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抗戰,中國的國家元首原來不是蔣介石!而是他!

蔣介石,從1927年北伐戰爭開始便實質上掌控了中國的實權。尤其是寧漢合流後,更是確定了蔣介石中國最高領導人的地位和權利。然而,從1931年開始蔣介石的實際職位只是中國國民黨總裁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而且這兩個黨政職務都並非國家元首。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蔣介石也只是中國抗戰的統帥和領袖,卻依舊不是國家元首。那麼問題來了,在1931年到1943年中國的國家元首是誰?

原來1931年12月因約法問題,蔣介石和黨內主要大佬間,尤其是粵方發生了嚴重衝突。國民黨四大在南京、廣州、上海分別召開以後,寧方國民黨中央電邀粵方、滬方中央委員來南京舉行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但粵方堅持蔣介石必須下野,否則不去南京參加會議,而要求在上海召開四屆一中全會。迫於粵方的壓力,蔣介石於當日通電請辭國民政府主席等本兼各職。 當日,南京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開會決議:批准蔣介石辭職申請,以林森代理國民政府主席,陳銘樞代理行政院長。 蔣介石在內憂外患下下野本就於心不願。在通電下野的當天,蔣介石就召開了國務會議,並在中央和地方各要害部門安插親信,控制中樞機構,為以後上台作好準備。 第二年元旦,林森正式宣誓就職,此後的12年內不管國內外情勢如何變化,林森都牢牢地坐穩了國民政府主席這個象徵國家元首的位置。 12年里,林森雖未掌實權,但也做了不少事情,甚至與蔣介石有過不少衝突。比如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後,主持召開國難會議,強烈抗議日本承認「偽滿洲國」。比如針對西安事變,林森就曾明確表態: 「討伐令不可下」,力主和平解決,認為"張學良部隊是愛國的",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尤其是在西安事變解決後的1937年1月4日、2月18日林森兩次以主席名義連下赦免令、復權令,但蔣介石拒不執行,反而長期幽禁張學良。

另外,林森全權主持了首都西遷重慶的工作,為中華民族轉移和保留了大量文化遺產。他還特別關心學校和文教單位的轉移,可以說他的這一系列舉動,為日後抗戰勝利後的國內重慶工作保持了大量的有生力量。 另外當時國內對外的一切工作,皆是以林森的名義對外發布。比如1941年12月9日林森以國家元首名義,向德、意、日三國宣戰。此後致力於廢除美、英等不平等條約。 然而,不幸的是1943年8月1日林森遭遇車禍,在重慶逝世,終年75歲。國民政府為他舉行隆重國葬。葬於重慶市歌樂山南麓「林園」內。同年8月15日下午2時,延安各界數千人在邊區大禮堂舉行了隆重的公祭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大會。 可以說,林森在擔任中國國家元首的12年里,雖然手中無實權。但他同樣做了大量的工作,對於抗戰的勝利和保證中國權利方面他做出了不少貢獻。 林森在臨去世前還在叮囑蔣介石等:務必要光復台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10027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