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被印度侵占的藏南,美爆!中國人半個世紀的痛!
走吧自駕游2016/04/08 12:06
這是中國人半個世紀的痛,
印控藏南地區,
9萬多平方公里,比寧夏還大,比兩個台灣還大;
西藏最肥沃的地區,美爆!
攝影/華陽洞主
看了此文,你會深深地體會倉央嘉措的這句詩:
「壓根兒沒見最好,也省得情思縈繞。
原來不熟也好,就不會這般神魂顛倒!」
藏南:西藏最肥沃的地區
美麗的邊疆,中國人心中的痛
在中國印製的地圖上,西藏南部有一片地區只標誌寥寥無幾的城鎮地名。不了解情況的中國人如果想去那一帶走走,離很遠就會被邊防軍擋住,印度軍隊就在對面。他們會發現那片地區事實上只在中國地圖上屬於中國,那就是藏南地區。
如果換一張印度地圖,那片地區是印度的「阿魯納恰爾邦」,定居在那裡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總和還多兩倍。目前中印兩國的實際領土控制線是中國一直不承認的「麥克馬洪線」。畫在中國地圖上、實際卻在印度控制下的土地有九萬多平方公里。
而現在我們國內一般旅遊說的藏南,是中控藏南地區。藏南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側、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山南地區、林芝地區,包括錯那、隆子、墨脫、察隅四縣的大部分及郎縣、米林兩縣少許國土。
從林芝地區的八一鎮坐車到察隅縣或墨脫縣等地均可遙望被印軍佔領的這片中國領土,本是中國的領土,但是你去的話,會被印度軍攔下。所以,很少人人能到達被印度控制的藏南地區,但是我們可以從我們國家控制的藏南部分地區,來一睹藏南的美麗風采。
到底有多美?爆美!美爆!!
藏南地區是西藏最美麗和富饒的地方。那裡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海拔下降到一二千米甚至幾百米,有來自印度洋暖濕氣流的滋潤,屬亞熱帶生態環境。那裡土地肥沃,植被豐富多樣,菠蘿,香蕉,芒果都可以在這裡生長。
攝影/仙娘溪老村
這裡自然景觀奇異多彩,山川秀美,景色怡人。礦產資源豐富多樣。著名的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就在這裡。這里江水湍急,落差達2230米,蘊藏著豐富的水利資源。如果在這裡修壩,可建成世界最大的水電站。
這裡是西藏氣候最好的一片土地,她位於東經92度-97度之間,面積約9萬多平方公里的喜馬拉雅山脈南坡。
攝影/華陽洞主
在夏季,從印度洋上吹送來的暖濕氣流帶著大量水分,在這裡與喜馬拉雅山親密的接觸,形成「迎風坡」降雨,使得這裡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區之一,許多種珍貴的亞熱帶植物生長在這裡。
攝影/華陽洞主
這裡有絕對的原始森林,落地的樹葉厚的地方達2到3米,這裡有原始的大樹杜鵑,幾個人也摟不住的銀杏和雪杉,孟加拉虎時而遁入蓊鬱的針葉林裡,金絲猴狡黠的眼睛看著那來自異邦的人們。
攝影/華陽洞主
這裡就是熱帶,溫帶,亞熱帶,和寒帶的集體縮影,有高山雪域的瑰麗景色,還有柔媚,細雨絲絲入扣的江南風光。
攝影/往事如昨
藏南小村莊一瞥,夢中的遠方
這裡是西藏的小江南,與西藏的高寒形成鮮明的對比,儼然一個寧靜美麗的世外桃源。走在那裡,就是走在夢中的詩意風景中。
藏族民居豐富多彩,藏南的碉房、雅魯藏布流域的木構建築各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石木結構,風格古樸粗獷。
攝影/渤海aa龍王
印控藏南,到不了的遠方
在中印邊界存在爭議的12.5萬平方公里土地中,藏南佔9萬多平方公里。也就是說,現在中印邊界東段的實際控制線並不是《中國地圖》上標著的國界線,而是我們的地圖上沒有的、屈辱的「麥克馬洪線」!
這條非法的「麥線」在1914年由英印殖民政府炮製而來,此線深入西藏境內100多公里,很快侵占到戰前的「麥克馬洪線」以南,並在此正式建立了「阿魯納恰爾邦」,把原本在西藏境內土地最富饒的幾萬平方公里土地劃進了印度境內。
在藏南地區依舊生活著門巴、珞巴、藏和僜人等中華子民,卻沒有中國國籍,有的是大量的印度移民;
米林縣邊民們上山採藥或者採蟲草,在離雪山大約30公里處就只能止步了。因為,必須去政府開出特別通行證才能靠近「麥克馬洪線」。
錯那縣是當年中印戰爭中,戰事打得最慘烈的一個地方。如今,在一些村莊附近,還能看到當年用於防禦的暗堡和工事。
南伊村的南邊不遠就是「麥線」,家家都掛著五星紅旗。村裡有自己的民兵巡邏隊,其重要的職責就是盤查陌生人,防止間諜滲入。南伊村的許多老人一說起自己的身世,就馬上會指著雪山那頭說,「從那邊來的……」,「那邊」指的就是印度。
珞巴族的根在珞瑜地區(印占區)。但現在,這條根已經斷了很多年了。脫離本土,許多珞巴族傳統消失殆盡。接近「麥線」的很多邊境村落,交通閉塞,物資只能送到大路口,然後用牲口馱上山,到縣城的60多里路上到處有懸崖。
達旺是藏南的最重要的軍事重鎮達旺,是1962年中印戰爭交火最為激烈的地方之一,至今仍然可以在達旺的山坡上看到許多62年戰爭時戰鬥碉堡掩體的遺跡,也是中印領土爭議十多次的談判中最為核心的關鍵詞。
網友@心在遙遠曾進入此地區,精彩見聞與大家分享。
山峰頂端的一條彎彎的線條,就是去達旺的唯一一條盤山公路。
達旺位於高海拔的山區,所以清晨大街上霧都朦朦。
達旺鎮的女警察。
從西藏進入中國藏南的路線
1、錯那-達旺-西山口(色拉)-德讓宗-邦迪拉通道
這條道路是出入山南的最主要通道,所經過的沿途稱為門隅地區,是西藏管轄權歷史資料最全面的地區,西山口是關鍵,上世紀四十年代英軍就是沿此路從南向北侵入山南,1946年佔領了西山口,切斷了西藏對達旺以南地區的管轄,1951年2月印軍佔領達旺,並控制了達旺以北的棒拉(山口)等地,這意味著在解放軍進軍西藏前,印軍已經封閉了西藏進入山南的最主要道路。1962年這裡是反擊印軍的主戰場,中國軍隊前進的最南地點是查庫。
達旺以南有公路連接印度,1962年中國曾緊急構建了一條連接錯那和達旺的「急造軍路」,當時可以通行汽車。經過多年,估計已經不能用了。
2、西巴霞曲通道(隆子-隴-哥里西娘-里米金-尼烏木)
這條路附近的馬及墩是中印首次沖突的地點。1962年中國在該方向投入了一個營的兵力,沿河谷前進到里米金(印軍當時已撤退)。註:西巴霞曲,印度叫做蘇班西里河或譯作蘇班西日河( Subansiri River),傳統上是我錯那縣和墨脫縣的分界河。
攝影/tuna5dii
3、
a.雅魯藏布江通道(墨脫-都登-裡嘎)
這一條交通最困難,墨脫的公路到今天還沒常年暢通,墨脫至今還是中國最封閉的縣。1962年中國的小部隊只沿江前進到都登。
b.米林縣通過兩個方向到梅楚卡
塔馬頓--拉曼--梅楚卡;南伊--馬尼崗--梅楚卡。然後走達東--阿朗(Along)。
攝影/往事如昨
4、察隅曲通道(察隅-瓦弄-金古底-前門裡)
1962年中國在此方向投入130師,主力沿察隅曲前進,穿插兵力從沙馬穿越打秋山口取直線,兩方在漢洋底匯合。此方向是1962年戰爭中,中國唯一到達傳統習慣邊界線的地區。
1962年著名的瓦弄之戰就發生在這條通道上。
攝影/華陽洞主
備註:以上線路由@wangernest 翻譯及整理。
印控藏南地區到底是多大,也許比你的家鄉大!
關於面積:
關於印控藏南的面積有三種說法,一種是6.5萬印控,一種是7.5萬印控,另外一種就是官方的9萬;大致是這樣的計算:如果以麥線為參照,藏南地區印軍基本全控制,在麥線附近,中印互有交錯,這部分面積約6萬多平方公里。如果以藏南四縣全境算,中方控制約30%左右,印方佔70%左右,這部分面積達9萬多平方公里。7萬多平方公里則又是另外一種複雜的算法。
但不管是幾萬平方公里,這原本都是從中國母親身上割下的一塊肉,都很痛。給各位一個參照:
江蘇(10.26萬)、浙江(10.2萬)、 寧夏(6.64萬)、台灣(3.6萬)、 海南(3.4萬)、北京(1.68萬)、天津(1.13萬)、上海(0.63萬)、香港( 0.1101萬)、 澳門(0.0254萬)
(備註:以上數字後面的度量單位都是平方公里)
溫馨提示:
1、圖文整理網絡,走吧網只是陳述一種事實,介紹藏南的大美風景,不喜勿噴。
2、印控藏南地區,目前還是屬於中印敏感區,很少人能到那裡,若是你想了解藏南美景,正如文中所述,你可以從林芝地區的八一鎮坐車到察隅縣或墨脫縣等地,均可遙望被印軍佔領的這片中國領土;想去印控藏南,請自行前往有關單位詢問辦理相關手續;
若是你去不了印控藏南,在中控的林芝、墨脫、察隅、米林等地,也可看到非常美麗的景色。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