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昌西漢大墓主棺清理髮掘正式啟動。
在現場, 大家都關注著一個事兒, 那就是墓主人身份, 而最終的確認, 將依據主棺內的遺存。 所以, 開棺是昨天的「重頭戲」。 但在現場, 專家通過頂板縫隙發現主棺內的情況後, 當即改變策略, 放棄現場清理, 執行第二套方案——整體打包至1公里外的低氧實驗室。
「太震撼了. . . . . 」專家面對江南君的採訪強調道。
現場究竟發現了什麼, 讓我們一起看過來~
揭開頂板有驚喜
昨日, 江南君在現場看到, 經過近一個月的緊張清理, 主槨室西室和東南側的文物、淤泥等均已清理提取完畢, 約60平方米的範圍內, 僅剩下槨底板和東寢的主棺。
棺柩長3. 7米, 寬1. 7米, 平面呈長方形, 南北方向放置。 由於經歷過地震, 主棺北面高約1米, 南面只有0. 3米。 經檢測, 棺木為樟木材質, 樟木極耐腐蝕。
原定計劃
考古人員將首先對主棺上的帷帳頂板進行提取, 從而判斷主棺的儲存情況, 為下一步清理提供條件。 如果棺體損壞嚴重, 打包難以實現, 就要先清理部分棺內文物, 縮小裝箱體積, 減輕重量後, 再運往低氧實驗室。
開棺後發現
考古人員合力將頂板南側撬開一條縫隙後, 發現裡面藏有不少文物。 江南君透過縫隙看到, 有一塊大型的玉璧, 還有不少金燦燦的馬蹄金、麟趾金等。
「初步看來, 主棺內的遺存非常豐富, 並且儲存較好。 這是我們盼望出現的情況。 」專家組組長、中國秦漢考古學會會長信立祥說。
改變計劃
為了防止文物出土後遭到破壞, 專家決定, 放棄現場清理。
決定通過整體套箱打包運往1公里外的低氧實驗室進行清理。
漲姿勢
地下文物在考古發掘前與封閉的埋藏環境形成了相對平衡體系, 減緩甚至阻止了文物腐蝕和劣化, 使得文物在歷經千百年後出土仍保留原有狀態。
但是, 在文物出土後這種平衡狀態被打破, 含氧量豐富的空氣致使文物迅速地被氧化。 環境濕度變化致使文物表面水分不均衡蒸發而出現快速乾裂、變形。 各類微生物迅速滋生對文物造成危害。
此外, 光線也會加速文物的氧化和分解。
(大量玉器和琥珀瑪瑙散落在一起)
棺柩重10噸以上
整體套取還需要多久?專家表示,如果工作進度快,也得3天以後才能整體打包。專家認為,如果整體套運,棺柩重量將達10噸以上,以現在的技術力量完全能夠克服。
發掘現場又出現了什麼「寶貝」?
大劉記印
一枚反映墓主身份的玉印也被清理髮掘出來。據專家介紹,這枚玉印出土於主棺前的隨葬品中,是一枚方形的龜鈕玉印,印文顯示「大劉記印」字樣。
該 枚玉印長寬1.3釐米左右,約大拇指甲大小。專家初步判斷為和田玉,質量比較高。此外,專家認為,龜鈕印章等級相對高,一般貴族和王侯級別才能使用,普通 人只能用橋鈕。不過,這枚玉印應該不是墓主人私印,因為私印可以直接看到墓主的名字,而從這個玉印的印文來看,顯然是一個家族或家族某一支對外所用的印。
專家表示,在主棺內,極有可能出土列侯的金印和多枚私印,屆時才能最終判斷墓主的身份。
金絲玉具劍
在 昨日的清理中,主棺頂板上留有的金絲玉具劍也清晰可見。據專家組副組長張仲立介紹,目前大墓共出土了三把玉具劍,此前的兩把都是墓主生前佩戴所用,而這把 金絲玉具劍應該是隨葬的禮器,因為古代招魂旛上也有兵器,下葬後兵器也隨著招魂旛一起放在棺蓋上,這是一種禮制。因此從工藝上來看,也顯得特別精美。
此外,在主棺附近,考古人員此前還發現了一枚「龍首」形狀的青銅器。龍在古代是帝王的像征,這枚「龍首」的出土,能判斷墓主身份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表示,這枚龍首形的青銅器,只是主棺帷帳的一個掛鉤,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不用過多解讀。
金器
此前,南昌西漢大墓主槨室已出土了大量馬蹄金、麟趾金和金餅,其中兩盒金餅共187枚,馬蹄金和麟趾金共25枚。加上後來在主槨室盜洞旁發現的2枚金餅,目前西漢大墓發掘出的金器共有214枚,這一數量,也創下了我國漢墓考古金器出土之最。
而隨著下一步主棺的開啟,南昌西漢大墓出土的金器數量還將被改寫。
疑問
會出現傳說中的金縷玉衣嗎?
(考古現場)
此 外,據專家介紹,從目前情況來看,主棺內出現金縷玉衣的可能性較小。「在現有的歷史資料中,只提到東漢列侯下葬時會使用玉衣,但沒有關於西漢列侯是否使用 的記載,而且西漢列侯墓大多數被盜,沒有發現任何有玉衣的痕跡。」信立祥表示,只有西漢大司馬霍光是一個特例,由於他是三朝重臣,漢宣帝下旨特賜以皇帝禮 葬,因此他的墓葬里才有金縷玉衣。
玉衣是漢代皇帝和高階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用玉片製成。其中,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而成,稱之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分別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記者了解到,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已發現玉衣逾20件,金縷玉衣僅5件。
信立祥認為,南昌西漢大墓是一個標準的列侯墓葬,因此無論能否發現有金縷玉衣,都能說明西漢時代列侯使用玉衣的情況,具有重大考古價值。讓我們期待到底能不能發現傳說中的金縷玉衣吧~
主棺大玉璧能否比肩魯國大玉璧?
(出土的蟲珀)
昨日,江南君在現場透過主棺頂板板縫隙看到,棺內還有一塊紋飾精美的玉璧,比此前在主槨室內出土的多枚玉璧要大許多。
據專家介紹,在漢代所有的隨葬玉器中,玉璧的作用顯得十分突出。從表像看,玉璧在漢墓中的作用一是作喪葬之用,二是作裝飾器用。
專家表示,玉璧的殮屍作用是從通天功能延伸而來,殮屍之殮在古時並非單純收殮裝裹之意,它還是導引通天的儀式,是飛升成仙的手段,因此許多漢墓的棺內都要放置玉璧,以達到永續飛天成仙之意。
據了解,1977年出土於魯國故城遺址的戰國時期玉璧,周徑32.8釐米,孔徑11.6釐米,器形較大,為國內發現的戰國玉璧中形制最大的一件。那麼,南昌西漢大墓主棺內的玉璧會比魯國大玉璧還大嗎,答案還有待主棺開啟後才能揭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07135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