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時有本書能預測武則天稱帝,嚇傻宋太祖,甚至能預測今天

《推背圖》被稱為中華預言學上的第一奇書,其創作之嚴謹、思維之縝密、應驗之神奇,都大大超越了西方的諾查丹瑪斯大預言《諸世紀》,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麼,這本書是怎麼產生的,它真的有這麼神奇的預言效果嗎?

《推背圖》傳說是在唐代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為了了解大唐國運,命當時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易學家李淳風進行一番推測。於是李淳風用周易八卦的理論進行演算推導,往後推算。後世每發生一個重大事件,他就畫出一幅圖像,每一幅圖像下面附有讖語一段和律詩一首。 李淳風在推算的時候一下就上了癮,他不但算完了整個唐朝的國運,而且一直算到唐以後2000多年的命運(包括咱們今天的情況)。直到李淳風的老師,相學大師袁天罡用手推他的背說:「天機不可再泄,還是回去休息吧!」他才作罷。這樣,李淳風已經畫出了六十幅圖像,得出六十段讖語和六十首律詩,剛好夠一個甲子數。於是便把這一甲子數的預言輯錄為一本書,名字就叫做《推背圖》。 李淳風把這本書獻給唐太宗後,唐太宗是怎麼處理這本書的呢?歷史上並沒有記載。但是歷史上卻記載了一件事,說是唐太宗的時候,流傳著一句話:唐三世之後,則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太宗很擔心,便招李淳風來問。李淳風說,我觀察天象,這件事是真的。這個人現在就在你的宮裡,年齡不到三十,當有天下。以後她會盡殺李家子孫。唐太宗大恐,說,她是誰呀,你去認一下。李淳風卻推脫著,陛下後宮太多,臣老眼昏花,看不清楚。唐太宗又說,要不把後宮編成100人一隊,你指在那一隊就行了。於是李淳風就指了一個隊伍。唐太宗望了望,還是覺得太多了,又分成50人一隊。李淳風又指了一隊。唐太宗覺得還是太多,想再分。李淳風沒辦法,只得挑明了說,天機不可泄露。唐太宗說,要不,我就把這50人都殺掉?李淳風趕緊阻止他道,這是違背天意的,殺掉後果更嚴重。陛下不要擔心,這人雖然害李家子孫,但三十年後,她就會衰老,老了就會變得慈善,對李家子孫不會有太大傷害的。如果殺掉她,將來他轉生投胎到李家,那她就會成為陛下江山的掘墓人!唐太宗想了想,最終還是沒有動刀。 不過,唐太宗後來還是殺掉了左武衛將軍李君羨。為什麼呢?這個李君羨,他是玄武門守將,職位是左武衛將軍,爵位是武連郡公,籍貫還是武安人。最絕望的是,她的小名兒還叫「五娘子」,又與「武」有關。在唐太宗的字典里,不會想到一個女人會做天下,最大的可能就是就是這樣一個男人。所以,李君羨便成了替死鬼,武則天因此逃過一劫。 《推背圖》這本書,在唐朝典籍中沒有出現過,但是在五代的時候卻在民間流傳甚廣。宋初的時候,宋太祖覺得這種涉及國家最高機密的書很危險,決定對其進行查禁。但是民間太多了,禁無可禁,於是決定把這本書里的圖譜文字打亂秩序,重新刊印,投放民間,從而使真偽莫辨。 後來在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文學家金聖嘆對《推背圖》進行了批註。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推背圖》的刊印本,最早就是金批本。此外,還有彩繪明抄本(台灣中央研究院藏)、明鈔本(台灣中央圖書館藏)、明鈔本(芝加哥大學藏)、清初潘氏八喜樓鈔本(台灣中央圖書棺藏)、清末石印本(芝加哥大學藏)。

那麼,這裡就有個巨大的疑問,《推背圖》真的能夠預測未來嗎?或者說,現在我們所見到的《推背圖》,真的是當年李淳風寫的嗎?先表達一下我的觀點,對於這種所謂預測未來的書,我是不相信的。有人就問了,不相信,怎麼解釋呢? 我的觀點是:這本書是不是李淳風寫的,這本身就是一個疑問。因為在有唐一代,並沒有這樣的記載。最早的記載,是出現在五代時期。也就是說,即便有,很有可能是五代人假託李淳風寫的。因為五代時期,人人都想稱王稱霸,如果讓自己的行動,出現在預測書上,那無疑說明自己是真命天子。而且,這個事,很有可能就是宋太祖乾的。他曾經搞過「點校做天子」這樣的讖語,未嘗不會搞出一本《推背圖》來。這是其一。 其二,即便有這本書,也不是一個時期一個人寫的,應該有後人根據歷史的不同,反覆地增刪修改。這種增刪修改,既可能是民間乾的,也可能是統治者乾的,反正目的就是為了自己的統治服務。(就比如上面所說的,「唐三世之後,則女主武王代有天下」這句話,很可能就是後來武則天自己炮製出來的。因為想表達自己代唐天下,是天命所為。)我們今天因為看不到明以前的版本,所以根本無法分辨。 還有兩個例子可以證明我的話,第一,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確定年限的刊本,都是之前的事情記載無比準確,之後事情的記載則語焉不詳,出入很大。第二,清朝刊本中,裡面出現的古人的圖,居然有頂戴花翎,這種清朝才有的服飾,居然出現在清以前,確實有些好笑。 退一萬步,就算這本《推背圖》是李淳風寫的,或者說,李淳風對未來確實做過預測。就算他預測的內容,後人沒有修改過,那麼,他能不能預測準確呢?我覺得,這也是有可能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李淳風是一個易學家,他也是一個歷史學家。對歷史發展的軌跡,他大致是清楚的。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所以有分分合合、朝代更迭,內不外乎朝臣作亂、外戚專政、宦官之禍、藩鎮割據什麼的,不外乎敵國侵略什麼的。而且中國還有一句古話:「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這麼一推,三代必出事,那差不多是一定的。 咱們隨便舉個例子,

比如第七象:庚午、震下乾上、無妄讖曰: 旌節滿我目,山川跼我足。 破關客乍來,陡令中原哭。 頌曰: 螻蟻從來足潰堤,六宮深鎖夢全非。 重門金鼓含兵氣,小草滋生土口啼。 金聖嘆的批註是這樣的:此象主藩鎮跋扈及吐蕃入寇中原。也就是說內憂外患,這放在任何朝代,都是有的。唐代是藩鎮和吐蕃,宋代是農民起義和遼金,怎麼都說得過去。 那麼,既然如此,這本《推背圖》有沒有價值呢?我認為是有價值的。第一,它是中國古代易經八卦學的重大成果,是易經能夠解釋世界闡釋世界的最直接的證明。第二,它是歷史學的重大成果,包含著很多樸素的歷史興衰的真理,值得我們認真研究打撈。第三,它還是政治學的重大成果,通過對版本不同的考證,我們甚至能明白歷代統治者在利用該書為自己的政治服務的時候的政治謀略並帶來的相關的政治倫理,為我們的工作學習提供有益的經驗。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09226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