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50年勸降台北蔣介石遭拒絕,不派這個人送信說不定就成了

解放戰爭後,中共中央確定1950年解放海南島、台灣和西藏,肅清境內國民黨殘餘的任務。然而外界不知道的是,毛澤東反而給蔣介石以出路。在進行軍事準備時,他已經派人與蔣介石聯繫,商討與蔣和平談判的可能性。

他選擇了張治中。張治中與蔣介石私人關係密切。同時,和中共關係也很密切。3月11日,毛澤東給尚在華南地區的張治中發出《關於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給張治中的電報》,說「先生現正從事之工作(即為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而進行的工作)極為重要,尚希刻意經營,借收成效」。3月20日,他再次致電張,請他來北京具體商談。

遺憾的是,張治中接到毛澤東的電報後寫給蔣介石的信,輾轉到台灣為時太晚,直到7月19日才送達台灣。在舟山群島撤離後,蔣介石和台灣軍民仍然並不知道。毛澤東和中共方面有意展開和談的態度,在巨大的惶恐中緊張萬分。後來,何在19日收到當天就面報蔣介石,蔣介石當時拒絕置理,直到現在才指示何應欽在眾人面前報告信的內容。

何應欽說,張治中的信首述他十幾年來對「剿共」問題認為應和平解決的見解,並記述他歷次與總裁談話;接著敘述政府失敗的必然性,斥責當時政治的腐敗。信中接著又做雙方軍事力量的比較,然後說明人民解放軍必將攻台,而台灣則無法持守,屆時所有政府方面人士必死無葬身之地。張治中的信里又說,如果總裁願和,則他可來香港接洽,最後敘明此信是在毛澤東同意下完稿。

蔣介石之所以拒絕和談,且將張治中的來信公之於眾,到底是不是周宏濤所言「因為他要扛起復國重任,不願被懷疑曾向中共接頭過,乃至曾有任何投降的考慮」,還是另有原因?我們不得而知,而不可忽視的是,促使蔣介石拒和還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韓戰爆發後,美國政府對台灣原來不支持的態度大為轉變,二是蔣介石本人對張治中的個人感情中有「張治中最傷害蔣公」的因素。因為張治中到了北平沒多久,便向共產黨靠攏。所有國民黨的降臣叛將中,他最無恥

試想如果張治中的信在四五月份到達台灣的話,或許歷史會是另一種寫法,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假設歷史如果可以重演,毛澤東沒用張治中,而換另一個人給到了準備「殺身成仁」地步的蔣介石寫信,結果又會如何呢?或許歷史正是另外一種寫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09737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