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睜睜看親朋好友八百多人因自己而死,歷史上第一個被誅十族的人
古時候的讀書人,一般都會有這樣的理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如果沒有為朝廷所用,只能修身齊家,那就「窮則獨善其身」。
如果一旦登得廟堂之上,就可以施展保護,「達則兼濟天下」。
這裡要說的方孝孺,就是一個這樣典型的明朝知識分子。
方孝孺,浙江人,小的時候就很聰敏,也很勤奮,每天讀的書能有一寸多厚,長大以後拜宋濂為師。
方孝孺先生像
宋濂是什麼人呢,他是太子朱標的老師。
洪武十五年,幾個大學士的推薦,朱元璋召見了方孝孺,朱元璋看方孝孺的言談舉止得體,知識淵博,覺得他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是方孝孺是個讀書人,開口閉口的仁政,先德化而後政刑,不合太祖的胃口。
太祖大人是主張以嚴法治國的,懶得聽他絮叨,以禮把他送回了家。
二十五年又有人舉薦方孝孺,太祖還是沒用,沒用,不等於永遠不用,這個人,太祖打算把他留給兒子用。
朱標死了,朱允炆即位,這人就留給他孫子了。
這位方孝孺先生就被請到了南京,朱允炆很尊敬這位老師,並且對他百般信賴和倚重,「國家大事,輒以咨之」。
讀書人到了這份上,就算最高境界了,可以傾儘自己所學,施展抱負的時候到了。
如果歷史就這樣平穩的走下去,我們就沒有今天的京城北京了。
朱允炆害怕他的叔叔們權勢太大,於是決定採取黃子澄和齊泰的削藩的提議,而詔書,自然是由方孝孺擬好。
如果仔細看歷史上削藩這回事,就會發現幾乎沒有不動干戈削成功了的。而且這種情況下藩王打起的旗號,都是清君側。
清君側是幹嘛?就是清除皇帝身邊的壞人。總不能說我要趕走你,我來做皇帝吧。
古人講究師出有名,那樣就是不義之師了。不管你做的是什麼事,好牌坊總要先豎起來。
朱棣就這樣打著靖難的旗號,一路艱辛的攻到了京城。
我們現在是看到朱棣勝利了,可事實上這場勝利非常的來之不易,除了他傑出的軍事才能以外,最重要一點是朱棣比朱允炆心狠。
大軍將出,朱允炆竟說「毋使朕負殺叔父名。」
這下葬送了自己,朱棣就這樣在敵人首領的保護下,幾次大難不死。
既然大難不死,後福就自然到了,建文四年六月,朱棣終於攻到了南京。
朱允炆是自焚死了還是逃了都不重要了,歷史的舞台終究與他無關了。
下一個輝煌的時代,屬於他的叔叔朱棣。
朱棣攻入南京之前,他的重要謀臣姚廣孝懇求朱棣不要殺方孝孺:「南京城破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殺之。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
姚廣孝是什麼人,是一直在朱棣身邊攛掇他謀反的人,方孝孺的死敵,他雖坐鎮北京,所以的戰役戰略都少不了他的謀劃。
朱棣很重視他的說話,便答應了他的請求,可惜,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哪怕見了棺材也不會落淚的方孝孺。
朱棣召見方孝孺,請他寫詔書,方孝孺穿著孝衣,進去了就大哭,朱棣勸他,你不用這樣,我只不過想效法成王用你輔佐我治天下而已。
方孝孺質問,那成王在哪裡?
朱棣說:「他已經自焚死了。」
方孝孺:「為什麼不擁立成王的兒子」
朱棣說:「治理國家要依賴年長一點的國君。」
方孝孺說:「為什麼不擁立成王的弟弟?」
朱棣說:「這是我們的家事。」
回頭讓手下的人遞給他筆和紙,說:「向天下發詔書,非你起草不可」
方孝孺撿起筆,寫了四個字——「燕賊篡位」。
寫完又把筆投到地下,又哭又罵說:「死即死耳,詔書不草!」
朱棣大聲說:「詔不草,滅汝九族!」
方孝儒針鋒相對的說:「莫說九族,十族何妨!」
話說到這份上,朱棣還有餘地嗎?
沒有了,那好,就成全你吧!
朱棣給了他一刀,也沒讓他痛快死,把他關進獄中,把十族所有人都抓來,一個一個當著他的面砍頭。
方孝孺忍痛不屈,直到他弟弟孝友行刑的時候,方孝孺淚如雨下,兩兄弟各自念了訣別詩一首:「阿兄何必淚潸潸,取義成仁在此間。華表柱頭千載後,旅魂依舊回家山。」
(難得這麼理解支持哥哥的弟弟呀,現在的年輕人都沒有兄弟姊妹,怕是不能理解這種感情了。)
方孝孺也回了他弟弟一首:「天將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猷,忠臣發賁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嗚乎哀哉兮庶不我尤。」
方孝孺死了,身旁還有873個冤魂,入獄充軍的還有幾千人。
埋骨之所
他的門人德慶侯廖永忠之孫廖庸和廖銘等人,冒險撿其遺骸,葬於聚寶門山上,結果,這兄弟倆也因此丟了性命。收藏品免費評估見文末。(一把枯骨也是罪,可憐了這兩個有情義的人)
遠在寧海縣城的方氏族人,有一個叫馬子同的人,冒險收集他們的殘骸,投於一井中,後人稱此井為「義井」。
義井下枯骨冤魂
唯一慶幸的是方孝孺的妻子和兒女都在屠殺到來之前自盡了,方孝孺不用目睹他們行刑。
這龐大的被屠戮人群,方孝孺活到了最後。
只有這個時候,時間每多一分一秒都是痛苦的,或者方孝孺立志殉國的時候,就不該活到見朱棣的那一刻,也就無謂這八百多條性命成了冤魂。
原來死晚了,也是錯。以至於後來多活一天也是痛苦,看著殺戮。
我們今天的人很難理解方孝孺寧死全家也要維護的這種秩序,本來朱棣也說的沒錯,皇帝都是朱家的皇帝,好好做你的臣子不就行了。
以朱棣的個性,這樣的勸說,算是苦口婆心了,還麼怎樣呢?
面對這樣的人,不殺也不行,對朱棣來說,你是讀書人,你會說,我不和你說了,我會殺。
你說得出,我做得到,你拿十族的命放在砧板上,我也沒什麼下不了刀。
我消滅不了你的意志,那就消滅你的肉體。
人生就是這樣,堅持信念,有時候,是要拿命去兌現的。
民國時期的先生牌坊
方孝孺的墓在南京雨花台,到了明萬曆年間,湯顯祖為其修墓立碑建祠,清李鴻章在兩江總督任上又重修,民國期間再重建。
不過,屢建屢毀,均遭戰火。
方孝孺生前多難,死後亦不安定。
現存之墓,是1999年重修的。
天地正氣這四個字,高懸於上,俯瞰眾生。
天地正氣四個字從來都是用血寫成
補充一點:
所謂十族,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即: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
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姊妹、兒子);
母族三即: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子(娘舅);
妻族二是岳父、岳母。
第十族:方孝孺的所有弟子,也有的說所有朋友門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07956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