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諸葛亮的化身,號稱預測前後五百年,卻為何算不出自己會暴死

中國民間對劉伯溫傳的是神乎其神,說他能夠「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真實的劉伯溫到底是怎樣的人物,他真如傳說中的那樣神奇嗎?

所謂的《燒餅歌》和《推背圖》是劉伯溫創造預言未來的嗎?

今天,就一起來看看被朱元璋呼為張子房的劉伯溫究竟是如何被人算計的。

劉伯溫長得一表人才,史書記載,他身材修長,滿臉鬍鬚,自幼熟讀詩書,尤其喜歡閱讀天文、地理、軍事方面的知識,也就是說讀書的面相當廣泛。

他生活的時期,正好是中國歷史上元明交替之際,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始終沒有接受漢文化及儒家的思想和制度,迅速走向了衰落。

到了元朝末年,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劉伯溫雖有滿腹學問,在元朝政府卻始終得不到重用,在他50歲那一年,終於投身於朱元璋的起義隊伍,很快就出類拔萃,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和重用。

劉伯溫對天下大勢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很快就說服朱元璋,制定了幫助朱元璋平定天下的十八條妙策,先滅陳友諒,再破張士誠,北取中原,成就了朱元璋的帝業。

劉伯溫的十八策與諸葛亮出山之前的隆中對有異曲同工之妙,更神奇的是,隆中對最後一統天下的大謀略泡了湯,而十八策則一舉成功,不能不說劉伯溫是相當厲害的角色。

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平時與朱元璋計謀時經常躲在密室之中,在無形之中增加了他這個人的神秘感。

朱元璋凡是遇到事情都先要請教劉伯溫。

當年,朱元璋與陳友諒爭奪天下的時候,陳友諒的部將胡美見朱元璋是更有價值的潛力股,不惜背叛陳友諒直接投奔朱元璋。

胡美可謂良禽擇木而棲,他向朱元璋提出的一個重要的條件:投降可以,必須保留原有軍隊。

朱元璋一聽,面露難色,害怕難以駕馭。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朱元璋再猶豫下去,胡美當然會敏感覺察朱元璋的誠意,投降一事基本告吹。

劉伯溫深知朱元璋秉性多疑,怕他錯失良機,於是輕輕踢了朱元璋的座位。朱元璋猛的醒悟,迅速答應胡美的條件,胡美一降,引發連鎖反應,加速了朱元璋平定江西的步伐。

也許正是由於劉伯溫太過能幹,太過了解自己,朱元璋對其十分不放心。

在共同創業的小夥伴裡面,朱元璋總有有那麼一點自卑的心理,因為自己是怎麼一步步走過來的,那些多年跟在身邊的老朋友,大家都清楚朱元璋的底細,不利於建立君主的威嚴,這是朱元璋面臨的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而每次看到劉伯溫,朱元璋一想到這位老友功勳卓著,智慧超群,心裡就會十分彆扭。

為了能讓劉伯溫看清自己的位置,朱元璋可謂煞費苦心,他在大封功臣的時候,對功勞數一數二的劉伯溫,僅僅只給了一個伯爵,年薪240石,位列第36名,與另外一個功勞和自己差不多的李善長一比,劉伯溫就顯得太磕摻了。

就這一招,可以說就滅了劉伯溫一半的威風。

有一次,朱元璋和以前一樣找劉伯溫私聊,談談朝廷中誰能擔任丞相的職務。

朱元璋很誠懇的請教劉伯溫,說胡惟庸這個人怎麼樣?

劉伯溫一聽馬上就搖頭,說這個人就好比一匹劣馬,用他拉車,必然會翻車壞事。

朱元璋默默記住了這句話,並且找了一個很恰當的機會轉告了胡惟庸,說劉伯溫罵你是劣馬,用你當丞相要翻車。

胡惟庸表面未作任何表示,心中恨不得一腳跺死劉伯溫。

【影視劇中的胡惟庸】

不久,朱元璋寫了一封很客氣很客氣的信給劉伯溫,大意是說你年紀大了,該回家陪陪老婆孩子,還跟我一起玩,我很不忍心啊。

這句話其實就只有一個字「滾」,於是聰明的劉伯溫聰明的滾蛋了。

事情到此結束了嗎?

沒有,因為有個人很不滿意,他就是胡惟庸,胡惟庸對劉伯溫就一個意見:弄死你,不用謝!

劉伯溫回鄉後依然憂國憂民,他聽說浙閩交界的地方有一塊地方叫淡洋,是鹽盜出沒之地,地方不靖,環境複雜,治安問題面臨著嚴峻的形勢,考慮到當初方國珍就是憑藉這樣複雜的地方起事,他建議朝廷應在此地設置巡檢司守護,以示震懾。

這件事自然逃不過一直尋找機會從背後插劉伯溫一刀的胡惟庸,他立即指示言官彈劾劉伯溫,說他在淡洋設置巡檢司的目的是為了保住淡洋的王氣,將來死後好葬在這一風水寶地。

這一招真是太狠,打中了朱元璋的忌諱。

對於深諳風水的劉伯溫而言,這種可能性在朱元璋眼中是存在的,而且是不可饒恕的。

朱元璋於是下旨停發劉伯溫的退休工資以示懲處。

受到了懲罰,就說明朱元璋起了疑心,而且很在意,劉伯溫知道後果有多嚴重,他覺得自己不能等閒視之,為了保住性命,不使奸人再有機會惡言中傷自己,劉伯溫毅然決然回到了京城,這一舉動當然讓朱元璋心裡好想一點,而對胡惟庸來說,劉伯溫是自投羅網。

抵京不久,劉伯溫就患病了,朱元璋做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安排,令胡惟庸負責找人給劉伯溫看病,喝了胡惟庸派來的醫生開的藥不久,劉伯溫就一命嗚呼了。

劉伯溫死了,朱元璋徹底放心了,不過,接下來,他的目光盯向了胡惟庸。

作者:頭條號 / 晴川論史

連結:http://toutiao.com/a6289252125860020481/

來源:頭條號(今日頭條旗下創作平台)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09951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