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周恩來去世,共和國頓失棟樑。鄧小平已經靠邊站。國內外形勢異常嚴峻。在如此重要時刻,重病在身的毛澤東決定將三軍指揮權交給一個人。此人是誰?不是原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葉劍英元帥。 他的名字叫陳錫聯——比葉劍英年輕得多的共和國上將。 2月2日,中共中央發出了1號文件,內容只有兩條:一,經毛主席提議,中央政治局一致通過,由華國鋒同志任國務院代總理;二,在葉劍英同志生病期間,由陳錫聯同志負責主持中央軍委工作。 也就是說,毛澤東將三軍指揮權交給了陳錫聯。 此項人事變動,意味著自林彪死後復出的葉劍英,「實際被停止中央軍委的日常工作」,由陳錫聯取而代之。 葉劍英主持中央軍委工作多年。1971年九一三事件後,毛澤東決定由葉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由此葉成為解放軍實際最高領導人。1973年8月,黨的十大在北京召開,葉當選中央委員,在十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並被選為黨中央副主席,在五名副主席中排名第四。這次解除葉劍英工作,是以一個奇怪方式出現的,楊成武后來說:「葉劍英同志也被『四人幫』看成眼中釘。江青一夥突然下達通知,詭稱葉帥有病,不再主持軍委工作。實際上是藉故讓葉帥『靠邊站』。」——事實上,葉劍英當時並未生病,乃是「被宣告『生病』」,身體好得很。 毛澤東為什麼選中陳錫聯呢? 因為,此時既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又是軍委常委的,只有區區幾人,即陳錫聯、汪東興、王洪文、張春橋等。其中,王洪文、張春橋沒打過仗,汪東興也沒打過大仗,都難堪大任。毛澤東幾經權衡,最後選中了陳錫聯,交代說:「陳錫聯從小參加革命,會打仗,帶過兵團,帶過炮兵,在國務院也有個職務,就讓他管一下吧。」
陳錫聯是紅小鬼出身,紅軍時期就是有名的「小鋼炮」,在抗戰時夜襲陽明堡,一夜擊毀日軍飛機24架,成為國共兩黨的風雲人物,其時才22歲。解放戰爭初期,他擔任縱隊司令員時,年僅31歲,是解放軍最年輕的司令員;解放戰爭後期則是為兵團司令員。他身經百戰,指揮時膽大心細,有勇有謀。新中國成立後,他於1959年調任瀋陽軍區司令員兼軍區黨委第二書記,處理人際關係很謹慎。1966年後,他成為東北黨政軍實際上的最高負責人,身兼瀋陽軍區司令員、遼寧革委會主任兼軍管會主任兼省委第一書記。在此期間,他發現了毛遠新,工作也很突出,贏得了毛澤東、江青等人的看重。
這一次,毛澤東在自己病重,國家危急時決定由陳錫聯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把軍權交給他,對他寄予了極大希望。然而,中央1號文件發出後,卻使陳錫聯與葉劍英的關係陷於微妙。 陳錫聯夫人王璇梅後來憶及此事時說,一時之間「陳錫聯奪了葉劍英的軍權」的傳言一度很盛,以致葉劍英想退出北京到廣州居住。為此,陳錫聯專門給葉劍英打電話,說:「葉帥你不能去廣州。」 陳錫聯自己後來也回憶:「當時,一些同志由於對情況不了解,對我存在一些誤解,說了一些批評、指責的話。」 然而,陳錫聯雖經毛澤東欽定,取代葉劍英掌握全國軍權,但在毛澤東去世時,並沒有支持毛遠新、張春橋一干人等。相反,據李先念之女李小林披露: 「毛澤東去世後,父親與陳錫聯一起守靈。有一次,父親去洗手間,陳錫聯也跟隨其後。在洗手間裡,陳錫聯對他說:那幾個人可能要動手,要當心。父親急忙擺手不讓他說下去。」 李先念沒讓他說,他碰到葉劍英時,又說:「現在黨內就數你老了,你要拿個主意。我有個建議,現在無論如何不能開中央全會。一開全會,他們人多,什麼事情也搞不成,政治局我們占多數,最好個別解決。」 隨後,陳錫聯多次應華國鋒之邀參加抓捕「四人幫」的籌劃小會議,實際參與了粉碎「四人幫」的決策。 對於毛澤東,陳錫聯一直心存感激。晚年,他在自己家中掛著毛主席畫像,對家人說:「我沒死,誰也不准取下,我死了,誰也不准取下!」對毛澤東感情之深厚,令人感嘆。(陳冠任原創,未經許可其他媒體不得使用)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