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戰神霍去病:縱死猶聞俠骨香!(內有視頻)

衛青與霍去病同為不世出的一代名將,這對舅舅外甥號稱漢朝帝國雙臂。他們兩的戰術方法都是深入敵境、出奇制勝、遠程奔襲、迂迴包圍的閃電戰。衛青為此種戰略的開創者,霍去病將之發揚光大。但我認為兩人作戰方法、細節上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漢匈戰爭初始,匈奴的戰馬品種比漢朝的好,匈奴士兵比漢軍更善馬戰,漢軍對匈奴境內環境不了解,心生畏懼、膽怯,甚至害怕,認為匈奴騎兵不可戰勝的心理。

漢匈戰爭是持久戰,因此,衛青打仗,並不重在殺人多少,而是重在實現戰略目標,重在給敵人經濟以重大打擊,並重中獲取敵人物資,以戰養戰,使敵人失去生存的基礎,從而
打敗敵人。這一特點從河南戰役可看出。衛青戰樓帆王、白羊王,殺五千餘人,繳獲牲口百萬頭。漠南戰役,更說明這點,衛青戰右賢王,俘男女一萬五千人,獲牲口千萬頭,完
全擊跨右賢王。
這兩次戰役殺人不多,卻完全摧毀樓帆王、白羊王、右賢王三部的生存基礎。佔領了匈奴的水草肥美之地,使該三部經濟完全無法重振,殘餘下來的人,要嘛等著餓死,要嘛各奔
東西自找生路,往後數十年不見樓帆王、白羊王、右賢王所部對漢朝侵略。
衛青的這種戰略思想,還可從衛青採取的春天燒匈奴草原,餓死匈奴牛馬羊的戰術中看出來。該戰術也為後人所稱道。

衛青早期出擊匈奴,奪敵人戰馬、物資、牲口,以戰養戰,漢軍獲得匈奴優良的種馬,馬的品質越來越好,騎兵的速度越來越快,最終成為比匈奴大單于衛隊更為強大的騎兵,為
最終打敗匈奴奠定了基礎。衛青前五次出擊匈奴,漢軍從沒有因為缺少馬匹,而不能出戰匈奴,這與衛青以戰養戰的策略是分不開的。至於牛、羊等牲口均可變現換取所需物資對
漢朝經濟的好處是非常明顯,史記中牧羊人卜式,將自己多年放養的幾千隻羊變現三十萬貫錢,捐獻給軍隊打匈奴就是例子。
總之衛青的河南戰役及漠南戰役,豐厚的繳獲,沉重的打擊了匈奴,並使漢朝從戰爭中獲得一定收益。這才是漢武帝封其為大將軍,一門四侯的真正原因。
衛青最後第七次出擊的漠北戰役,伊稚斜吸取前幾次教訓,將部族和大量牲口遠遷北方,只留下精兵在沙漠以北與衛青決戰,因而此戰衛青沒有繳獲。佔領趙信城,城中也只有糧
食和乾草,但要跨越沙漠是無法帶走糧食,只能補充自己,多餘的放火燒掉。
此次戰役,衛青採取新戰術,武鋼戰車結環防守,騎兵進攻,車守騎攻,分兵合圍,克服了漢軍剛剛穿越沙漠、兵疲馬乏、騎兵數量少於對方的缺點,很艱難的擊潰了大單于主力
精銳部隊。但,由於李廣趙食其部沒有按時到達,分兵合圍的計劃沒實現,衛青只殺了伊稚斜大單于精銳部隊一萬九千多人,戰果比衛青期望的差的太遠了。

後人評價此戰時,多為李廣趙食其部被分兵走東道而喊冤,認為是衛青奪功,故意讓李廣趙食其部繞道。但我認為此戰更冤枉的是衛青,因為,此戰衛青所率領的漢軍是霍去病挑
剩下的,且剛剛穿越沙漠、兵疲馬乏,衛青本來就處於劣勢,李廣趙食其部又沒有按時到達,不利再加上不利,衛青此戰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生死之險,最後以慘勝結束戰鬥。我想
戰鬥中衛青一定焦急萬分,盼星星、盼月亮、盼望著李廣與趙食其的到來。
由於分兵合圍的計劃沒有實現,此戰使衛青失去了殲滅伊稚斜單于精銳部隊,殺死伊稚斜單于機會。此戰如果不是衛青用車守騎攻的新戰術,衛青是有可能戰敗,甚至可能導致身
敗名裂。
衛青的漠北戰役儘管只殺了一萬九千多人,但卻全部是匈奴大單于的精銳部隊,沒有一個老弱者,匈奴伊稚斜大單于的統治基礎受到沉重打擊,使其相當長的一端時間裡,自顧不
及,無法再與漢軍作戰。

匈奴是部落聯盟制,大單于的精銳部隊,是其統治其他部落的基礎。如果大單于的精銳部隊弱了,其他部落王就可能取代大單于而自己當大單于。
衛青漠北戰役,實際上重於霍去病的封狼居婿,這也是史記將該場戰爭詳寫的原因。
衛青在漠北戰役中採取的的戰術,充分展示了其偉大的軍事家統帥之能力,並為後世軍事家所效法。唐朝大軍事家李靖,征討土谷渾軍,就採用衛青分兵合圍的戰術,李靖順利的
實現了分兵合圍的目標,在積石山大敗土谷渾軍,殺死土谷渾伏允可汗,將土谷渾國土收歸唐朝。南北朝劉裕北伐,對付南燕剽悍的騎兵,也曾效法衛青戰車結環為陣防守、騎兵
進攻車守騎攻,抵禦騎兵的衝擊。
霍去病繼承衛青深入敵境、出奇制勝、遠程奔襲、迂迴包圍的閃電戰的特徵,並將這一特徵進一步發揚光大。但他的打仗方法細節與衛青的不完全相同。
霍去病為將,漢匈交戰,和衛青初次出擊的情況,已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此時漢軍已完全不害怕對匈奴人作戰。經過多次交戰,反而匈奴人有了恐懼漢軍的心理。從衛青六擊匈
奴後,伊稚斜大單于主動放棄漠南,將王庭撤到漠北,這一舉動,就可看出變化。
經過多年戰爭的洗禮,漢軍騎兵的機動性、靈活性和速度已經可以和匈奴精銳主力相媲美漢軍已熟悉匈奴的騎兵戰術,熟悉匈奴環境,漢軍騎兵的整體素質也超過了匈奴騎兵。
霍去病在戰爭中,重在殺傷敵人頭目和有生力量。不要敵人的物資、牲口和繳獲,只從敵軍處取軍隊當下所需,不等後方供應,以保持軍隊的機動、速度、靈活性,抓到敵人更多
頭目,殺更多的敵人。將騎兵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
從霍去病兩次河西戰役,就可看出霍衛兩人作戰的不同特點。河西走廊為匈奴的水草肥美之地,是渾斜王、休屠王的放牧地。霍去病兩次河西戰役,掃蕩了五個匈奴小部落國,殺
匈奴近四萬人,卻沒有繳獲。漠北戰役霍去病殺到了匈奴王庭、左賢王的放牧地,斬殺七萬人,也沒有繳獲。
霍去病打仗的優點,即從人數上徹底的消滅敵人,匈奴為遊牧民族,人數不多,有效的縮短了漢匈戰爭進程。但霍去病的戰術,易造成漢軍的馬匹得不到及時補充,而且沒有戰爭
繳穫,適時的補充戰爭損失,不利於持久對匈奴作戰。事實上自衛青六擊匈奴後,霍去病兩次河西戰役,與衛青最後一擊的漠北戰役均無繳獲。此後造成漢朝近十年因為沒有戰馬
,不能對匈奴作戰的窘境。
毫無疑問, 衛青、霍去病都是偉大的軍事統帥,不能簡單的認為衛青不如霍去病,或者霍去病不如衛青,但可以肯定的說,衛青前期六擊匈奴採取的戰略是完全正確的,它是漢朝
徹底擊敗匈奴使漠南無王庭的基礎。
本人猜測,如果漢朝前四次出擊匈奴採取的是霍去病的戰法,可能的戰爭結果有兩個。
一、霍去病對匈奴的殺傷人數比衛青多,但可能因為沒戰馬,漢朝無法連續出擊匈奴。匈奴的強大,不可能幾場戰役就打敗,最後漢朝可能得不到漠南無王庭的戰果。
二、戰爭初期,匈奴戰馬品種比漢軍更好,匈奴士兵比漢軍更善馬戰,漢軍對匈奴境內的一切環境不了解,霍去病的騎兵對匈奴的騎兵處於劣勢中,霍去病沒了對匈奴騎兵機動、
快速、靈活的優勢,獲得的戰果可能遠不如衛青,甚至戰敗。
霍去病的立功受封,以及衛青的受冷落,影響漢軍後期的基本戰略,他們大多數學霍去病不要匈奴任何繳獲,以至於漢軍戰馬越來越少,最後只好靠自己鼓勵人民飼養。
戰爭就是經濟利益的爭奪,從現代戰爭看,交戰雙方更注重以戰養戰,獲取戰爭收益,徹底打跨敵人的物資基礎、生存基礎,從而戰勝敵人。這點與衛青的戰法比較相近。
衛青霍去病同為不世出的一代名將,後人多歌頌霍去病,少談衛青,只因霍去病英年早逝,又有《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愛國豪情壯志,燦爛如流星的一生,總不免讓後世之人感
嘆唏噓。而衛青貴為人臣頂峰,平安而終,又是標準的外戚身分,後來還尚公主,與皇帝互為小舊子與姐夫,霍去病畢竟隔了一層。
不懂軍事的文人騷客,在寫詩作詞,歌頌他們時,只簡單的比較衛霍兩人的殺傷數,忽略衛青的繳獲對戰爭全局的影響,甚至藉此嘲笑衛青。
後人評價衛青多與漢武帝連在一起,把他們都歸劃為統治階級。對漢武帝評價高,對衛青評價也高,對漢武帝評價低,對衛青評價也低。霍去病則不受影響。只因皇親國戚在一般
人的既定印象普遍都很差,衛青偏偏就是標準的的外戚身份,唉~。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