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火者宋之問
一
公元699年,大唐王朝武則天一手遮天,稱則天大聖皇帝。
這一年,已經在武則天面前變成大紅人的大詩人宋之問寫了一首《明河篇》送給武則天,詩的最後四句寫到:「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浮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
意思就是說這銀河啊,離我太遠了,多希望有一個中間人讓我能接近銀河啊,並想向占卜人詢問怎樣才能得到這塊織女支機石呢?很明顯,宋之問用獻詩的方式向武則天撒了一個嬌。
武則天自然明白,拿到詩一看,嘴角微微上揚,心想:「宋之問這小樣,也學會撒嬌賣萌了。」隨手把詩拿給了身邊的侍臣崔融看,並說了一句令宋之問這輩子都抬不起頭來的話:「這個宋之問,的確是個有才氣有情調的人,只是他口臭熏人,朕實在是無法忍受啊!」
落花有意隨流水,奈何流水無意戀落花。
宋之問掏心窩子地想給武則天跪舔侍奉,然而武則天竟然嫌棄人家口臭,這一下,宋之問被武則天傷透了心。
二
其實,在「口臭事件」前一年,宋之問深得武則天賞識。雖說宋之問年紀有點大,剛四十齣頭,但男人四十一枝花,正好是成熟魅力盡顯,活好耐操的好時候。因為這,武則天但凡外出遊玩,都會帶著他。
有一次,武則天到洛陽龍門遊玩,一時興起,命大家賦詩一首,並說誰賦得快就把錦袍賞給他。左史東方虯腦袋轉得快,說話之間就寫好了,歡喜地接過錦袍,摸了一下,剛想摸第二下,宋之問舉手示意,說我也賦好了。武則天一看,大加讚賞,奪過東方虯手中的錦袍就又賞給了宋之問。
這一奪一賞不得了,宋之問一下子火了。
自那以後,武則天更是像帶著一件隨身物品一樣帶著他,宋之問也十分賣力,天天變著花樣的寫詩拍馬屁,說她是神聖皇帝,說她可與聖人比肩等。
宋之問出身卑微,萬萬沒想到,他現在竟然能在皇上武則天面前大紅大紫,所以對這份恩寵,他很珍惜,也想著辦法爭取能夠一直這麼紅下去。
然而,當他想把君臣之間的這份偉大友誼進一步升華的時候,卻遭到了武則天的嫌棄。宋之問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看著張易之、張昌宗哥倆,每天滿面春風,頤指氣使,而自己只能弄弄筆桿子,隨時都有被拋棄的可能,他很著急。
三
然而,世上無難事,只要肯,干!宋之問想到一個好辦法,說干就干。
「既然皇上您不想和我宋之問進一步發展感情,那麼為了保住我的榮華富貴,我就去抱張氏兄弟的大腿。」宋之問下定了決心,說抱就抱。
張氏兄弟生得一副好皮囊,但卻目不識丁,你要知道,在大唐不會寫詩,那可算是一種「人格缺陷」,時刻都有負分滾粗的節奏,況且咱皇上武則天也那麼愛詩。現在趁著好年華,能夠滿足武則天的需求,但一旦武則天玩膩了張氏兄弟,口味變了,那他們倆可隨時都有被打入冷宮的可能。
宋之問才華橫溢,口吐蓮花。對於送上門來的宋之問,張氏兄弟很歡迎。三人平時在一起常常都會研討一些討武則天喜歡的新花樣、新招式。宋之問也偶爾幫他們寫寫詩,吹吹牛逼,甚至相傳有一次,張易之憋的慌,說要尿尿,但一時找不到尿壺,宋之問竟然捧了尿壺送到了張易之小弟弟的面前,行跡卑劣至極,有辱文人人格,為讀書人所不齒。
四
但好景不長,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一夥發動兵變,先是幹掉了獨擅大權的張氏兄弟,接著又逼著82歲,臥床不起的武則天退位,同年12月16日,武則天病逝。
宋之問這下可慌了神,張氏兄弟的大腿說沒就沒了,總後台武則天也死翹翹了,宋之問想著以前依附他們,這下肯定沒有好果子吃了。
果然,宋之問隨後就被貶到了瘴癘之地的廣東瀧州,做了一個小小的參軍。但宋之問絕對不甘心就這樣了卻一生,況且自己窮苦出身又嘗到過權利的滋味。
第二年,未經皇上批准,宋之問竟然和弟弟一起逃回了洛陽。這一路,宋之問飽受摧殘,但讀書人就是死矯情,逃亡路上,他也沒忘寫寫詩,抒抒情。但此時的他詩風大變,寫出了很多值得稱頌的好詩。比如這首《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終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後兩句更是傳頌千古。
回到洛陽以後,宋之問和弟弟一起藏在了好朋友張仲之家裡。不得不說,張仲之真是瞎了眼,交了宋之問這麼一個殺千刀的朋友。
當時,大唐朝政被武三思一手掌握。有一天,張仲之找到駙馬都尉王同皎,把他叫到自己家裡,謀劃剷除武三思一事。但隔牆有耳,正好被宋之問偷聽了去,宋之問一時心潮澎湃,腦憨耳熱。
機會來了!
宋之問立即派人向武三思告了密,結果張仲之、王同皎全被殺死。告密者宋之問得到了重用,再一次光明正大地站到了朝堂之上。
五
權利的滋味,讓人慾罷不能,尤其是嘗過權利滋味的宋之問,更是「倍加珍惜」,無所不用其極。
為了鞏固自己重新得到的地位,宋之問開始了「抱大腿,抱完大腿換大腿」的一段反覆無常的經歷。
武三思死後,太平公主勢大,宋之問極盡諂事之能,抱住了她的大腿。後來安樂公主一時權傾,宋之問又花言巧語,主動投入懷抱,因而還遭到了太平公主的記恨,也為他日後再次被貶,埋下了炸彈。
安樂公主是中宗和韋後心愛的寶貝女兒,宋之問依附安樂公主,倒也幫他得到了皇帝的賞識。而且,這段時期,宋之問主持典舉,當監考老師,也選拔了一批人才,中宗也挺滿意,就有想提拔他當中書舍人的想法。
宋之問得到風聲,又是一陣歡喜。中書舍人可是天子近臣,負責起草詔令,如果能夠得到這一官職,以後還有無限可能啊。
但自己種下的惡果,還是得自己來嘗。正在考查期內,太平公主乘機揭發了宋之問收受賄賂的種種劣跡,結果,考查不予通過,宋之問又被貶到了紹興(越州)當了一名地方官。
再次從繁華的洛陽城被貶到當時還挺蠻荒的越州,宋之問的心也有點累了。在環境優美的江南,宋之問登山涉險,訪察民生,對地方上的管理頗為上心,自己的心境也得到了升華。
於是,讀書人又開始矯情了——寫詩!
這一時期,宋之問的詩變得平實自然,佳作頻出,然而,在詩人的圈子裡,大家並不鳥他,作品「流布京師,人人傳諷。」
公元710年,六月,天氣悶熱。
大唐朝野更是溫度陡升,一次宮廷政變又在孕育。
六月的一天,臨海郡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動手了,先後誅殺了韋後和安樂公主,擁立唐睿宗稱帝。
因為宋之問曾經依附張氏兄弟和武三思,又得罪過太平公主,於是朝廷下旨,宋之問被流放欽州(今廣西欽州),後來又改流桂州。
712年八月,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宋之問被賜死於桂州徙所,結束了一生。
六
作為政治人物的宋之問死了,然而作為大詩人的宋之問卻活了下來。
可以說,在初唐詩壇,宋之問絕對是一位響噹噹的大人物。
《新唐書》里對他的評價很高:之問、沈佺期,又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准篇,如錦繡成文,學者宗之,號為「沈宋」。語曰「蘇李居前,沈宋比肩」,謂蘇武、李陵也。
尤其是後期詩風轉變後的一些詩作,得到後世詩人的傳頌,更是對後來者杜甫有很大的影響。
然而,在歷史上,宋之問身上卻也背了一條因詩殺死親外甥的血案。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想必這兩句詩,很多人都讀過。這首詩的作者便是宋之問的親外甥劉希夷,然而,他卻只活了30歲。
殺人兇手是誰?
據《大唐新語》記載:(劉希夷作《代悲白頭翁》)詩成未周歲,為奸所殺。或云:宋之問害劉希夷,以奪此詩為己作。
另一本唐人筆記《劉賓客嘉話錄》更是將殺害劉希夷的兇手板上釘釘似的按在了宋之問的頭上。「劉希夷詩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問苦愛此兩句,知其未示人,懇乞,許而不與。之問怒,以土袋壓殺之。宋生不得其死,天報之也。」
殺人動機、殺人手段全都描寫得生動具體,似乎可以完美結案。然而事實是否這樣,我們已無從考證。但在《全唐詩》里卻還有一個令人大跌眼鏡的故事。
劉希夷這首《代悲白頭翁》收在《全唐詩》中,但宋之問有一篇叫《有所思》詩竟然和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僅有兩字之差,其餘部分完全相同。
結合《劉賓客嘉話錄》的記載,無疑是宋之問剽竊劉希夷,但真的是這樣嗎?歷史流傳1500多年,誰對誰錯,誰又能說清呢?
歡迎加入微信公號「詩詞公社」(shicigongshe)!尋找志同道合的小夥伴!社長碼字碼的好辛苦,一定要加哦!有好東西,別說我沒告訴你哦!
註:原創文章,不要轉載!轉載請在微信公眾號:詩詞公社後台留言!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1403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