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迅:外國用火藥製造子彈禦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吳鉤:你說錯了。
魯迅在一篇雜文上寫道:「外國用火藥製造子彈禦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但魯迅說錯了。因為事實上,中國人發明了火藥,很快即將其應用于軍事,北宋時汴京有一個大型的兵工廠「廣備攻城作」,下設「火藥作」,就是製造各種火器的工廠(宋朝人發明的羅盤,也是運用於航海)。
世界上最早的管狀火槍,叫作「突火槍」,是宋朝人發明出來的,《宋史·兵志》載:「又造突火槍,以巨竹為筒,內安子窠,如燒放焰絕,然後子窠發出如炮聲,遠聞百五十餘步。」
宋代突火槍
宋人又利用火藥製作出「火球」、「火炮」等可投擲的火器,類似於今天的手榴彈(當然殺傷力不如手榴彈,但原理是差不多的)。宋代兵書《武經總要》載有「霹靂火球」、「蔟藜火球」、「毒藥煙球」(毒氣彈)、「引火球」(燃燒彈)等多種火彈,並記錄了製作火彈的各種火藥配方。其中一種:「硫黃一斤四兩,焰硝二斤半,粗炭末五兩,瀝青二兩半,乾漆二兩半搗為末」,黑火藥的核心元素硫黃、硝、炭比例為:2.8:5:1,按照這一配方製作出來的火藥是可以產生爆炸的。宋朝之所以能夠抵禦一波又一波的北方強敵,火器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南宋初,金兵渡江南下伐宋,虞允文在采石磯迎擊金兵時,即使用了先進的「霹靂炮」火器:「舟中忽放一霹靂炮,蓋以紙為之,……自空而下,……其聲如雷,紙裂而石灰散為煙霧,眯其人馬之目,人物不相見。……(金人)逐大敗之。」
宋人還發明了一種近距離殺傷力非常厲害的火器——「猛火油櫃」,根據《武經總要》的記載,猛火油櫃以熟銅為櫃,內裝猛火油(石油),櫃下方有四腳,上方有四個銅管,銅管上橫置一條長長的唧筒,與油櫃相通,唧筒前部設置「火樓」,內裝火藥。作戰時,點燃「火樓」的火藥,用力抽拉唧筒,利用空氣壓力噴出猛火油,猛火油經「火樓」形成烈焰,形若火龍,可將五六米遠的敵人與裝備燒掉。
「猛火油櫃」復原圖
宋人製造的「床子弩」則是遠程殺敵的利器,北宋初,魏丕將床子弩的射程提高到一千步:「舊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宋代一步合1.536米,千步有1536米,這應該是古代射遠兵器所能達到的最遠射程了。在宋遼澶州之戰中,宋軍即以床子弩射殺了遼軍大將蕭撻凜,大挫契丹士氣,迫使遼軍議和,簽訂澶淵之盟。
宋代床子弩
南宋的水師裝備有一種「車船」,利用人力腳踏帶動飛輪高速旋轉,從而驅動戰船迅速前進,是宋金戰爭中阻擊金兵的大型裝備,「紹興中,金亮入寇,至瓜洲,虞允文馳詣京口,會諸將楊存中等,臨江按試水軍,命戰士踏車船,中流上下,三周金山,迴轉如飛,敵相顧駭愕」。宋朝還率先使用了「裝甲船」,叫作「鐵壁鏵嘴平面海鶻」,南宋人秦世輔所制,排水量約為60噸,艙壁裝有鐵板,船首裝有鐵制鏵嘴,可以在水戰中撞沉敵船。
南宋「車船」示意圖
南宋海鶻船
在中國軍事史上,宋代正處於從冷兵器時代向熱兵器時代轉化的過程中,新技術包括火藥的應用非常廣泛。可惜這種軍事裝備上的先進性,還不足以產生絕對優勢,也無法維持技術的壟斷,每有新技術發明,很快即為敵軍學去。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