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安修出席彭德懷的追悼會為何引起多人不滿?

1978年12月24日,彭德懷、陶鑄追悼會在北京舉行。在到場者之中,還有一位特別的人,那就是彭德懷的夫人浦安修。 然而,她的出現,當時卻引起了多人不滿,覺得這不像話,這是怎麼回事呢? 彭德懷與浦安修相識於延安,1938年10月10日,兩人結為夫妻,在革命年代,兩人共同經歷了多次生死考驗。

「彭伯伯在家裡頭對浦阿姨是百依百順的,後來我從外面聽說彭伯伯脾氣挺大,而浦阿姨是大家閨秀,特別典型的江南淑女的做派,可他倆等於是正負兩個極一樣,湊到一起反倒很和諧。沒有說老兩口為哪件事有不同意見或有爭執。五八年以前,我覺得他那個家庭是非常溫馨和諧的。」左權之女左太北曾經這樣回憶道。 但是在1959年的廬山會議之後,彭德懷夫婦的關係出現了裂痕。

眾所周知,廬山會議上,彭德懷遭到錯誤批判,被罷官,遷居到了京郊掛甲屯。從此以後,浦安修在外面遭到了各種冷遇、白眼、刁難,感到了沉重的政治壓力。一些人給她做工作,要求她與彭德懷「劃清界限」。 浦安修經過痛苦的掙扎,猶豫再三,最後還是把離婚報告交了上去。 對此,彭德懷久久地坐在沙發上,雙眼緊閉,半天沉默不言。他對侄女說:「梅魁,我的問題沒有結束,她的壓力太大了,離就離吧,這也迫不得已,是政治需要,她也只好走這條路。」 正式分手的時刻,彭德懷拿來了一個梨,跟浦安修說:「我同意離婚,但不吃梨,因為我內心裡是不願意分手的。

安修,你要是堅信我彭德懷是個無辜受害者,你就不要吃梨。如果你有丁點懷疑我是個反字號人物,就請痛痛快快地吃掉屬於你的那半個梨,從此我們一刀兩斷。」 浦安修內心也很掙扎,還是把梨吃了下去。彭德懷抓起剩下的半個梨,使勁丟在了地上! 從此,兩人分道揚鑣。因此,在彭總最困難的時刻,他的至親之人卻沒能陪伴在他身邊。甚至於在彭總病危之際,浦安修也沒有去看他最後一眼。 彭德懷平反後,在追悼會的準備期間,包括彭總的家屬在內,很多人提出,浦安修不能以「夫人」的身份參加追悼活動。因為浦安修當年已經提出了離婚,而且在彭總最需要的時候一次都沒有去看過他。 為此,黃克誠大將親自去給他們做工作,苦口婆心地勸說:「特殊的歷史環境下,人的性格都扭曲了。儘管浦安修提出過離婚,可沒有哪個機關批准他們離婚。既沒有離婚手續,當然還是合法夫妻。那時浦每回一次彭總的住處掛甲屯,組織上就逼她寫彙報,她是何等的違心、何等的無奈呀!她能走過來也不容易。她也遭受過批判、蹲『牛棚』,請侄子侄女們諒解。」 最後,浦安修還是以彭德懷夫人的身份出現在了彭總的追悼會上。 浦安修晚年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來整理彭德懷生前的著述,直到1991年5月2日,她因乳腺癌在北京去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2182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