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吳三桂放清軍入關時,也就是多爾袞第一次進京的時候頒布了一道令:剃髮令 大致意思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意思,這個太霸道了。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其實這種習慣是源於努爾哈赤的經歷 。
滿族人原本是生活在山林里的只是為了打獵什麼的方便,比如說遇到危險的時候怕怕長發被樹枝給勾住等原因,索性就剃了前額突出的這個類似光頭的頭 。
後來努爾哈赤打仗,每攻占一地就會讓那塊地的人剃頭 ,這樣好認嘛,就是他們一夥的了。 第一個剃頭的漢人是順關守將李永芳 這人也沒反抗,後來竟還做了滿人的女婿 。於是到了多爾袞進京也想到這招了 。兵部發文 :「凡投誠官吏軍民皆剃髮,衣冠悉遵本朝制度。」

這下老百姓不同意啦,對於百姓來說,天下正統的應該是朱天子,明朝的風格已根深蒂固!結果還要剃頭,正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有損,無奈之下多爾袞很快順應形勢,還是不強迫了,重新頒布 「天下臣民照舊束縛各從自便。」 意思就是隨你們便吧,愛咋咋地。就這樣,平靜的過了一年。
第二年又重新頒布了剃頭令,這下是強制性的了。於是就出現了震驚古今史的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江陰三日。 江陰縣令方亨嚴申「剃頭令」。
先是眾多江陰鄉紳跪請留髮,被縣太爺大罵趕出。
第二天,以許用為首的秀才們在江陰孔廟立誓:「頭可斷,發決不可剃!我中國男兒豈可失身。」眾百姓將方亨抓入獄中,共推典史陳明遇為首領,主持抗清事宜。江陰人堅守城池81天,殺死清兵75000餘,有67000人戰死城牆上下。
試問手無寸鐵的百姓又怎會是訓練有素的攻城破關清兵的對手呢?於是城破,清兵慘絕人寰連殺10天,直到滿城殺盡,方才封刀。死於清兵刀下者又有17萬多人,僅有53名老小倖免於難。
「八十日戴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萬人同心死義,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以平民之力守城殺敵到這個程度。百姓們衷心於大明,卻死在了清軍的屠刀之下。
是什麼原因讓滿清王朝再次頒發剃頭令呢?又是什麼原因使清軍的屠刀終於砍向平民百姓了 呢?

滿清與李自成張獻忠他們的人作戰,與大明參與的軍事力量戰爭,從歷史的角度,大家還是可以理解的,為什麼要殺百姓呢?
原因在於孫之獬身上,絕壁是個正宗的漢奸:本是明朝的進士,滿腹經綸。 怎麼說也是個讀書人,做了22年明臣,清兵剛進京城,他就投降了, 還迫不及待地告訴新主子: 我是堅決附庸清人的風俗的。早就麻利地把自己的頭髮剃了。
可一轉眼,剃頭令罷除了清人允許漢大臣束髮頂進賢冠, 穿長袖大服,朝堂上滿漢分列。孫之獬卻例外不是人了, 滿清大臣怎麼可能因為他剃頭了就認為他是自己人呢?他們認為怎麼擺弄你也是漢人, 我們還是保持距離的好!

漢官覺得他滿人打扮,不倫不類,站在一起也不合時宜。 這下孫之獬怒了,羞愧了。回家找個繩子弔死也就算了,真不行跳到河裡淹死也行。他偏偏回家寫個奏章堅決擁護剃頭令。奏疏云: 「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都應該以新朝建立而更新, 唯獨衣冠束髮之制,仍從漢人之制,此乃陛下從中國,而非中國從陛下。
可能就是這次的奏章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讓他在官場春風沐雨啊。好景不會太長的。數年後,孫之獬 因為受人錢財賣官,遭御史彈劾, 被罷職免官,遣返原籍。中國的老話說的好,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恰好趕上山東起義,謝遷等人攻入淄川城, 孫之獬一家上下男女老幼百口被憤怒的民眾一併殺死, 「皆備極淫慘以斃。」 孫之獬本人則被五花大綁達十多天, 五毒備下,頭皮上被戮滿細洞, 人們爭相用豬毛給他重新「植髮」,最後還把他的一張臭嘴用大針密密縫起,肢解碎割而死。 這個死法太殘忍了,當然這也體現出了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恨不生啖其肉,飲其血,抽其筋,挫骨揚灰。

當其舉家同盡,百口陵夷,恐聚十六州鐵鑄不成一錯也!」 此種下場,只能用四個字形容,罪有應得 或許這個人不上這麼個奏摺滿清也會這麼做 可是來自自己人的刀,除了痛還有屈辱和憤怒 。 歷史的角度分析多爾袞死了,但他無愧於他的民族,他對滿清王朝是忠誠的。雖然他對另一個民族來說他是個屠夫。
孫之獬死了,他死都不知他該與誰為伍,也不願有人與其為伍 。
作者:頭條號 / 縱觀文化
連結:http://toutiao.com/a6294070707802816769/
來源:頭條號(今日頭條旗下創作平台)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2180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