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山海關竟是個陰謀?劉伯溫的一席話令徐達震驚

聞名中外的山海關北依燕山,南臨渤海,東接遼寧,西近京津,素有「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

你知道嗎,這個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又是誰建的?山海關名字到底是誰起的呢? 徐達建關設衛 山海關的建設跟徐達和劉伯溫有關。 1381年,為了防禦北元的侵擾和後金的侵略,朱元璋派大將徐達和軍師劉伯溫來到渤海邊上和燕山之間的咽喉之路駐城…… 徐達,何許人也?

他的簡歷是這樣的: 先說最重要的,徐達是朱元璋的老丈人。 徐達生於1332年,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 元朝末年,他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 1361年,打敗陳友諒於江州。 1364年,朱元璋稱王,官升左相國。 1367年,率20萬大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 同年,任征虜大將軍,與常遇春率25萬大軍,揮師北伐中原,攻占元大都。元朝滅亡後又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國公。 徐達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死後(1385年)被追封為中山王。

一天,朱元璋突然下了一道旨意,派大將徐達和軍師劉伯溫到京城以北邊塞之地圍城設防,兩年之內,必須完成。 徐達、劉伯溫二人領了旨,徐達很高興,但是劉伯溫卻若有所思。隨即兩人帶著人馬即日起程,走之前劉伯溫對徐達說:「此次築城設防,既為了國家,也是為了你!」徐達顯然是沒有明白劉伯溫的意思。兩人很快就到了東北邊上的邊塞。第二天,兩人騎馬登高瞭望,勘察地形,尋找築城的地方。

徐達只會大兵打仗,不懂築城,而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很有學問。徐達站在高處一看,連說:「好地方,好戰場!」劉伯溫卻一聲不響,若有所思。 第三天,二人騎馬又來到這裡,徐達又連聲說:「好地方,難得的好地方啊!」劉伯溫還是一聲不哼,若有所思。 第四天,二人又來到這裡,徐達又連連說:「好戰場啊,好戰場!」劉伯溫還是不吭一聲。徐達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忙問:「我說軍師,咱倆來此圍城設防,一連三日,你為何一言不發?」劉伯溫(若有所思)用馬鞭指了前方:「你看,北邊燕山連綿,南邊渤海漫天,在此築起雄關,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 徐達素知軍師謀略高,就問:「軍事,我是個粗人,築城的事兒你全權決定好了,你想修什麼樣就修城什麼樣吧!」劉伯溫若有所思地說:「這座城要比別的地方的城都要大要高,要城連城、城套城、樓對樓、樓望樓,築一座鐵壁金城。」劉伯溫又用馬鞭朝四周一指說:「元帥,這裡既是個好戰場,又是個好居處。你看,這裡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真是個安家定居的好地方呀!」 徐達一聽恍然大悟,他想起了當時元帥出發前說「還為了你」的那句話。連連叫好,當日回營,二人連夜畫圖,第二天派將送往京城。

朝廷准奏,立刻動工。徐達率兵整整建了一年零八個月,關城竣工。 山海關名字的由來 一天早朝,朱元璋見徐達、劉伯溫回來了,就問:「二位愛卿回京,城池可築成?」二人奏道:「托聖上洪福。」朱元璋問:「可曾命名?」 徐達、劉伯溫都愣住了。劉伯溫的頭上沁出了細細的汗珠。突然劉伯溫心裡咯噔一下,他努力回憶當時降旨情形,他確認,朱元璋當時只叫他們倆築城,未讓其命名! 如果此時徐達說出未命名的話,兩人將必死無疑! 徐達心直,剛想張嘴,只見劉伯溫跨前一步說:「臣等未敢妄動。只是那座城,南入海北依山,真可謂山海之關,萬歲聖明,請恩示吧!」 朱元璋一聽,把手一擺說:「好,就叫山海關!」 山海關原是朱元璋下的套 從朝里回來,劉伯溫隨徐達到了徐府,對徐達說:「我不能再在朝為官了,我得走了」。 徐達忙問:「軍師,你要幹啥去?」 劉伯溫說:「我本是山野道人,還是去游四海去吧!」 徐達不解,說:「你我隨皇上南征北戰,從定江山,如今又修了山海關城,可謂勞苦功高,本該享榮華富貴,這麼走了,皇上知道不會奏準的。」 劉伯溫道出了他一直若有所思的顧慮。劉伯溫說:「元帥,在皇上派咱倆修築關城的時候,我就已經看出皇上的用意了!你仔細想一下,萬歲如讓咱共享榮華,就不會派咱倆邊塞築關城,更不會只給兩年期限。你我若不接旨,性命難保;接旨若不按期完工,又犯欺君之罪;若築成私下命名,屬目無皇上;而今未敢命名,也屬辦事不周,這只是剛剛開始呀!」 徐達茅塞頓開:「軍師,你的意思是說……」 劉伯溫手一揮說出「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帝與臣,只可共患難,不可共享安?」 一席話,說得徐達目瞪口呆,心裡也不得不暗自佩服。但是,他還是沒有明白,此次修築關城,為何對他有利這件事,他想了半天才說:「軍師,你一走了之,我怎麼辦?」 劉伯溫看出了徐達的思慮,他說:「你不能走,你要隨朝伴駕,無論何時,不要離開萬歲左右。趕你,你也不要離開。另外,你的孩子不能留在京城,讓他們到山海關那個地方去吧。那裡城高池深,不受兵刀之苦,即使烽火連天,此處進有平川,退有高山,是用武之地。」 徐達說:「就按軍事說的辦。明天,叫小兒去山海關。」

正說著,闖進一員大將,胡大海。他在帳外聽到了徐、劉二人談話,進屋就嚷:「元帥,我與你出生入死,馳騁疆場,如今公子要去山海關,我也打發一個孩子隨他同行吧!」 話沒落音,大將常遇春又來了。劉伯溫素知眼前這三位是生死之交,就把事情原委告訴了他。常遇春也堅持打發一個孩子同去山海關。 不久,劉伯溫不辭而別,徐達按劉伯溫所言,寸步不離皇上,方保性命。而胡大海、常遇春等開國元勛,竟都糊糊塗塗地死在慶功樓火海之中。再說,徐達、胡大海、常遇春的三個兒子到了山海關,定居安家。 後來,這三家的後代,在山海關城裡修了徐達廟,城東北修了胡家墳,城西南修了常家墳,都立了石人石馬石牌坊。 山海關原屬遼西省 山海關原來不屬於河北省管轄,更不是秦皇島市的一個區。 秦皇島起初叫秦渝市,山海關是一個辦事處,叫秦渝市辦事處。1948年以後山海關解放,劃歸遼西省,起名叫山海關市。當時遼西省的省會是錦州市,就是現在的錦州市。

1953年,山海關由遼西省劃歸河北省。1953年6月改為河北省秦皇島市的一個區了。

歷經五六百年金戈鐵馬、戰火硝煙洗禮的山海關,如今已經成為風靡海內外的旅遊勝地,成為文明全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換了人間的古城,長城與雄關交織,名勝古蹟比比皆是。

山海關老龍頭景區

山海關古城夜景

山海關孟姜女廟景區

地址: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

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指數:★★★★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09601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