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十幾年以前,從世界版圖上,錫金也曾經是一個正在發展的國家。
它的國土面積並不大,整體只有7000平方公里左右。
從地理位置來看,它位於中國西藏的邊緣,同時還和尼泊爾等地區接壤。
當然隨著後續發展,它被歸入了印度結下,目前主要以邦的形式存在。

從歷史發展來看,中國和印度曾經進行過很多年的角逐,古代時期,錫金還不是現在的名字,它一直被叫做哲孟雄。
直到公元9世紀左右才開始獨立,但是從寺院角度來看,它的歸屬一直都在西藏內部,直到後續多年的時間裡,對於中國來講,它是重要的藩屬。
後來到了19世紀開始,英國開始有各種動作,他們將目光看準了南亞次大陸,尤其是《中英會議藏印條約》的簽訂是標誌性事件,當時錫金也受到了影響,所以一直都以所謂「保護國」的名義存在,直到經過了二戰之後,英國開始離開,但是印度卻開始了統治權的干預。

在1950年,《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被正式推出,所以錫金再次處於保護國的位置,只不過是由英國變為了印度。
但是在1968年,錫金有過遊行示威的活動,當時規模很大,引起了不少的轟動,他們旨在表示對《印錫合約》的異議,更希望可以將該合約得以廢除。
但是印度先後介入其中,當時很多民眾受到了影響,擊傷擊斃的人數達到了6萬多人。
當時錫金有很多追求獨立的民眾,他們也都在進行各種努力,並在1974年的時候,多次聯絡了中國的很多團體,就是請求干預和調停。
但是中國當時面臨很多問題,文革進行的如火如荼,再加上印巴戰爭的影響,所以處於了無力援助的局面,當時可謂是內憂外患。

「民族黨」就進行了重要決策,想要加入中國,變成「行政區」。
因此當時的黨部大樓出現了這樣的局面,五星紅旗截然升起,他們還進行了宣布與致函,但是這一局面存在的時間很短暫,幾個小時之後,印度就將其毀滅了。
1975年,錫金的局面再次發生改變,他們的宮廷衛隊被打敗和解散,印度也因此控制了錫金的過往,數月之後,他們進行了議會和全民投票,於是加入了印度。
從此就變成了「邦」。

中國承認印度對錫金的主權。
但是到了1982年,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變成了新的國王,他發表了個人看法,表示印度的這一做法並不正確,並將其稱之為「吞併」。

而中國的態度一直很堅決,這從2005年前的地圖中就看的出來,在世界地圖的位置中,一直都保留著錫金的位置,但是之後也真正認可了其作為邦的存在。

對於錫金而言,他的存在感好像一直都沒有,有人曾經認為,他們有傲骨也有個性。
作者:頭條號 / 軍人之家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