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30日,林彪離開他待了兩年的雙城指揮部,南下錦州。在路上,他接到了一個不能再壞的壞消息,蔣介石從華北和山東調集的七個師已經開始在葫蘆島登陸,而葫蘆島距離錦州只有五十公里。 這意味著,這十萬大軍在十個小時之內就能到達錦州城下,使東野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
得到消息後,林彪十分緊張,他當即在彰武下車。面對攻打錦州的問題上,林彪猶豫了。 權衡再三,林彪還是向中央發了電報,電報中說:「估計攻錦州時須相當時間,才能完全解決戰鬥,我阻援部隊不一定能堵住援敵,長春之敵數月來經我圍困,士氣必甚低,故目前如攻長春把握大為增加。以上兩個行動方案,請軍委同時考慮與指示。」 1948年10月3日凌晨,接到林彪的報道後,毛主席很生氣,馬上回電說:「五月和七月間長春之敵本來好打,你們不敢打,現在攻錦部署業已完畢,你們又因一項並不很大的敵情變化,又不敢打,我們認為這是很不妥當的。」
一連用了兩個「不敢打」,措詞之嚴厲,語氣之嚴峻,在毛主席起草的數萬封電報中是絕無僅有的。 第二天一大早,羅榮桓和劉亞樓一起來找林彪,羅榮桓先說:「打錦州是我們跟中央經過很久的考慮才決定的,是不是打錦州的決心還是不變為好?」 林彪沉默許久,與羅榮桓重新起草了一封電報,表明自己攻錦的決心。 1948年10月17日,國民黨廖耀湘兵團占領了新立屯,並且實行蔣介石的計劃於21日進攻黑山,這裡有錦州到達瀋陽的唯一通道北寧線,所以黑山和大虎山成為國共兩黨必爭之地。
10月21日,國民黨的西進兵團進入胡家窩棚,但是廖耀湘已經無心重新占領錦州,開始向營口撤退。但是他怕承擔責任,向蔣介石請示,因此耽誤了兩天的寶貴時間,錯過了最佳的撤退時機,被解放軍包圍。因此對於之後西進軍團的全軍覆沒,廖耀湘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10月25日,廖耀湘才發覺不妙,想辦法撤退,用重炮轟擊黑山的解放軍,想以此來掩護主力撤退。但是在持續三天的激戰中,國民黨軍並沒有占到絲毫的便宜,解放軍在激戰中傷亡4000人左右,而國民黨軍隊傷亡達到了8000。
經過在這場戰鬥之後,遼西戰場形勢更加對解放軍有利,國民黨軍隊開始向營口撤退,但是受到解放軍的阻擊無法撤回,並被解放軍慢慢包圍。解放軍最終於10月27日開始進攻被包圍的國民黨軍隊,國民黨軍隊早已沒有鬥志,僅兩天就被全殲。 這場戰役就是著名的遼西戰役,是中國解放戰爭史上進展最快、戰果最大的一次會戰,是一次偉大的勝利。林彪也因為這次戰役被寫入了西點軍校的史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0347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