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打了一場仗,就被譽為天下排名前五的大將

朱文正(1336年—1365年),是朱元璋的親侄兒,也是朱元璋集團的核心人物,曾任全軍最高衙門「大都督府」的大都督。 朱文正是明初一名開國大將,是朱元璋的侄兒.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卷》中給了朱文正很高的評價,將朱文正譽為元末明初「天下第五名將」. 朱文正的表現卻讓人難以相信他會是一名優秀的將領,朱文正終日花天酒地,不務正業,下屬都對他很不滿,但礙於他是朱元璋的侄子,沒有人敢出聲。

但他生平只打過一場戰爭,就這一次就讓多少人為之震撼。 說起朱文正毫無疑問的就是他那場讓多少歷史戰爭分析家都為之震撼的「洪都守衛戰」 洪都守衛戰: 洪都,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會南昌市,坐落在翻陽湖畔.具有較高的戰略意義,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朱元璋控制了江西地區以後,派了朱文正駐守洪都. 陳軍:號稱40-60萬大軍(攻) 朱軍:號稱2-4萬軍隊(守) 長江中游地區的陳友涼一直想吞掉朱元璋的勢力,但幾度東征都不勝而歸.公元1363年,陳友諒統率60萬水軍,巨艦數百艘,東征伐吳.漢軍鋪天蓋地而來。西吳舉朝震驚,此時朱元璋忙於與東吳的張士誠作戰,無暇西顧,就算揮師西援,以朱元璋的勢力,也很難與漢軍抗衡.因此,為了爭取更多的備戰時間,朱元璋給洪都方面下達了命令:誓死保衛洪都,等待大軍來援! 洪都守將朱文正接到這道命令後,平日裡花天酒地。不務正業的他此時似乎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他迅速召開緊急軍事會議,他以一個最高長官的身份用堅定的口吻對每一個將士說:「城亡與亡,我等誓死保衛洪都城!」他立即分配兵力防守各個城門,接下來朱文正和南昌守軍們將要面對的是60萬大軍——當時堪稱世界上規模最龐大,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之一! 六十萬大軍包圍城池的場面可以想像,黑壓壓的一片人過來把城池包的水泄不通。 最驚險的就是陳軍攻城的第三天,一連攻了三天都未能攻下。陳友諒急了,他嚴令士兵,如果不能拿下撫州門,軍法從事! 威逼利誘之下,陳友諒的士兵發動了衝擊,由於城上火力太猛,他們無法用攻城木,只能猛砍城牆,居然把城牆衝出了一個十餘丈的大口子(守城的同志們心裡是崩潰的,什麼豆腐渣工程啊)。 眼看陳友諒的士兵就要進城,守將鄧愈並未驚慌,下令開火。 沒錯,就是開火朱元璋的軍隊中是有火槍手的,在火銃的震懾下,陳友諒的軍隊一時不敢進攻。

趁此幾乎,鄧愈用樹木修建了臨時城牆——木欄,不久敵軍捲土重來與鄧愈軍爭奪木欄,朱文正也帶領主力趕來支援。 朱文正令一邊作戰一邊修牆。前面的士兵拿著刀,後面的拿著水泥刀,就這樣一直打到第二天早上,朱文正的施工隊修好了城牆。 由於洪都將士奮戰死守,陳友諒60萬大軍圍攻85天,長達三個月,都未能攻破洪都城。陳友諒不禁嘆道:「朱元璋座下猛將如雲,竟還有朱文正此等軍事奇才,若能效力於我,勢必如虎添翼!」 最終朱元璋準備好了一切,統率20萬大軍,千帆競揚,向洪都浩浩蕩蕩地開來。吳軍與漢軍在翻陽湖大戰,結果陳友諒戰亡,全軍覆沒.洪都保衛戰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這場戰役,決定了朱元璋的霸王事業,改變了元末明初整個局勢。朱文正可謂居功其偉! 正是因為這場長達三個月的洪都保衛戰,朱文正充分發揮了不遜於同時代任何名將的軍事天賦和指揮才能。造就了朱文正人生的巔峰,將他推上了元末明初諸將星的神話舞台上。 然而,朱文正的結局是悲哀的。 洪都保衛戰後,朱元璋曾經問過朱文正想要什麼,朱文正卻推辭說「我們都是親人,等以後再給我也不遲,先給其它大將獎勵吧」結果朱元璋就真的沒給朱文正封賞。 由於沒有因為推辭沒有得到賞賜,朱文正心理十分不滿,自己辛苦拚命3個月,拿命守住了城池卻沒有得到賞賜,此時心理極度不平衡的他在部屬慫恿下,欲投靠張士誠,背叛朱元璋。被朱元璋先發制人,朱元璋本來想處死朱文正,但由於馬皇后的極力勸阻,他沒有這樣做,而是將朱文正在桐城軟禁起來,終老囚中。 一代名將就這樣被囚禁了一生。其實造就這些事情,還是與他的性格有關。 但朱文正所立下的赫赫戰功朱元璋也沒有忘記,洪武三年(1370年),封朱文正年僅八歲的兒子為靖江王,就藩桂林,並傳了14代,成為明史上唯一一脈非太祖血統的王族。朱文正於1365年與世長辭。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3134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