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初六,順治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皇后去世,享年七十七歲。孝惠皇后去世後,葬入清王朝建立後的第一個皇后陵——孝東陵。

在孝惠皇后之前,清王朝沒有給皇后建陵的傳統,包括清太宗皇太極和順治帝在內的兩任皇帝,也從來沒有這方面的想法。
所以,在這兩任皇帝任內去世的皇后,都是陪葬在皇帝陵墓的地宮的,沒有自己單獨的陵墓。
那麼,康熙帝為何要改變之前的陪葬制度,為孝惠皇后單獨建造陵寢呢?
原因還要從當時的時代環境入手——在康熙十三年的時候,清王朝頒布了一條規定,那就是今後皇家德葬禮,由原本的火葬改為土葬。
也就是說,由原本火葬後骨灰裝入小匣子裡,再把小匣子放入地宮,改為不再火葬,盛殮入棺槨後把棺槨放入地宮。
最早實行這一措施的,是死於康熙十三年的康熙原配妻子——孝誠皇后。
在此之後去世的康熙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都是按照這種措施來辦理的。
那麼,如此一來問題就出現了——順治帝和他的另外兩個皇后(包括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皇后),都是火葬後骨灰裝入小匣子後放入地宮的;而死於康熙五十六年的孝惠皇后,此時已經廢止了火葬制度,必須要用棺槨入葬。

難不成要在順治帝和另外兩個皇后的小匣子旁邊,放置一個超大的棺槨。
很明顯,這樣肯定是不合適的,有些不倫不類。
於是,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時候,康熙帝就決定為孝惠皇后單獨建造陵寢。
之所以在這個時間決定為孝惠皇后建造陵寢,而不是在廢除火葬制度之後就立即營建,原因有這麼兩個。
一來,是因為之前國家實力有限,財政上除了要全力支持平定三藩、收復台灣外,清王朝還要先後修建順治帝和康熙帝的皇陵,這幾個項目,哪一項都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二來,康熙帝也受到了孝莊太后和孝誠皇后因為生前沒有修建陵寢,死後停棺、不得入土為安的教訓。
故而,在建造完自己的陵寢——景陵之後,為父親順治帝的孝惠皇后修建陵寢的事情,就提到了議事日程上。
經過相關官員認真勘探風水後,康熙帝決定在父親孝陵的東面為孝惠皇后修建陵寢。

康熙五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孝惠皇后入葬孝東陵。 孝東陵是清王朝建立後修建的第一座皇后陵,其規制和樣式都成了後世皇后陵所效法的藍本。
【參考文獻:《大清皇陵秘史》】
作者:頭條號 / 有趣的歷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0448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