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日軍北平投降 國防部長白崇禧親臨監督

【經典】日軍北平投降 國防部長白崇禧親臨監督

1945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雙十國慶日,日軍在北平故宮太和殿前投降。中華民國­首任國防部長、抗日持久戰最高戰略參與制定者、國軍總體戰設計者、國軍多場重大戰役策­劃部署指揮者白崇禧上將親臨視察。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代表中國在日軍投降書上­簽字,北平十萬餘民眾觀禮,激動高呼「中華民國萬歲」、「中國萬歲」、「蔣委員長萬歲­」、「勝利萬歲」,聲震屋瓦,響徹雲霄。這天也正是­故宮博物院建院20週年的日子。­當天,前來觀禮的總人數達到了十萬餘人,在太和殿、午門、端門乃至天安門,人潮湧動。

­典禮在10點10分正式開始,景山山頂上軍號長鳴,太­和殿主會場禮炮響起。參加典禮­的有美軍司令羅基少將、華頓參謀長、英國代表、蘇聯代表、法國代表、荷蘭代表等。目睹­日軍投降這一幕的在場中國人無不群情振奮,歡聲雷動。

這次北平受降儀式是中國戰區15個受降儀式中規模最盛大隆重的,遠遠超過9月9日在南­京中國陸軍總部禮堂舉行的日軍投降簽字儀式。

1937年7月7號,盧溝橋槍響撼動中國,蔣介石(蔣中正)第一時間聯繫的是遠在廣西­的白崇禧,要求與他當面討論對策。白崇禧捨棄跟蔣中正的個人恩怨,飛赴南京與蔣「共赴­國難」。

在日本人的侵華戰史中,只有兩次戰役認為中國軍隊的勇猛程度要超過自己,一次是白崇禧­任總指揮的1939年崑崙關攻堅戰,另一次是白崇禧做前期部署和指導,張發奎任總指揮­的1944年桂林保衛戰。

抗戰爆發,中日兩國兩軍實力相差極其懸殊,蔣中正在日記中寫下:「倭三日可亡我矣。」­1937年淞滬會戰,國軍傷亡極其慘重,85個師拚光,傷亡總計30餘 萬人。若非白崇禧三次向蔣苦諫,桂軍又付出巨大犧牲,桂系48軍在常熟斷後,鋼7軍在­吳興阻擊日本第一王牌軍第6師團10天10夜,挽救掩護數十萬國軍主 力轉移, 則國軍主力在淞滬將會被圍殲,日本在淞滬便可亡華,還談什麼抗日持久戰和抗戰勝利?

白­崇禧和桂軍在淞滬會戰建立八年抗戰第一功,挽救數十萬國軍主力; 1938年4月徐州會戰台兒莊大捷後,白崇禧連續幾天幾夜不休不眠,策劃部署60萬國­軍主力安全突出日軍重圍,行軍途中睏乏得從馬上摔落田地,這些誰人知曉?

1945年10月10日,侵華日軍在北平故宮投降。這次北平受降儀式是中國戰區15個受降儀式中規模最盛大隆重的,遠遠超過9月9日在南京中國陸軍總部禮堂舉行的日軍投降簽字儀式。

這一天,北平天高雲淡,秋高氣爽。故宮太和殿前廣場上人山人海,天安門、端門、午門、東西華門、南北池子、南北長街……到處人潮湧動。當時北平人口約200萬,有近20萬人從四面八方湧到故宮,要親眼見證日本向中國投降。

典禮在10點10分正式開始,景山山頂上軍號長鳴,太和殿主會場禮炮響起。

中華民國首任國防部長、抗日持久戰最高戰略制定者、國軍多場重大戰役策劃部署指揮者白崇禧上將親臨現場監督,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代表中國在日軍投降書上簽字,北平十萬餘民眾與美軍司令羅基少將、華頓參謀長以及蘇、英、法、荷蘭代表觀禮。

北平十萬餘民眾在觀禮現場激動高呼:「中華民國萬歲」、「中國萬歲」、「蔣委員長萬歲」、「勝利萬歲」,聲震屋瓦,響徹雲霄。

這是中國人民在近代歷史上最偉大與榮耀的時刻。

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歷經14年艱苦卓絕浴血抗戰,採用白崇禧上將提出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發動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桂南會戰、上高會戰等10萬兵力以上的大型會戰22次,血戰台兒莊這樣的重要戰役1,127次,國軍206位將軍壯烈殉國(其中包括8名上將),陸軍傷亡321萬多名官兵,海軍艦艇全部打光,空軍4,321名飛行員犧牲,2,468架戰機被擊落,才終於贏得的偉大勝利。

1945年10月10日上午10點正,中華民國雙十國慶日,日軍在北平故宮投降。北平十萬餘民眾激動高呼:「中華民國萬歲」、「中國萬歲」、「蔣委員長萬歲」、「勝利萬歲」,聲震屋瓦,響徹雲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04359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