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7年8月,當中國軍人在淞滬戰場與日軍鏖戰之際,一位美聯社攝影師在三個月時間裡,完整地記錄了淞滬會戰的全過程,包括在著名的四行倉庫孤軍奮戰的「八百壯士」的照片。這個美國人叫海嵐·里昂(Hyland Lyon),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張學良家的信使和保鏢。
在淞滬戰場,國民政府最多時投入了75萬軍力,包括當時裝備精良的兩個德械師,即張治中的87和88兩個師。然而,由於蔣介石的指揮失策和中日兩國軍隊裝備上的懸殊,中國軍隊打得異常艱難。圖為海嵐·里昂鏡頭中的中國士兵。
這場戰役整體是悲壯的,75萬中國軍隊,最終付出了29萬的傷亡。日軍最多時投入只有28萬,但日方陸海空協調作戰,軍人在轟炸機和砲艦大砲、陸軍火砲的掩護下作戰。而中國軍人,大部分時間都是以血肉之軀迎戰強大之敵。圖為閘北陣地上的中國軍人。
人們說起淞滬會戰,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很多當時參與過戰鬥的將士回憶起來當時情形,都會說那時候真是血流成河。一個師上去,兩天就打光了。新來的士兵不教立正不教稍息就教打槍,有些人就是抓來的壯丁。圖為閘北陣地上的中國軍人
淞滬戰場,國軍陣亡校尉級以上軍官近千名,其中少將以上軍官10餘人(不包括犧牲以後追晉者)。其中88師264旅旅長黃梅興是戰中犧牲的第一個將軍;78軍18師師長朱耀華舉槍殉國;67軍軍長吳克仁為掩護大部隊撤退犧牲。圖為戰場上的將領,中為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顧祝同。
三個月的淞滬會戰,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悲壯戰役,其中最為鼓舞人心的便是「四行倉庫保衛戰」。四行倉庫位於上海閘北區南部、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西北角,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及鹽業銀行)的聯合倉庫。圖為中國軍人在四行倉庫周圍的演習。
1937年10月26日,大場失守,國軍向蘇州河南岸轉移。為了獲取國際輿論的同情與支持,蔣介石認為有必要留下少量兵力,堅守蘇州河以北地區。這個重任就落到了88師524團副團長謝晉元的肩上。圖為「四行孤軍」在保衛戰打響前,在倉庫周圍演習的情形。
謝晉元率領一個營411人的兵力,對外號稱800人,在10月27日進駐四行倉庫。此時其他友軍都已撤離。謝晉元對大家說:「現在我們四面被日軍包圍,這座倉庫就是我們的根據地,也可能是我們的墳墓。只要我們還有一個人,就要同敵人拼到底。」圖為「四行孤軍」在倉庫周圍演習。
當日軍發現四行倉庫裡還有中國守軍時,立即發起了瘋狂的進攻。謝晉元率軍死守四行倉庫4天4夜,以極小的損傷擊退日軍6次進攻,斃敵數百人。上海女童子軍楊慧敏與著名記者曹聚仁將一面中國國旗送到「八百壯士」陣地上,四行倉庫屋頂飄起了中國國旗。圖為日軍轟炸四行倉庫情形。
10月29日,上海警備司令楊虎與英軍將軍會面,決定第524團撤至公共租界。30日,謝晉元接到撤退命令。他當即表示:全體官兵誓與陣地共存亡!但經再三電令,才不得不退入租界。1937年10月31日凌晨,謝晉元執行上峰命令率部撤退到公共租界。
411名戰士還剩下370多名,士兵們被要求繳出所有的武器。在戰場上流血犧牲沒有流一滴眼淚的壯士們,那一刻都哭了。圖為往公共租界撤退的四行孤軍
孤軍們相繼登上公共汽車,車廂上還寫著「定備車」字樣,車門前有英軍持槍而立。當天,「八百壯士」被轉移到滬西餘姚路一片15畝大的空地上,與膠州公園僅一牆之隔。四周被鐵絲網圍著,有租界的白俄士兵監守,不許他們走出半步。
1941年4月,謝晉元被叛徒暗殺。1941年12月,日軍佔領英法租界,四行孤軍們頃刻變成日軍俘虜。半年後,「八百壯士」被拆散,一部分被遣送至杭州、南京做苦役,一部分留在南京拘押。還有一批,則被押送到遠洋之外的巴布亞新幾內亞做苦役。圖為往公共租界撤退的四行孤軍。
再回到淞滬戰場。1937年11月8日晚,南京統帥部命令淞滬戰場大軍全線後撤。在日軍的狂轟濫炸之下,國軍三路大軍指揮失控,大撤退變成大潰退。整場淞滬會戰,中國軍人死傷29萬人。圖為中國紅十字會救護隊的人對傷兵進行治療。
1937年11月12日,上海南市失守,上海淪陷,部分中國士兵退入法租界。攝影師里昂在南市通往法租界的交通要道之一的楓林橋駐守,拍攝了中國士兵進入法租界的情形。圖為兩位國軍傷兵通過法兵哨卡。
中國士兵退入法租界的過程中,一名國軍士兵和一名法國士兵在一起合影留念
攝影師海嵐·里昂在那些極端困難的環境裡,不分白天晝夜,用鏡頭記錄下了殘酷、死亡、傷痛的畫面。圖為「八一三」淞滬會戰之戰俘營中的中國軍人。
海嵐·里昂在日記中寫道:「上海,(1937年) 9月1日,星期三,我親眼目睹了6000名驚惶失措的居民疏散的每個過程,以及他們撤退的悲哀場景……運送難民的卡車被命令停在路邊,一名日軍陸戰隊的士兵手裡握著刺刀,不明緣由地朝車裡看。」圖為難民。
「他(日本士兵)仔細檢查了每一位乘客,似乎沒有值得懷疑的對象。這名士兵跳下車,揮手放行,然後走向下一輛車。但是車裡可憐的中國人已經像去過地獄一般。當日軍士兵跳上車的時候,汗水從一些難民額頭滴落,更多人則在顫抖。」圖為上海街頭的難民。
圖為淞滬會戰期間,無家可歸的難民。1937年8月到11月,美聯社攝影師海嵐o里昂記錄了淞滬會戰的全過程。中國嘉德2015春季拍賣會之「海嵐·里昂的東方傳奇—里昂藏歷史照片及文獻資料」專場將於5月18日晚上20:00,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三層紫金大廳南廳舉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03304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