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動用上萬人,挖開這個國君的陵墓,竟養活了全軍10年!

野子| 2016-06-11| 檢舉

盜墓,多是王者行為,這也說明一個問題,歷史上大規模的盜墓行為都摻雜有官方性質。但設專職,設「盜掘辦公室」,有明確記載的,最早應該是三國時期的曹操。曹操文采武略俱全。身居戰亂之際的他,「行軍打仗,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他曾寫了一部十多萬字的兵書。曹操自身的武藝也很高強,尤其擅長打獵,曾經一天射得63隻野雞。此外,曹操的盜墓造詣也很深。

盜墓,說起來總是見不得人的猥瑣之事。可是,在漢末,居然出了一位盜墓中的王者——曾被漢獻帝劉協封為「魏王」的曹操。為保證盜墓有組織、高效率,曹操在自己的軍中成立了類似「盜墓辦公室」這樣的機構。這是中國盜墓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軍方盜墓機構。曹操盜墓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盜到黃金、白銀,為自己的部隊提供財源。親臨現場指揮盜墓曹操盜墓,如果不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揭露事件真相,恐怕就沒人知道了。

在陳琳所作的檄文里寫到曹操盜劉武墓時,有三條信息相當重要:

1、盜墓時,曹操是親臨現場指揮取寶的。這在歷史上的盜墓名人中比較少見,盜墓一般都是由手下操辦的。

2、在軍中設置了專職盜墓機構,設置了「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中國盜墓史上第一次出現專業的盜墓名詞,這是鮮見的。

3、曹操盜墓非常狠和徹底,「所過隳突,無骸不露」。隳突(huītū)就是破壞的意思,破壞得很徹底,這也是盜墓者的典型性行為之一。

史書中稱他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專門研究、執行盜墓,曹操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專業的盜墓者。曹操的底細大家都清楚,在民間傳說里,他是一個典型的奸臣形象。曹操最不光彩的地方,其實不在於他的奸,而是其盜墓行為。據說,在他打天下之初,為了籌集軍餉,曹操想到陪葬甚豐的王陵,遂打起了盜墓的主意。為保證盜墓的成功和收成,曹操獨出心裁,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職,有幾十個人專門負責,打到哪盜到哪,哪座陪葬多盜哪座。

「發丘中郎將」,在漢代是皇帝身邊的親信紅人,是御前將軍,相當於今天國家領導人安全工作的警備司令,級別很高,也很重要,是皇帝的嫡系人馬,非一般人能擔任。

「摸金校尉」,在戰國末期已有此官職,級別比「發丘中郎將」低很多。「發丘中郎將」是指揮官,「摸金校尉」是具體辦事的頭兒。「「發丘中郎將」就是盜墓大隊長;「摸金校尉」顧名思義,就是干具體事的盜墓小隊長。

曹操盜得的最著名陵墓是芒碭山王墓,這裡是漢梁孝王劉武和李王后的陵墓。此陵構建規模宏大,有北京「十三陵」的四倍大,人稱「天下石室第一陵」。梁孝王劉武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漢文帝劉恆之子,景帝劉啟的同母弟。其母竇太后特別寵愛他,景帝也對他特殊照顧,梁孝王劉武荒淫無度,生活簡樸,喜歡斂財,擁有大縣40餘城,占據天下膏腴之地,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死後全部陪葬。另外梁孝王喜詩詞歌賦,為漢賦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劉武正處「文景之治」、國富民豐的年代,可以想見劉武陪葬的豐厚程度。《水經註疏》說,曹操憑這一次盜掘所得的財寶,就養活了手下將士十餘年。

劉武的陵墓由墓道、甬道、主室、迴廊、側室、耳室、角室等部分組成,設有完備的排水系統。經現代考古測量,墓室總容積大達1367立方米,與皇帝享用的規制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麼大的空間,陪葬品該有多少啊。史上具體記載了曹操的盜墓行為,在陵墓打開後,他親臨現場,指揮取寶。《水經註疏》記載:「操發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室數萬斤。」

而讓考古專家不解的是,梁孝王墓的墓道都系用上千公斤的巨石封死,那時沒有大型的起重設備,曹操手下靠什麼打開陵墓,盜得這些財寶的?不論是出於何種目的掘墓,盜墓都是一種罪過。項羽盜掘讓劉邦找到了攻擊的理由,曹操則讓袁紹抓著了小辮子,成為挨伐的一大罪狀。袁紹在攻伐曹操前,讓手下很有才華、後世稱「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起草了一份討曹「檄文」:「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恭肅。操率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至今聖朝流涕,士民傷懷。又署發立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毀突,無骸不露。」就是這份檄文,讓後世了解到了曹操盜墓真相。

註: 以上內容源自網絡,圖片取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2413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