊子手。迴鑾後,慈禧為取悅西方列強,便著意改變自己的形象,放風說本不想殺害珍妃,而是崔玉貴誤聽懿旨,擅自所為,並將其逐出宮去。

後來風聲小了,又將崔玉貴召回宮中。崔玉貴自知,如果光緒帝親政,他是慶親王奕劻,逃不過一刀的。自然,他便成了殺害光緒帝的嫌疑犯之一。

第四個是奕劻。胡思敬在《國聞備乘》里記道:迨奕劻薦商部郎中力鈞入宮,進利劑,遂泄瀉不止。次日,鈞再入視,上(光緒帝)怒目視之,不敢言。鈞懼,遂託疾不往。謂恐他日加以大逆之名,賣己以謝天下也。

據清西陵文物管理處負責人介紹,光緒帝墳墓(清西陵的崇陵)曾被打開,後來清理封閉,留下若干頭髮、遺骨和衣服等由該處妥善保存。為解開"光緒之死"這一歷史謎案,從2003年開始,中央電視台、清西陵文物管理處、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檢驗鑑定中心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組成了"清光緒帝死因"專題研究課題組。同時,這一研究也被國家清史編篡委員會納入《國家清史篡修工程重大學術問題研究專項課題》。

為解開"光緒之死"這一歷史謎案,從2003年開始,中央電視台、清西陵文物管理處、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檢驗鑑定中心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組成了"清光緒帝死因"專題研究課題組。同時,這一研究也被國家清史編篡委員會納入《國家清史篡修工程重大學術問題研究專項課題》。

同時,這一研究也被國家清史編篡委員會納入《國家清史篡修工程重大學術問題研究專項課題》。

在不能開棺直驗且時隔久遠、檢材條件很差等不利因素下,專家們歷時五年,由光緒帝發砷入手,利用"中子活化"、"X射線螢光分析"、"原子螢光光度"等一系列現代專業技術手段,通過開展對比、模擬實驗、雙向圖例等工作,對清西陵文物管理處提供的光緒遺體的頭髮、遺骨、衣服以及墓內外環境樣品進行了反覆的檢測、研究和縝密的分析。

經科學測算,光緒的頭髮截段和衣物上含有劇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而其腐敗屍體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頭髮上的砒霜總量就已高達約201毫克。

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戴逸教授等13位專家聯合撰寫的《清光緒帝死因研究工作報告》稱,根據相關研究,常人口服砒霜60至200毫克就會中毒身亡。光緒帝攝入體內的砒霜總量明顯大於致死量。其胃腹部衣物上的砷是其含毒屍體腐敗後直接侵蝕遺留所致,而其衣領部位及頭髮上的大量砷,則由其腐敗屍體溢流侵蝕所致。

編輯鍾里滿則以光緒帝臨終前參與診治的醫生親筆回憶錄及搜集到的軍機大臣的日記等為依據,進一步確定了光緒帝屬急性胃腸性砒霜中毒而亡這一結論。

此次光緒死因的確證,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偵察思維解決歷史疑難問題的成功嘗試,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研究並肩合作的範例,開闢了學術文化研究的新路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3312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