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冷兵器時代最強武器:重型弩砲
猶太將領約瑟夫曾回憶說,和自己並肩站在城上的一位朋友,竟然被一枚羅馬弩砲發射的石彈將整個頭顱打飛!羅馬人的巨型弩砲即使在400米外仍然能把敵陣轟得潰不成軍,他們發射的長矛能夠將敵人士兵兩個或三個一起釘在地面上。
古代戰爭純粹是勇氣的較量,排成密集陣型的士兵們吼叫著如同兩塊鋼鐵般轟然碰撞,那場景著實驚心動魄。那時,驍勇的士兵和嫻熟的陣法構成了取勝的全部要素。於是,那些以尚武著稱的民族一旦踏上擴張的征程,便令其他城邦切膚恐懼。
對付這些蠻族,防守一方總是顯得無奈——他們在心理上就敗給了兇殘的敵人。公元前399年,希臘屬下的塞拉古城邦的狄俄尼索斯一世就面臨著這樣一種艱難境地:迦太基人對他的王國虎視眈眈。
面對強敵,狄俄尼索斯知道不能完全指望自己的士兵,因為他們絕對無法匹敵慣戰的迦太基人作為一向以文明自豪的希臘城邦,塞拉古可以仰仗的似乎只有——文明。
狄俄尼索斯決心放手一搏。他徵召了大量本城和鄰邦的學者工匠,其目的是製造出具有強大威力的新式武器。精明的狄俄尼索斯對整個研究群體進行了縝密的組織規劃:
學者們和工匠被分成專業小組,各組間採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在這番努力之下,許多當時十分新奇的兵器出現了,其中包括帶有多層甲板、裝備裝錘的戰船等等,但是,有一個成果會讓其他努力都黯然失色——戰爭史上第一門弩砲!
毫無疑問,弓弩在早期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飛蝗般撲向敵陣的箭矢往往給對手造成可怕的傷亡。但隨著甲冑的發展和工事築壘的出現,單兵弓弩的作用被相應削弱,他們無法穿透青銅製作的盾牌,更無法摧毀磚石砌就的掩體,雖然人們嘗試過製造巨型弓弩,單依靠弩臂形變所產生的發射力量已經接近極限,無法賦予彈丸或箭矢更大的威力。
狄俄尼索斯發明的弩砲首次採用了力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扭力彈簧,即利用兩束張緊的馬鬃、皮繩或動物肌腱產生的扭力作為動力,驅動弩臂帶動弓弦拋射彈丸或箭矢。
希臘人設計的弩砲帶有堅固的支架,主梁置於支架之上,其前端兩側裝有兩具扭力彈簧組,每個彈簧組帶動一隻弩臂,弩臂末端連接弓弦,弓弦正中是容納投射物的編制網袋。橫樑上側帶有燕尾長槽,一個帶長導軌的滑塊可以沿著長槽前後滑動,滑塊的後方裝有一套精巧的激發機構,可以方便的鎖定和釋放弓弦,橫樑的末端有絞盤,操作者可以通過扳動手柄,可以通過繩索拖曳滑塊移動,當擊發機構鎖定弓弦並向後拉開後,武器就處於待發狀態。為了讓操作絞盤不至於太費力,在橫梁兩側設置了金屬齒條,既能讓開弓的工作不必一氣呵成,又能調節武器的拋射力量,從而獲得需要的射程。後來金屬齒條被圓形棘輪所代替,使操作更加簡便可靠。
希臘人在弩砲的研製方面幾乎傾注了全部智慧,為了賦予弩砲靈活的方向和仰角,他們為弩砲設計了可以自由轉動的基座,這可是世界上最早的萬向節設計。
弩砲具有強大的威力,性能良好的弩砲能夠將1塔崙特(古希臘重量單位,約合26千克)重的石彈拋出300碼(1碼=0.9144米)開外。隨著希臘化的進程,弩砲作為當時一項頂尖的兵器逐漸為其他民族所知曉,公元前332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在圍攻波斯屬地加沙城時,敵人就曾利用弩砲反擊,更有甚者,一架弩砲發射的長矛居然穿透了亞歷山大舉過頭頂的青銅盾牌,刺穿了胸甲並擦傷了他的頸部。
弩砲徹底改變了攻防戰爭中的力量均勢,它巨大的打擊力和射擊精度讓人不寒而慄:在公元63年羅馬人圍攻耶路撒冷的戰役中,猶太將領約瑟夫曾回憶說,和自己並肩站在城上的一位朋友,竟然被一枚羅馬弩砲發射的石彈將整個頭顱打飛!羅馬人的巨型弩砲即使在400米外仍然能把敵陣轟得潰不成軍,他們發射的長矛能夠將敵人士兵兩個或三個一起釘在地面上,重裝鎧甲頃刻間變得不堪一擊!除此以外,弩砲的精度也令人嘆為觀止,它們甚至能夠反復命中同一個目標點,在古代戰爭中曾經有過弩砲發射的長矛將前面已經命中目標的長矛披成兩半的記載。
弩砲使勝利的天平開始傾向進攻一方,長時間的攻防戰一去不復返。要知道在弩砲出現以前,特洛伊戰爭持續了10年,而雅典人和斯巴達人的戰爭更是長達25年!在狄俄尼索斯創造弩砲之後,希臘人和馬其頓人幾乎同時發明了使用弩砲的經典戰術:
白天利用高聳的攻城塔俯瞰敵人的城防布局,確認射擊目標,然後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敵方城池拋射密集的彈丸!此時,伴隨著步兵發起衝鋒的,還有裝有金屬撞頭、沉重的攻城錘。攻城錘的作用是動搖城牆的基礎,一旦基礎不穩,弩砲就可以輕鬆地摧毀城牆,潮水般的大軍就可從缺口迅速突入……弩砲的意義決不僅僅表現在攻城掠地,它第一次改變了人們眼中的科學形象,並反過來極大地推動了科技的發展。
在弩砲出現以前,古希臘從事工程技術的人員卑微,不受重視。但弩砲的發明立刻展示出工程技術的無限潛力,於是製造弩砲等攻防裝備的工匠和專家開始得以享受優厚的禮遇,甚至在政治鬥爭中,具有弩砲製造技術的專業人士也可免遭迫害和刑罰。
弩砲的製造是一項極為精密的工作,工匠們依據扭力彈簧的尺寸來區分弩砲的規格,而這些又都依賴於扭力彈簧的直徑,希臘人在實踐中總結出了經典弩砲零部件尺寸。他們甚至建立了一套嚴密的推算體係作為製造弩砲的參考(可能類似今天的對數表),一旦知道了扭力彈簧的直徑,工匠就能夠輕易地推算出弩砲主要構件的尺寸,並且在關鍵受力部件上用金屬加固。
公元前270年,埃及托勒密王朝完善了弩砲製造理論,他們總結出兩條基本準則,對於發射長矛的弩砲,扭力彈簧的最優直徑應該是長矛長度的九分之一;而對於發射石彈的弩砲,其扭力彈簧的直徑應該等於彈丸質量平方根的1.1倍!千萬不要小覷這個貌似簡單的公式,這裡包含了羅馬人對扭力彈簧的扭力確實和其直徑的三次方存在一定的比例關係!更為重要的是,在沒有現代計算工具的時代,計算三次方根是一項可怕的繁重工作,但智慧的羅馬人卻用一種出奇巧妙的方法成功地解決了這個難題,他們利用幾何原理創造了一種組合滑動直尺,可以直觀地計算出任意長度的三次方根!
發明弩砲的是希臘人,而真正把弩砲推向顛峰的卻是羅馬人。公元3世紀,羅馬人發明了一種被稱為「Onager」的重型投石車,這種重達幾千磅的龐然大物利用一個超大的扭力彈簧驅動粗大的拋射臂,能夠將100磅的石彈投到700到1000英尺之外。羅馬人還研製出了最早的連發弩砲。公元前2世紀左右,亞歷山大城的狄俄伊索斯設計了這種里程碑式的武器,備用的箭矢存放在V型的「彈夾」中,通過一組五邊形齒輪和鏈條機構的往復運動,弩砲的待發、裝填、擊發實現了自動化,其構造的精密令人稱絕。
熟練的砲兵可以根據轉動絞盤時金屬棘輪的響聲次數估算弩砲的射程,並根據彈道學推算出仰角和提前量進行準確的射擊。通過這些,不難想像羅馬帝國輝煌軍事成就的背後,究竟是一種怎樣強大的科技支撐。
木材、金屬、動物肌腱、繩索竟然能夠組合出如此強大的武器,它發射的彈丸能夠輕易命中數百碼外的目標,但這種威力的源泉卻不是火藥,這也許就是對人類創造力的最佳詮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02518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