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高清圖集: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國歷史(1)
001. 21 世紀初期,西方讀者放眼中國,看到的是未來大勢所趨,而在百年之前,他們看到的卻是滿目龍鍾老態。這座箭樓原本連在北京內城的城牆上,早年清帝從紫禁城去往天壇,便會穿過這個門洞。樓頂有琉璃瓦,它身後有正陽門的正樓,高九丈九尺(舊制),古代中國以「 九」 為像徵尊貴之數。
002.【滿族人】(1911 年12 月號)並非所有的中國人都恨滿族人。雖然後者是名義上的統治者,但其實往往是中國人自己管制自己;見過滿族人的並不多,或者即使見過也認不出來。
003.【中國北部】(1912 年11 月號)中國新娘最先履行的義務之一就是祭祖。此處這位鳳冠霞帔的新娘正向家族的祠堂走去, 隨行的兩名婦人負責攙扶她向不同方向的靈位跪拜。
004.【四川】(1920 年11 月號)這是中國西部的「 老爺車」 。四川的腳夫風景是一部不曾落諸筆端的史詩。山里來的礦物,坡地上伐來的木材,城市中販得的貨品,乃至糧食、豬羊和付得起錢的路人,都由他們來運送。
005.【少年中國】(1920 年11 月號)這幅畫面所代表的一類童年,愜意與活潑並不遜於任何一名歐美男孩。只是太多時候,貧困會早早吞噬掉一個孩子的童真,讓西方有了「 中國兒童生來不愛運動鍛煉」 的誤解。
006.【錢塘江】(1920 年11 月號)杭州附近的錢塘潮是中國一大奇觀,故老相傳,五代時的吳越王錢繆曾率領大軍在此用弓箭射住潮頭,錢塘即因這位「 錢王」 而得名。
007.【四川】(1920 年11 月號)古中國為恪守婦德的孀婦修建的牌坊,工匠精雕細琢的用心之處甚至超過了他們在中世紀西方修建大教堂的同行。
008.【京城大道】(1920 年11 月號)1920 年11 月號 北京擁有多條像這樣的通衢大道,延亙數公里長,與上海、廣州、漢口等中國城市大異其趣。
009.【箭樓】(1920 年11 月號)北京內城牆上這古老的工事沒能擋住擁有現代裝備的日軍,1937 年8 月8 日,日軍3000 人穿過正陽門舉行了入城儀式。
010.【箭樓】(1920 年11 月號)北京內城牆上這古老的工事沒能擋住擁有現代裝備的日軍,1937 年8 月8 日,日軍3000 人穿過正陽門舉行了入城儀式。
011.【北京】(1920 年11 月號)在新修的一條街道上可以看出各種形式的人力車在這裡是多麼流行。京城各門入夜後照例關閉,一般人沒有高官專諭是不得出入的。
012.【北京】(1912 年11 月號)人們聚攏來觀看一場賽馬。賽道是直的,參加比賽的既有馬也有騾子。平日裡自製克己的百姓在這樣的場合常可以暢懷歡騰。
013.【天津剃頭攤】(1923 年9 月號)民國初下達的剪辮令在北方地區並未完全貫徹。國人大量的髮辮催生了紅火的發網製造業,當時向歐美出口該產品的年產值可達上千萬美元。
014.【長江三峽】(1920 年11 月號)客船的帆小,常常要依靠縴夫的力量才能在急流險灘中行進。另一艘是漁船,這種漁網靠鉸鍊和槓桿運作,用起來不太靈便,但全中國都有漁民在用。
015.【長江上游】(1920 年11 月號)中國第一大河的上游要穿過一連串地勢雄奇的峽谷,沿路的山間點綴著風光如畫的城市, 間或有一兩座高踞峭壁上的寺廟。縴夫們用一條竹索把帆船拖過凶險的激流。
016.【北京故宮】(1920 年11 月號)恢弘富麗的皇城被圍在矩形的宮牆內,圖中靠前的一道門是天安門的外門,民國時稱其為「 中華門」 ,門後到天安門間有千步廊,是過去朝廷的中央官員辦公之地。
017.【景德鎮】(1920 年11 月號)瓷器畫工當中,高手工做一天的收入可以是生手的幾十倍,他們的報酬並不按工作時間計算,兒時根據其畫作的水準及完成的件數。
018.【蒙古族顯赫人家的女孩】(1923 年2 月號)她的祖先在戰場上勇不可當,但秦始皇築起從沿海至甘肅的長城,多年將他們拒於中原之外。
019.【發網作坊】(1923 年9 月號)有的商家在民間收購人們剃掉的頭髮,以之為原料製造出口產品-- 西方女性束髮用的發網,兩名少年正利用釘了鐵釘的木板編結髮網,但著活計絕大多數時候由少女和婦女承擔。
020.【福建】(1927 年4 月號)農戶家裡的年青一代也出來幫忙踩水車,每一條小溪、每一處泉水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即便在旱季,這些農民也不用為灌溉挖空心思、大費周章,因為中國人比其他任何國家都更能理解和珍視水的價值。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04611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