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小妝
從「武帝託孤」起,霍光在政治舞台上大顯身手。
與張居正相同的是,霍光同樣與其他大臣一起,接到先帝「託孤」的旨意。與張居正不同的是,他並沒有張居正老成的心機,而卻有比張居正膨脹百倍的野心。
一個徒有野心而沒有城府的人,他的殺傷力好比核武器。殺傷力是針對他自己以及他的家族的。
因為一個有城府的帝王,完全可以用他的野心滅掉他自己。
關於霍光的身世,我們不得不提一個人,霍去病。霍去病是漢武帝平生最愛的一個人,沒有之一。比起霍去病來,他對衛青的愛就淡多了,也戒備多了。
有人說,漢武帝和衛子夫是真愛。不是的。漢武帝之所以立衛子夫為後,是因為想控制衛青。因為從頭到尾,他都不信任衛青。
但是霍去病不一樣,他只是個孩子,當漢武帝在衛子夫府上看見他的時候,他還是個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霍去病並不是一般的孩子,他是一個非常聰明、銳利有野心有智慧的「戰神」。
在匈奴戰役中,漢武帝大膽啟用霍去病、衛青,衛青當然是中規中矩的打法,也不失去「常勝將軍」的名頭,而霍去病則是單槍匹馬闖敵營,提回好幾排匈奴大將的首級,霍去病一戰成名,被封為「驃騎大將軍」。
可惜霍去病24歲就逝世了,漢武帝悲痛欲絕。霍去病沒有孩子,只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於是漢武帝的愛轉移到霍光身上,以至於讓他當託孤大臣之一,把這麼重要的使命交給他。
霍光接受漢武帝遺詔被封為大司馬大將軍,成為劉弗陵的輔命大臣,和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輔政,從此掌握了漢朝政治的最高權力。
霍光權傾朝野,位極人臣。一時間有了張居正的地位和權勢。
他為什麼死的比張居正還慘呢?難道他所面臨的對手,比張居正還要嚴苛嗎?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霍光面對的皇帝,比張居正更有城府,更善於隱藏也更有復仇的行動力和決斷力。
漢武帝將衛子夫的勢力剷除後,廢除了太子位,立他的新寵鉤弋夫人的兒子劉弗陵為太子,讓他信任的大臣輔佐。沒想到劉弗陵聰明是聰明,但是命薄,21歲就逝世了。
這給了霍光一個專權的機會,由他挑選皇帝,選到誰,誰就要對他俯首帖耳,感恩戴德。跟當年的張居正一樣,治理朝政十年,實際上是無冕天子。霍光選擇了戾太子據的後人,在民間的布衣天子劉病已。
劉病已繼位後改名為劉詢,漢宣帝。
劉詢看起來是個軟柿子,總比張居正面對的明神宗要簡單些,明神宗朱翊鈞是宮廷土著,政治勢力肯定有,劉詢來自民間,無依無靠。
但,一個人最大的依靠,就是自己。正因為劉詢來自民間,他會比別人更敏感,更成熟,更懂得保護自己,因為一著不慎,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雖說這樣,如果霍光不屢屢踩到底線,恐怕霍光一族也不會這麼快就覆滅。那麼他踩到哪些底線了呢?
第一,跟張居正一樣,他的實際野心是當個無冕天子。為了這個願望,他在朝廷內外多布霍家的人,像棋子一樣,星羅棋布,密密麻麻,以為萬無一失。其實,密中有疏,棋子多差錯多。漢宣帝用什麼方法破他的局呢?偽裝,蟄伏,韜光養晦。只要他做出俯首帖耳,惟命是從的樣子,霍光必然放鬆警惕。
鬼谷子有句話說的好:「得意別得心,失意別快口。」這句話知易行難。霍光正是因為得心,才會有隙可乘。
第二,女人。自古以來,女人是一件兵器。用的好殺敵千萬,用的不好徒傷其身。霍光想把女兒霍成君嫁給劉詢為皇后,但劉詢卻一心一意愛著他在民間的結髮妻子許平君。如果他是個聰明人,他將霍成君塞進後宮做個妃子,慢慢攻心,軟語溫柔,假以時日,就算不是皇后,也有皇后之實。但是他的夫人壞了事,這女人愚蠢而狠毒,在許平君生孩子後身體虛弱之際,買通女醫淳于衍,進虎狼之藥,許平君一病歸西。
第三,決絕。許平君剛逝世,霍光就又催立皇后,阻止漢宣帝查許皇后之死。這擺明了我不怕你知道,就是我乾的咋的吧?就算漢宣帝對許皇后沒有那麼深的愛情,此時也會被激發成患難與共的深邃愛情。一個絕望的男人,是很有魚死網破的決心的。
第四,囂張。霍光很幸運的第一個死了。許詢厚葬了他,因為此時霍家樹大根深,不能打草驚蛇。他一死,霍家真正有智慧的人就更少了。霍家人渣多,人才少,加上漠視皇權慣了,繼續囂張。此時,劉詢的辦法是,縱容。讓他們鬧,讓他們作,他們越是囂張,把柄抓起來就越是容易。
第五,謀反。劉詢在剷除霍光家族實力時,採取了幾個聰明的辦法,其一,明升暗降。他將霍家掌控兵權的予以高位,卻剝奪了兵權。其二,架空。他下令吏民直接上書,架空了尚書,霍家的兒子沒戲唱了,權力架空。當霍家意識到不好,想要謀反時,這時他以雷霆之勢,將他們的勢力徹底剷除。
斬首棄世者達千餘人。自此,這個顯赫一時的家族灰飛煙滅。
並非像人們說的那樣,漢宣帝發現了霍光家族的謀反,這場謀反,根本就是他一手策劃的!這樣深沉有城府的男人,細思極恐。
班固曾讚嘆:「霍光受襁褓之託,任漢室之寄,匡國家,安社稷,擁昭,立宣,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將霍光比作周公旦和伊尹,讚譽不可謂不高。
霍光和張居正又是不同的,霍光並沒有張居正的才幹和原則,卻有比他更甚的貪婪和野心。
歷史總會給出答案,無論公正或是不公。曾經權傾天下也不過是一抔黃土。成也,敗也,一切不過是過眼雲煙。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09858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