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有一位太監,算不上大奸大惡,而且還得說是職場楷模。怎麼說到職場上去了?你看前幾年一些熱播電視劇,例如,《步步驚心》 《甄嬛傳》,會發現太監在後宮處在一種很微妙的狀態當中。前廷朝臣爭鬥中有太監的事,後宮裡面的鬥爭也有太監,而且太監直接面對的就是後宮這些人。
他們最難處理的是什麼?就是太后和皇帝的關係,歷史上管這兩派叫「帝黨」和「後黨」,這是兩種政治勢力。太監如何在帝黨和後黨之間周旋?歷史上諸多的太監做得都不夠好,有的因此死於非命。
但是這個人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名滿天下,這個人就是清朝大太監李蓮英。
說到李蓮英,很多朋友說看過好多文藝作品,那個人不是個好人,慈禧乾的壞事有一多半都是他出的注意。這都是野史。還有的人說,「戊戌六君子」變法沒成功是因為李蓮英告密,他背後慫恿慈禧太后殺他們。
這都哪兒跟哪兒啊?李蓮英一輩子行事沉穩低調,輕易不張揚,他這種個性在晚清得勢的太監裡面是相當少見的。
李蓮英小時候就會察言觀色、見風轉舵,就能夠認得清眉眼高低。他是河北人,出身挺貧寒。他父親想讓他讀書,可沒錢供他讀常年私塾,就讓他讀冬學堂。何謂冬學堂?就是每年立冬的時候把孩子送去,到臘月十五算是畢業。
在學堂,大家發現,李蓮英雖然歲數小,但極為懂事,會伺候人。別的孩子來得都晚,他老早就去,把這個學堂的屋、地掃得乾乾淨淨的;
冬天屋裡涼,他就先過去,把爐子生好了;等到放學了之後,別家孩子都回去了,他不回去,給老師把炕燒好。那老師能不喜歡他嗎?所以對他格外高看,肯多教他點兒東西。
在清朝後宮複雜的政治鬥爭裡面,沒一點兒文化也不行,李蓮英會這點兒東西,基本上在於小時候會伺候人,老師肯多教他。
後來李蓮英跟他爸爸一起干小買賣,發現干這個太苦了。這個時候親戚裡面有人說,孩子,咱們有個親屬在宮裡得勢了,你為這個孩子考慮考慮,去宮裡跟著,讓他做點兒有前程的事吧——也就是去做太監。
李蓮英的母親姓曹,曹氏就同意了。就這樣,李蓮英8 歲進宮當了太監。前面我說了,凈完身不能馬上去,得養好了。這個時候曹氏伺候他,就跟他念叨,人一輩子得干點兒好事。
你不是修這輩子,是修來世。這輩子弄不好,來世就得下地獄。咱們得行善,別光顧自己,自己掙錢得好處了想點兒別人。我們看李蓮英母親的這種為人處世的教育,對李蓮英後來的成長起了很大的作用。
當然這些不足以形成李蓮英走進清宮之後的一種職業觀,真正形成跟在宮裡面親眼看到前面一個得勢的大太監是怎麼死的有關。
當然,他八面玲瓏,很得慈禧寵愛。一般人進宮沒有30年當不了什麼大太監,他進宮就17 年就當上了大太監,那年,李蓮英26 歲。
31歲,他就能跟敬事房大總管平起平坐了。按大清祖制,太監官職最高不能超過四品頂戴,就是最高給到四品,可是慈禧太后在李蓮英46 歲的時候給了他二品頂戴,這是從來沒有的榮耀。
慈禧怎麼這麼寵愛李蓮英?李蓮英會來事,見風使舵。但光那樣不行,溜須拍馬也得來點兒真本事。有一回,慈禧太后西逃,路上下大雨。
慈禧太后坐的馬車就要滑到溝里,眼看就要車毀人亡,結果李蓮英在旁邊站著,用自己的後背把這個車頂住。
那個趕車的趕緊把馬車拉回來,而李蓮英的後背則受了重傷。在這種情況下,他也不忘問老佛爺怎麼樣了。你要是慈禧太后,怎麼看待這個家奴?
李蓮英出生在直隸河間府,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大城縣臧屯鄉李甲村人。咸豐七年,即公元1857年,才九歲李蓮英通過同鄉、大太監沈蘭玉的介紹,由鄭親王端華送進皇宮而當上了一名太監。
李蓮英入宮後名叫李進喜,先後在奏事處和東路景仁宮當差,直到同治三年,即公元1864年,他16歲時,才調到長春宮慈禧跟前侍候。14年後,慈禧太后給他起名叫李蓮英。
李蓮英入宮後名叫李進喜,先後在奏事處和東路景仁宮當差
此時大太監安得海正得慈禧寵愛,紅得發紫。李蓮英和安德海兩人雖同時進宮,地位卻差得很遠。
後來安得海因過分張狂,終於以「違背祖制,擅離京師」的罪名,在同治八年,即公元1869年,被山東巡撫丁寶楨以太監不准私自出宮為由砍頭身亡。
李蓮英是個十分聰明乖巧的人,他從中明白了應該如何擺正主子和奴才之間的關係。李蓮英不僅學會了揣摩主子的脾氣和愛好,千方百計地討主子歡喜,還能時時處處謹慎小心。
李蓮英十分聰明乖巧
後來李蓮英的墓誌銘中說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寬,如是有年,未嘗稍懈。」也就是對主子恭敬,對下屬寬厚,多少年來不敢鬆懈,這也算是李連英成功的秘訣吧!
不過,李蓮英最成功的秘訣,還在於他掌握著讓慈禧高興舒心的頭上技藝,也就掌握了一套為女人梳理新髮型的技術,當時人稱「小篦李」。甚至後來朝中大臣彈劾李蓮英時,還在奏章里把李蓮英稱作「小篦李」。李蓮英為何會有這種讓慈禧舒心高興的頭上技藝呢?
原來,李蓮英出身貧寒,幼年即父母雙亡,後來進宮做了太監。進宮後,李蓮英在其同鄉、大太監沈蘭玉的幫助下,做了「梳頭房」的小太監,其職責僅僅是幫助梳頭太監準備工具,還輪不到他直接為妃嬪們梳頭。
當時慈禧乃是咸豐皇帝的貴妃,也是渴望權力的強人
當時慈禧乃是咸豐皇帝的貴妃,既是渴望權力的強人,也是愛美好新的女人,很喜歡在服飾打扮和髮型變化上做文章,常常弄得梳頭太監非常緊張。由於經常挨罵,梳頭太監們成天唉聲嘆氣。李蓮英得知這個情況後,決定抓住機遇出頭,便藉故告假10天,直奔青樓妓院而去。
青樓妓院是勾引男人廝混的場所,妓女為了引人注目,其打扮和髮型,往往別出心裁,這就是李蓮英此行的目的。李連英找個雜貨店買了一個小竹籃,籃里裝了些生髮油、宮粉、胭脂、絨花、通草類的閨秀梳妝之物,從此叫賣於八大胡同的花街柳巷,出沒於青樓妓院的花魁粉頭之中。
李連英「學藝」
其後的10天的時間裡,每天日上三竿時,正當「清吟小蓮」的姑娘們梳妝打扮之際,「生髮油,宮粉胭脂啊!」的悠揚叫聲便會傳入她們的耳鼓,進而打動她們 的心弦,只聞得一陣香風,只聽得一片珠落玉盤的「咯咯」嬌笑,只覺得眼前一花,一個個濃妝艷抹、粉面桃腮的姑娘移動蓮步,婷婷娜娜而來,如風擺楊柳雨打芭 蕉。
再看那髮式,有的如喜鵲登枝,有的如孔雀開屏,有的如天上雲霞,有的如水中波影。
李連英一邊暗暗讚嘆姑娘們麗質天生,更擅打扮,一邊細細觀察揣摸那些髮式,一一記在心裡。
不幾天,他和這些倚門賣笑的姑娘們混得廝熟,有時竟得以登堂入室去賣,這也給了他不少方便,讓他隔著「水晶簾」細細地看姑娘們梳理青絲、盤縷髮髻的技法,如此這般一來,到離約定期限還有七八天光景時,京城內青樓妓院裡的各種梳頭樣式差不多都讓他看了個遍,學了個遍。
李蓮英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模仿、苦練,李連英終於熟練地掌握了30多種新髮式的梳理方法。
回宮後,李蓮英天天苦練梳頭本領,感到火候已成,便找到為慈禧的梳頭太監和同鄉沈蘭玉,反覆懇請他們向慈禧推薦自己。第一次給慈禧梳頭的時候,他大著膽子將青樓妓女的髮型梳在了慈禧的頭上。
梳頭完畢,慈禧對著鏡子反覆察看,隨後不禁鳳顏大悅,臉上開了花。就這樣,李蓮英獲得了梳頭太監的地位,能夠天天接近慈禧,從此迅速發跡。10天的青樓妓院的廝混,成為了李蓮英人生軌跡的拐點。
李蓮英為慈禧梳頭
同治十三年,26歲的李蓮英接任儲秀宮掌案首領大太監的職務。這個職務一般需進宮服役30年才有資格擔任,而李蓮英此時進宮剛滿17年。
光緒五年,李蓮英出任儲秀宮四品花翎總管。隨著慈禧日益大權獨攬,李蓮英的聲望地位也變得顯赫起來。李蓮英31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和敬事房大總管平起平坐了。
光緒二十年,46歲的李蓮英被賞戴二品頂戴花翎。雖說這只是一種榮譽的象徵,但這是太監中從未有過的。雍正皇帝規定太監品級以四品為限,慈禧卻為李蓮英突破了祖上傳下來的規矩。
令人不解的是,李蓮英雖受慈禧恩寵,卻始終未能離開慈禧,當上敬事房大總管。慈禧與李蓮英幾十年形成的感情非同一般。慈禧在政治上是一個權力慾望極強、心狠手辣的獨裁者,但同時也是一個感情脆弱、害怕孤獨的老女人。
李蓮英受慈禧恩寵
幾十年來,慈禧身邊的奴婢換了一茬又一茬,善解人意的,除了安德海就只有李蓮英了。晚清太監劉興橋等人回憶說,慈禧與李蓮英之間的感情十分深厚,能化解慈禧的煩惱並最會服侍她的只有李蓮英。
據《晚清宮廷生活見聞》中記載:「每天三頓飯,早晚起居,他倆都互派太監或當面問候……在西苑、頤和園居住的時候,慈禧太后還經常來找李蓮英:『蓮英啊!咱們遛彎去呀!』慈禧太后有時還把李蓮英召到她的寢宮,談些黃老長生之術,兩人常常談到深夜。」
慈禧對李蓮英的寵信與日俱增
從這段記述可以看出,李蓮英實際上成為晚年慈禧生活中一刻也不能離開的「伴侶」。
慈禧對李蓮英的寵信與日俱增,確實引起朝野的議論和不安。有人說李蓮英權傾朝野,收受賄賂,投到他門下就能當高官;有人說他「干預朝政,廣植私黨」;甚至還有人說他陷害擁護維新、站在光緒一邊的大臣。
光緒十二年,即公元1886年四月,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稱北洋海軍已訓練成軍,奏請朝廷派大臣檢閱。慈禧就派總理海軍衙門大臣醇親王前去巡閱。
由於醇親王是光緒皇帝生父,身份高貴,因此要加派太監、御醫隨行。而醇親王是一個城府很深且非常謹慎的人,他主動要求派李蓮英隨行,以減少太后對自己的猜忌,慈禧馬上批准了。
慈禧與李蓮英
醇親王五月初一回北京復命,這時朝廷中一片不滿之聲。監察御史朱一新向光緒上奏,批評派李蓮英隨醇親王視察海軍。他們還說李蓮英妄自尊大,結交地方官員,收受賄賂,理當查處。但慈禧卻下令將朱一新由御史降為主事。
光緒三十四年,即1908年10月22日,慈禧死於北京西苑的儀鸞殿。李連英辦理完慈禧的喪事,於宣統元年,即公元1909年二月初二,離開生活了51年的皇宮。
李蓮英受到慈禧太后的賞識和寵愛
當時內宮主政的隆裕太后,為感謝他在宮中服役多年,准其「原品休致」,就是帶原薪每月60兩白銀退休。
作為一個太監,李蓮英的身份極為卑賤。不同的是,由於慈禧太后的賞識和寵愛,他享受到了皇宮太監前所未有的權力和地位,金錢財富也滾滾而來。
但也正因與慈禧的這層特殊關係,他成為中國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李蓮英死於宣統三年,時年64歲。這時,綿延了200多年的清王朝已是風雨飄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1402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