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戰爭,狹義上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中越邊境爆發的戰爭。廣義的中越戰爭,是指從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軍事衝突。其中包括1979年中越邊境中方自衛還擊作戰,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中國收復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之戰,中國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對越堅守防禦作戰等。
郭蓉蓉是自衛還擊中犧牲的第一位女烈士,之後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對她的學習熱潮。
圖為郭蓉蓉參戰前和電影隊戰友的珍貴留影。
龍州烈士陵園唯一的一位女烈士,也是自衛還擊中犧牲的第一位女烈士,她的名字叫郭蓉蓉。郭蓉蓉,女,1955年生,山東省福山縣人,中共黨員1974年9月參軍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六二師政治部電影隊隊長。 1979年2月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戰鬥中犧牲,終年24歲。榮記三等功。
圖為郭蓉蓉烈士墓碑瓷像照片。
1974年,17歲的郭蓉蓉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到師宣傳隊當了演員,跳芭蕾舞時,兩腳尖磨破化膿,仍堅持演出。1978年,因工作需要她擔任了電影放映員,到了電影隊。
圖為郭蓉蓉烈士生前照片。
1979年,郭蓉蓉所在的部隊接到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命令,部隊在廣西龍洲縣下凍地區待命,她和電影隊其他幾名同志被分配到傷烈組工作。投入戰鬥後,在搭帳篷、構築防炮洞、尋找水源等工作中,郭蓉蓉總是跑在前頭。
圖為郭蓉蓉烈士生前照片。
戰鬥打響後,郭蓉蓉護送烈士,每天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夜晚為讓同志休息,她自己值班,什麼時候來傷員,什麼時候進行救護和登記。
圖為郭蓉蓉烈士墓碑,郭蓉蓉(容容)的名字究竟怎麼寫,她生前的戰友追憶文章里寫郭蓉蓉,據稱陳列館裡寫作郭蓉蓉,但墓碑上是郭容容。
1979年2月25日,圍攻高平的戰鬥打響了,傷烈組趕赴前線,26日下午,郭蓉蓉和傷烈組的同志們一起把烈士抬上汽車,護送烈士遺體回國,她端著衝鋒鎗在卡車前面,為大家警戒。汽車在返回祖國的途中,突然遭到敵人三面火力點的猛烈射擊,郭蓉蓉不幸中彈犧牲。
圖為郭蓉蓉烈士之墓。
有關郭蓉蓉犧牲的消息說法不同,有說是遇到敵人阻擊,一顆子彈打在頸動脈上,當時就犧牲了。同車的另一個姓趙的女兵,當時只有十七歲,也被這突然的情況驚愣了,由於黑夜看不清,她還上去抱著她,尋找傷口,想為她包紮。這時,敵人下來包圍了汽車,看到車上沒人,就把車點著了,而郭容容的遺體,當時還在車上。第二天,九連副指導員又去那裡把郭蓉蓉的遺體燒完,把骨灰帶回來了。
另一種更為悲壯的說法是,在一次執行押解戰俘的任務中,完成後襯托著夜晚趕回戰場,途中遭到敵人伏擊,不幸身體中彈,汽車也中彈起火,到了笫二天發現時,看到的只剩下了一段腸子,其他部分燒成灰燼……圖為戰友圍在蓉蓉的墓前述說和追憶著烈士當年的風采。
福山籍女烈士郭蓉蓉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犧牲,她是那次戰鬥中犧牲的唯一女性,之後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對她的學習熱潮。
圖為戰友圍在蓉蓉的墓前述說和追憶著烈士當年的風采。
圖為對越作戰中的解放軍女戰士們
1979年4月3日,北京三千少先隊員向女戰士、烈士郭蓉蓉致敬。
圖為對越作戰中的解放軍女戰士在轉運傷員。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