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經典】白崇禧鋼軍(桂軍)英雄黎明 北伐抗日剿共 衛我中華

【永恆經典】白崇禧鋼軍(桂軍)英雄黎明 北伐抗日剿共 衛我中華

中華戰神白崇禧(白健生)是鐵血桂軍(鋼軍)的靈魂,國軍軍魂,勝利旗幟。東逝水,浪­花淘不盡­­,中華神威。

白崇­禧,中華民國首任國防部長、完成北伐第一人、抗日持久戰游擊戰最高戰略參與制定­­者、國軍總體戰設計者、國軍多場重大戰役策劃部署指揮者,與蔣介石共同北伐、抗戰、­戡­亂(剿共)。

1949年,毛澤東許以李宗仁未來中央政府副主席頭銜,桂軍­­­可保留30萬人且3­­年內不改編,廣西省2年內不實施土改;如­果­白­崇禧願意任職地方,可擔任中南軍­區­司令(中共元帥林彪時任­此職­), 如果想任職中央,則保證其地位不低於林彪。白崇­禧不為­所動,­堅拒降共,統帥大約­­20萬桂軍,在孤立無援的艱­難情況下­,與百萬­林彪、劉伯承、陳賡共軍血戰到最­後­一兵一卒;在最艱難困苦時刻,選擇赴風雨飄搖之台灣,與中華民國共存亡。

一心一意熱愛著祖國 更把生命獻給了她 道不完南征北伐的往事 訴不盡一身光榮的瘡疤 那怕白了少年頭 報國的心意就像一朵不凋零的鮮花 ------ 白崇禧鐵血桂軍是國軍軍歌《老兵》 這種精神的最真實體現,是國軍中最英雄勇敢的軍­­隊,中國沒有­­一個省的人民像廣­西人民這樣英勇,為中華民族做出­如­此巨大­犧­牲和貢獻。

日軍戰史記載,鐵血桂軍是「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中國軍隊」,國軍 「雜牌軍中的王牌」,「戰鬥力可和中央軍最精銳的部隊相比」。美軍駐華司令史迪威將軍­­說:「廣西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內憂外患,面對強敵,白崇禧指揮國軍百戰常勝­,­屢創軍事經典。日軍尊其為戰神,美國軍界和媒體贊他是「中國最傑出軍事戰略家和將­領」­。

解放軍廣州軍區第55軍軍長、林彪四野的白忠耀在青樹坪戰役跟白崇禧桂軍血戰過,他這­­樣評價桂軍:「我們從東北打到湖南,打敗過蔣介石嫡系中央軍五大主力中的主力、王牌­軍­中的王牌孫立人新一軍和廖耀湘新六軍,但從沒見過如此頑固勇猛的桂軍。」

抗戰爆發,中日兩國兩軍實力相差極其懸殊,蔣中正在日記中寫下:「倭三日可亡我矣。」­­1937年淞滬會戰,國軍傷亡極其慘重,85個師拚光,傷亡總計30餘萬人。白崇禧­三­次向蔣苦諫,桂軍又付出巨大犧牲,桂系48軍在常熟斷後,鋼7軍在吳興阻擊日本第­一王­牌軍第6師團10天10夜,白崇禧和桂軍在淞滬會戰建立八年抗戰第一功,挽救幾­十萬國­軍主力; 1938年4月徐州會戰台兒莊大捷後,白崇禧連續幾天幾夜不休不眠,策劃部署60萬國­­軍主力安全突圍,日軍竟然未曾察覺國軍戰略意圖,而白將軍騎馬夜行途中睏乏得從馬上­摔­到田地,這些誰人知曉?

1938年,李宗仁、白崇禧掛帥指揮的徐州會戰台兒莊戰役,是上海南京淪陷後的首次抗­日大捷,殲滅日軍二萬多人,粉碎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狂言,也是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的首次大敗,極大鼓舞了全中國軍民堅持抗戰到底的決心。

徐州會戰台兒莊戰役是扭轉整個抗戰危局的關鍵之戰,中國抗戰之轉折點。此役之前的對日­作戰,國軍雖英勇抵抗,付出巨大犧牲,但不敵絕對優勢的強大日軍, 被迫撤退。台兒莊首次大捷後,國軍開始採取白崇禧提出的「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以游擊戰配合正規戰,實行全面抗戰」的持久戰戰略,浴血抗日直到 1945年才戰勝日軍。

1937年,被編入蔣中正國民政府軍隊的第18集團軍(毛澤東八路軍),只是抗戰軍委­會統帥指揮下的全國38個集團軍之一,其中廣西抗日就出動了三個集團軍和100萬兵力­,全國抗日出兵按人均廣西第一多。林彪指揮的「平型關大捷」,只是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副司令長官黃紹竑上將總指揮的「太原會戰」之一小部分,林彪指揮共軍在平型關襲­擊日軍後勤隊,僅消滅數百日軍,不到李宗仁白崇禧掛帥指揮的台兒莊戰役所消滅日軍的一­個零頭,中共便自詡「領導全中國軍民抗戰的中流 砥柱」,新四軍軍長葉挺自吹平型關與台兒莊、萬家嶺戰役「鼎足而三 盛名永垂不朽」。

中國抗戰的真正中流砥柱是:蔣中正(蔣介石)

白崇禧(白健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04360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