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國是哪四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今天
UFO之家網2016/04/15 10:13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你知道除了中國之外,四大文明古國是哪四國呢?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今天又是怎樣了?是滅絕?是豐盛?還是沉默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下面請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四大文明古國的資料。
四大文明古國是哪四國
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中國,是被世界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一一詳細介紹這四個國家。
四大文明古國之古埃及
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是人類文明歷史上的一個文明國度。它歷史悠久,文化獨特深厚,留存下來許多未解之謎。到了現代,埃及人通過創建博物館來展示古老的文物,銘記璀璨的文化。古埃及歷史上有段「分家」史,即在統一之前分為上埃及和下埃及。上埃及位於尼羅河河谷,以蓮花為像徵;下埃及位於尼羅河三角洲,以紙莎草為像徵。埃及國家博物館的門前,有兩座人物石雕,它們想門衛一樣守護著館內的所有藏品,也像徵著藏品的來歷。它們分別是手持紙莎草的法老和手持蓮花的法老。下面幾張圖讓你一眼就能了解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人的五項神奇發明
估計沒有什麼比埃及吉薩金字塔更能彰顯一個社會的創造力與想像力了。胡夫金字塔是吉薩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原高481英尺(147米),遠比自由女神像和大本鐘等歷史名勝要高。當然,金字塔還只是古埃及遺產中的一部分。在古埃及民族蓬勃發展的數千年之中,他們所開創的也許是當時的世界所知的最為發達的文明,在他們生活的社會中所使用的很多東西在今天仍然隨處可見。接下來你就將看到古埃及人的五項神奇發明。
1.眼妝
誠然,眼妝可能不比火或車輪,算不上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但它卻能讓古埃及人延年益壽。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首先發明了眼妝, 自誕生以來,眼妝從未過時。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在某些注重妝容的文化中,人們至今仍在沿用古埃及人幾千年前首創的技術來配製化妝品。他們將菸灰與一種名為方鉛礦的礦物質相混合,來製成一種被稱為眼圈粉的黑色油膏,這種油膏在今天仍然備受歡迎。他們還能配製出綠色的眼妝,方法是將名為孔雀石的礦物質與方鉛礦相混合,這樣就能將油膏染上綠色了。
對古埃及人來說,化妝並不僅限於女性。地位與形像是密切相關的,而且在上層階級看來,妝越濃越好。眾所周知,古埃及人在抹眼線膏時下手都很重,但講求時尚僅僅是部分原因。還有一個原因便是,他們相信在眼部抹上一層厚厚的眼線膏可以治療各種眼疾,甚至還能祛邪避災。
2.清新口氣的薄荷糖
下次在7-11便利店的櫃檯買曼妥思薄荷糖時,你應當感謝一下古埃及人,因為是他們想出了這種辦法來遮蓋我們口中有時會散發出來的難聞氣味。和在現代社會一樣,口臭在古埃及也往往是牙齒狀況不佳的一種症狀。跟我們不同的是,古埃及人並沒有貪吃那些會導致蛀牙的含糖軟飲料和甜食,但他們用來磨麵粉做麵包的石磨卻使其日常飲食中摻入了大量的沙子。這些沙子會使牙釉質受到磨損,導致牙髓暴露在外,從而使牙齒容易感染髮炎。
古埃及人不乏治療眾多疾病的專家,但遺憾的是,他們偏偏沒有牙醫來為自己治療日益變差的牙齒和牙齦,反而只能飽受牙病之苦。那些檢查過木乃伊的科學家發現,木乃伊的牙齒磨損得很嚴重,即使英年早逝的埃及人也是如此。為遮蓋口腔潰爛所發出的難聞氣味,古埃及人發明了最早的薄荷糖,即把乳香、沒藥和肉桂混合,再兌入蜂蜜煮沸而製成的丸狀物。
3.保齡球
納姆西奧斯村落位於開羅以南56英里(90公里)處,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2~3世紀的羅馬統治時期。考古學家在此發現了一個房間,裡面有一組球道和許多大小不一的球。球道約長13英尺(3.9米),寬7.9英寸(20厘米),深3.8英寸(9.6厘米),中部還有一個4.7英寸(11.9厘米)的方形開口。
在現代保齡球中,玩家需盡力擊倒擺放在球道盡頭的球瓶,與之不同,古埃及保齡球玩家的目標則是位於球道中間的那個孔洞——選手需站在球道兩頭,奮力將大小不一的球滾入中間的孔洞中,並在此過程中將對手的球撞出球道。
4.門鎖
晚上鎖門並推上插銷時,不妨對發明門鎖的古埃及人說句感謝的祝福語吧。最早的這類裝置約出現於公元前4000年,大致說來,就是將門上掏出的一個閂孔接上銷子之後插入鑰匙即可實現開合的一套鎖具。
這類古代門鎖的一大缺點就在於它們的個頭。最大的鎖長達兩英尺(0.6米)。古埃及人的鎖實際上比羅馬人後來發明的鎖要更加牢靠。羅馬人的鎖設計得更為簡單,它們使用彈簧而不是門閂來鎖門,而且鎖隱藏在門內,比埃及人發明的鎖更容易撬開。
5.牙膏
正如我們前面所提到的那樣,古埃及人有很多牙齒問題。儘管沒有牙醫,他們還是想出了一些辦法來保持牙齒清潔。考古學家在木乃伊的陪葬品中發現了牙籤,這顯然是有人放在那裡供死者在來生清理齒縫中的食物殘渣之用。和巴比倫人一樣,古埃及人也被認為是最早發明牙刷的人,而那牙刷其實是已經磨損得不像樣的小樹枝的末端。
非但如此,古埃及人還為口腔衛生方面貢獻了一大創舉——他們發明了牙膏。早期牙膏的成分包括牛蹄粉、灰燼、焦蛋殼和浮石,它們或許促成了一次不那麼清爽的晨間牙齒保健儀式。考古學家最近發現了一張公元4世紀羅馬統治時期的紙莎草紙,上面記載著一份似乎更為高級的牙膏配方及刷牙方法說明。雖然作者是誰不得而知,但他講解了應如何將定量的岩鹽、薄荷、幹鳶尾花和胡椒粒混合起來,從而製成一種「美白且保健牙齒的粉末」。
古埃及滅亡原因—氣候變化
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遠古埃及文明的衰落可能是由於氣候快速變化所致。這將預示著當前全球氣候轉暖等變化將對人類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一具遠古埃及棺材上的樹木年輪樣本顯示,受氣候變化影響,古埃及出現食物資源和社會基礎設施變化,進而導致古埃及文明的逐漸衰落。該項研究討論何種因素導致古埃及文化從3000多年前開始衰落,其中包括:戰爭、飢荒和疾病等。
通過研究分析塞索斯特里斯三世金字塔附近掩埋的棺材樣本,美國康奈爾大學斯圖爾特·曼寧教授發現:棺材上樹木年輪樣本表明遠古埃及經歷了氣候快速變化,但是這些變化並不像冰河時代產生的毀滅性氣候變遷。
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使用一種叫做「登德羅放射性碳擺動匹配」的技術,可以精確樹木的年代,增減值不會超過10年。
研究人員發現樹木年輪出現一段較短時期的異常,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200年前,史前氣候研究表明,這可能是一個短暫的乾旱時期。
曼寧教授說:「樹木年輪放射性碳異常可解釋為生長期變化,這應當是氣候變化,可精確至一段氣候乾旱時期。我們的最新研究表明放射性碳和考古學證據將證實古埃及文明的衰落與氣候異常變化密切相關。」
這段氣候變化將產生重大政治意義,乾旱氣候足以大幅減少食物資源,削弱其它社會基礎設施。該時期很可能導致阿卡德帝國的衰落,並影響了古埃及王國時期和其它人類文明。
古埃及十大災難確實存在
考古學家普遍認為災難發生在古埃及拉美西斯二世時期(公元前1279-公元前1213)的首都皮·拉美西斯,它位於尼羅河三角洲地區。皮·拉美西斯好像在3000年前就消失了,科學家認為,這是由自然災難所致。
氣候學家在研究拉美西斯二世時期的氣候後發現,在拉美西斯二世末期氣候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由過去的溫暖濕潤變成了高溫乾旱。氣溫升高導致尼羅河乾涸,往日急湍的河流變成了水流緩慢、滿是泥濘的河道。這引發了《聖經》所記載的第一個災難:尼羅河水變成血。
柏林萊布尼茨協會生物學家弗伽馬契爾解釋說,這是由一種有毒的淡水藻所致。水流緩慢加上水中富含營養,會導致這類有毒淡水藻大量繁殖,等到它們死亡,就會把水染成血紅色。
科學家斷定,有毒的淡水藻還引發了第二、第三、第四個災難,即青蛙、蝨子、蒼蠅。有毒的淡水藻會迫使青蛙離開尼羅河水面以及青蛙無法在水中繁殖,從而造成青蛙滅亡。由於沒有了青蛙等吃害蟲的動物,蚊子、蒼蠅和其他昆蟲的繁殖就會失去控制。這樣,就會引發第五、第六個災難,即畜生病、人生瘡。
另一個重大自然災害,即400英里之外地中海錫拉島火山大噴發引發了第七、第八、第九個災難,即冰雹、蝗蟲、黑暗籠罩埃及。
錫拉島是希臘聖托里尼群島的一部分,在希臘克里特島北部。3500年前的錫拉島火山大噴發將數以億噸的火山灰拋向天空,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火山噴發之一。
德國大氣物理學協會科學家布羅姆做過雹暴如何形成的實驗,她相信火山灰與埃及上空的雷雨發生碰撞,從而戲劇性地產生雹暴。
加拿大生物學家特里韋薩納圖認為,火山灰墜落會造成天氣異常,比如更多的冰雹和更高的濕氣,這都會引起蝗蟲的出現。火山灰也會遮蔽陽光,引發黑暗侵襲。
最後一個災難,即埃及家庭的長子死亡,這應該是由一種菌類造成的,這種菌類先是污染了穀物,長子一般是先吃的,於是也就最先成了犧牲者。
古埃及金字塔的死亡詛咒之謎
在古埃及法老圖特卡蒙的陵墓上鐫刻著這樣一行墓誌銘:「不論是誰騷擾了法老的安寧,死神之翼將在他頭上降臨。」
美國《醫學月刊》曾刊登調查報告:100名曾經進入金字塔的人中,在未來10年內死於癌症的高達40%。所謂的「法老咒語」被越傳越邪乎,不僅令那些盜墓者望而卻步,而且連那些考古學者和觀光客也不寒而慄。這些咒語真有那麼靈驗嗎?讓我們走進木乃伊的世界,拂去歷史的塵埃,一起揭開木乃伊咒語的真相。
埃及古文物學會秘書長,考古學權威扎西·哈瓦斯博士在他撰寫的一部新書上全面駁斥了所謂的「法老咒語」。在書中他披露道,法老陵墓中充滿著一種可以致癌的氡氣,而在木乃伊身上則寄生著一種致命的病菌孢子。
所謂「法老咒語」的傳言始於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1922年發掘法老圖特卡蒙陵墓之時。早在1891年卡特就來到埃及,發誓要找到隱藏在地下的法老陵墓。1922年11月4日,他發現了鑿在岩石上的石階,通向一道未曾開啟的墓門,墓門上寫著「圖特卡蒙」,他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1922年11月26日下午,法老圖特卡蒙的墓穴被重新打開。主持發掘工作的正是卡特,陪同一旁的還有工程資助人卡納公爵。神秘的圖特卡蒙法老陵墓猶如「潘多拉的盒子」,在被打開之後災禍接連發生了……
先是發掘的領導人之一卡納公爵被蚊蟲咬了一口,突然發癰去世。接著,參觀者尤埃爾落水溺死,參觀者美日鐵路大王因肺炎猝死,為木乃伊拍照的新聞記者突然休克而死,肯塔博士的助手先後去世,死因不明……在發掘後三年零三月的時間內,先後有21名與發掘有關的人神秘去世。
四大文明古國之古巴比倫
古巴比倫是永遠的
尋找人類遺失了古老文明的足跡,回頭望著所謂「肥沃的新月」的腹地,在那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畔四周塵封著的,是一個王朝的榮耀。那個曾經的,永遠的古巴比倫。
歲月的影子清晰地投射在古城的傷痕上,千百年來就這樣赤裸裸地橫亙在我們面前。當我們在城牆長長的背影中找一個小小的角落,靜靜地坐著,聆聽歲月的嘆息時,恍惚間,似乎可以看到公元前幾個世紀古巴比倫國王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在莊嚴的雲武岩上,輝煌與繁華被楔形文字記錄著,永存不朽。然而那個曾經的,永遠的古巴比倫,如今呢?難道就只隨著不斷地戰爭和漫天的黃沙,而覆蓋了輝煌的歷史印記,慢慢地暗淡下去?
不,陽光下還保留著熠熠生輝的,是那無與倫比的「空中花園」,給人留下了無盡想像與憧憬。還有那高高的「女神門」上的浮雕,依舊在向人們訴說著千年古城的情愫。相傳古巴比倫國王,生性殘暴的尼布甲尼撒二世為了使得了思饗病的王妃一掃病容,建立了一個飛瀑流泉,花木蔥蘢,小徑曲折,建築輝煌的空中天堂,給後人留下一段美麗動人的故事。更有傳說最後王妃竟化為鴿子隱匿在花園中,而為此增加了一些神秘陰柔的氣息。
很難說現在人們追尋它是為了緬懷他所蘊涵的愛的力量,從而造就成了一個半空中懸起神話般的花園,還是為了傷感那化作鴿子美麗的女主人安美依迪絲?不管怎樣,他是一個王朝一個時代的標誌,無法釋懷,無言歲月的軌跡。
時代將歲月沉澱,很多事物都在與歷史沉湎的過程中一點一點香消玉殞。現在千年古城或許在夜幕中瑟瑟而立,即使周圍高樓的燈光看起來是那麼的耀眼奪目,但在古城面前也只是黯淡無色,懶散而有些麻木地輕晃著。古城承載著太多現在無法承受的重量,卻在歷史的沉浮中漸漸修煉出它淡定超然的風格,無論是輝煌還是寂寥,也許都能一笑而過。
黃昏下,放眼望向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空氣如此凝固,即使晨曦也未必將其融去…
巴比倫只有一個,曾經的,永遠的。
古巴比倫—敢冒犯上帝的古城
回望巴比倫,就是回望人類文明古國的蹤跡。那片沙土下跳動的是一個王朝的榮耀。當風呼嘯而過,揚起的是人類早期播下的文明種子。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最著名的城市是巴比倫,以該城市為中心,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興盛了2600年,一個個王朝輪番交替,上演了一出出「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歷史劇。
漢穆拉比(公元前1792—公元前1750年)是古巴比倫王國最著名的一個國王,在他當政時期制定了被認為是人類社會有記錄的第一部法典——《漢穆拉比法典》。該法典奉行「以牙還牙」的原則:如果建築倒塌造成人員死亡,建築承包商將會被處以死刑;如果在手術後,貴族患者死亡,醫生會被截去一隻手以示懲罰。法典還規定了工資、貸款利息水準,允許婦女擁有財產並且從事商業,還規定如果人們冒犯了神職人員以及貴族將受到嚴懲。
漢穆拉比死後50年,巴比倫王國被西臺族推翻了,500年後亞述人又統治了那裡。最雄心勃勃和有為的統治者當屬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公元前562年),他的軍功使巴比倫王國的疆土由波斯灣擴展到地中海。他佔領了耶路撒冷,打敗了埃及,征服了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尼布甲尼撒二世還監督修建土牆和古巴比倫建築,並且重新修建和加固了運河。與此同時,他修建了巴比倫空中花園,它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據說這個擁有精密灌溉網、位於地面300英尺之上的豪華花園,是為了取悅他的妻子而建的,因為後者來自一個遙遠多山的國度。
公元前539年前後,波斯帝國的締造者大流士(一譯「居魯士」——編者註)的軍隊乘著戰象和裝有砍腿鐮刀的戰車征服了巴比倫。大流士未放一箭就輕易奪取了這個城市。
公元前331年,歷史的這一幕重新上演——亞歷山大一世未遇抵抗就進入巴比倫。當時亞歷山大才33歲,他很高興可以不必圍困這個城市,迎接他和他的軍隊的是花環。8年後,他死在這裡。
11年後,希臘的塞琉古王國征服了美索不達米亞,並且將商業中心由巴比倫搬到了塞琉西亞。再往後就是希臘人、羅馬人和波斯人在美索不達米亞長達1000年之久的爭奪,直到新的美索不達米亞中心在巴比倫東南部建立。
當我們看到手錶盤上分為12格,觀察星星的運動來測知禍福,計算機的運行以2進制為基礎,有誰想過這些都得益於巴比倫人呢?人們應永不忘記這些,因為我們的思想感情有些起源於巴比倫。說得更準確一些,是起源於巴比倫王國的那片土地。
當我們看到手錶盤上分為12格,觀察星星的運動來測知禍福,計算機的運行以2進制為基礎,有誰想過這些都得益於巴比倫人呢?
人們應永不忘記這些,因為我們的思想感情有些起源於巴比倫。說得更準確一些,是起源於巴比倫王國的那片土地,但不一定是巴比倫人。
深入研究人類歷史以後,我們有時似乎可以感到,古代的氣息越過歲月的隔閡飄到我們的身邊。
誇張一點說,考古學家的鐵鍬每挖一次,就會挖出更多的材料,證明我們某些自覺的和不自覺的思想和感情已經為巴比倫人想過和感覺過,這是考古學家們不勝驚詫的切身體驗。然而使他們更為驚詫的是,越來越多的材料證明,巴比倫的文化是從遠遠早於閃米特巴比倫人的民族傳下來的,這個民族甚至比埃及還要古老。
古巴比倫人的數學智慧
古巴比倫王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它建於公元前19世紀。古巴比倫位於西亞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中下游地區,也就是現在的伊拉克境內。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兩河流域文明孕育了璀璨奪目、享譽世界的古巴比倫文化。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古巴比倫人在3000多年前就掌握了大量的數學知識和一些獨特巧妙的解題策略,令人驚訝之餘,不由得擊節嘆服。
1、令人稱絕的巴比倫開方
不過,在名著《數學——人造的宇宙》中介紹的一種源自上古時代巴比倫的「開方」妙法,其奇妙構思和獨特手法更令人拍案叫絕。
下面就以為例,向大家介紹別具一格的「巴比倫開方」法。
首先,我們可以通過計算器或查表得?≈?4.358898944。這樣的近似值把19的平方根寫到小數點後第9位,精確度已經夠高,無需繼續拓展延伸,就放在一邊作為參照。
其次,用「疊代」( 顧名思義就是指不停代換,也指循環執行、反覆執行)來具體解釋「巴比倫開方」逐漸接近準確結果的操作步驟:
第一次,設4為的起始近似值,雖然這極為粗略,但請不要放在心上。然後進行如下計算:19÷4=4.75,接著求起始近似值4與商4.75的算術平均數,即(4.75+4)÷2=4.375,可以判斷的是,4.375的平方更接近於19,所以接下來就用相對準確的4.375替代不准確的4。
第二次,仍採用與上述一致的兩次計算,只是其中的4由4.375代換。如法炮製的計算就是:19÷4.375≈4.343,再求4.375與4.343的算術平均數,即(4.343+4.375)÷2=4.359,可以判斷的是,4.359的平方更接近於19,所以接下來就用更為準確的4.359替代相對準確的4.375。其中道理,仍是為了求出更接近於準確結果的近似數。
第三次,設的近似值為4.359,則19÷4.359≈4.358798,(4.358798+4.359)÷2≈4.358899;
第四次,設的近似值為4.358899,則19÷4.358899≈4.3588989,(4.3588989+4.358899)÷2≈4.35889895;
第五次,設的近似值為4.35889895,則19÷4.358898959≈4.358898937,(4.358898937+4.35889895)÷2≈4.358898944。
至此,經過5次疊代後,所得的近似值已經與參照數值完全吻合,說明這種遞推結果非常精確。儘管這種「巴比倫開方」的計算過程比較繁瑣,但其科學合理和實用精妙毋庸置疑。
更令人驚奇的是,如果在假設的起始近似值時隨意離譜,比如設為7居然也不礙事。只要按照上述步驟持續操作,就會發現逐次接近的近似值變換為:7→4.857→4.3845→4.38895→4.358899→4.35889895→4.358898944。計算結果竟然在疊代過程中自我修復,悄悄回到正確軌道上,這真是匪夷所思。要知道,在歐洲被稱為「黑暗時代」的中世紀,大部分有文化的讀書人都不會開方運算,遇到此等問題唯恐避之不及。
2、兄弟分銀與等差數列
在德國柏林博物館收藏的一塊古巴比倫數學泥板書上記載了這樣一道題目:兄弟10人分米那的銀子(米那和後面的賽克爾都是古巴比倫的重量單位,其中1米那=60賽克爾),相鄰的兄弟倆,比如老大和老二、老二和老三……所分銀子
的差相等,而且已知老八分到的銀子是6賽克爾,求每人所得的銀子數量?通俗轉化的意思是:「10個兄弟分100兩銀子,一個比一個多,只知道每一級相差的數量都一樣,但究竟相差多少不知道,現在第八個兄弟分到6兩銀子,問每級間相差多少?」這是一則涉及到等差數列的問題,古巴比倫人給出的解題方法是如此巧妙簡便,甚至連小學生也能理解。
他們的具體解答是:首先要判斷出10個兄弟分得的銀子數,從老大到老十要麼越來越多,要麼越來越少。如果10個兄弟平均分這100兩銀子,則每人應該分到10兩。而現在第八個兄弟分到了6兩,說明只能是第二種情況,即老大分得多,往下是一個比一個少。
其次,要找到各兄弟所得銀子數間的關係。根據題意條件,假設老十的銀子數為A,一級相差d,那麼老九的銀子數為A+d,老八的銀子數為A+2d,老七的銀子數為A+3d… …老三的的銀子數為A+7d,老二的銀子數為A+8d,老大的銀子數為A+9d。這樣不難得出,老大與老十的銀子數之和=老二與老九的銀子數之和=老三與老八的銀子數之和=老四與老七的銀子數之和=老五與老六的銀子數之和,這樣100兩銀子就分成了相等的5組,每組為20兩。
最後,就從老三與老八的銀子數之和為20兩入手。由老八的銀子數6兩,可求出老三的銀子數為20-6=14(兩),這就說明,老三比老八多得14-6=8(兩)。而老三與老八相差(A+7d) -(A+2d)=5d,因此可求得一級相差d=8÷5=1.6(兩)。
古巴比倫人的原始算術解答,都是採用楔形文字敘述。這里為了直觀說明才加進了字母,解答的數學本質沒有改變。
3、泥板書上的數學成就
考古學研究表明,古巴比倫人當時使用的是特殊的楔形文字,並把文字刻在泥板上曬乾,曬乾後的泥板變得和石頭一樣堅硬,可以長期保存;但歲月的侵蝕還是使得大部分泥板書消蝕破損,保存下來的泥板書數量遠不及埃及的紙草書。不過,這並不影響後人對古巴比倫燦爛文化的全面了解。古巴比倫人對於數學的發現和記載,也是採用這種獨特的泥板書,在已經挖掘出的50萬塊古巴比倫泥板中,純數學泥板有300塊左右。
從這些存世發掘的數學泥板書中人們發現,古巴比倫人不僅早就形成「逢十進一」的概念,而且掌握了每隔六十進一的計數法。在泥板上,古巴比倫人用「▼」表示1,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02519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