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古代斬頭為什麼都選在市場處斬?! 原來有根有據!

比卡超| 2016-05-12| 檢舉

清末處決犯人時照片。(圖/大嘴侃歷史)

看電視劇和小說時,每當朝廷要斬犯人,大多地點都會選在「菜市口」,一頓好飯一碗酒,午後黃泉路上走。把刑場設置在菜市口是有一定的目的,最早就是忽必烈把名族英雄文天祥處死在這,很明顯是想通過公開砍死,以起到警告作用。

不管是古代還是當今,哪裡流動的人最多?菜市場!古代的城裡人也是要去買菜吃的,因此處置罪犯除了讓他付出應有的代價,還要給廣大人民帶來教育效果,這就需要人多。看到的人多,回去講的時候聽眾也多,「菜市場」就是理想的地點。

再者菜市場都不會離城市中心太遠,也方便官府押送犯人。這些判了砍頭的犯人都是窮凶極惡之人,百姓恨之入骨,平時不敢惹,這時再不打罵幾句也沒出氣的機會了。因此賣菜的、賣雞蛋,每個人都會使勁的朝犯人扔幾下。要是犯人越有名,打得更帶勁,更有成就感。

押送的犯人會被百姓打罵。(圖/youtube)

菜市場地方寬敞,人流量大,都是官府可以通過此事驚嚇教育的最佳地點,最大程度的達到殺一儆百的目的。元朝在這裡砍了南宋大臣文天祥,慈禧也在這人多的地方處死「戊戌六君子」,都是威懾世人,穩定自己的社會統治,「菜市口」儼然成為嚇人的代名詞!

再來就是,菜市場是個十字路口,方便犯人家屬收屍。要是放在其他行政部門,普通老百姓沒去過,也不容易打聽到。再有就是殺人這不吉利的事,也不可能放在城裡,皇族會害怕沾了晦氣,正好城門外菜市口來往的人多,可以沖走煞氣。

清末刑場畫面。(圖/大嘴侃歷史)

還有一點,菜市口在皇城布局的死門上。封建社會是很重視迷信的,從官府到具體行刑的人,都害怕殺死的犯人鬼魂回來報仇,這些人活著是惡人,死後當然就是厲鬼,寧可信其有,誰不怕這事會找上自己?

在死門這個位置上殺了人,會消除他們的煞氣,減少不必要的麻煩。菜市場一般都是門面房,白天開張,晚上都門一鎖都回家了,冤魂野鬼也嚇不到人,這也是選在這裡處決犯人的一個因素。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07117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