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都不敢做的事,日本兵卻樂在其中,手段之殘忍舉世震驚

1945年2月19日清晨,美軍登陸硫磺島行動正式展開。此前,美軍展開了猛烈的炮火襲擊,而日軍似乎完全無力回擊,所以美軍判定,硫黃島上的日軍不足為懼,可事實卻超出所有人的預料。

登陸的美軍還沒站穩腳跟,鋪天蓋地地炮火就壓了過來,無數槍彈從四面八方襲來。陸戰隊員們被突來的火力完全壓制,死傷慘重。

這一切都是因為一個人處心積慮的策劃,這個人就是硫磺島駐守日軍的指揮官,栗林忠道。

栗林忠道是一個具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職業軍人。當時,他的軍銜是日本陸軍中將。栗林忠道曾經擔任過日本駐美國使館的武官,還在哈佛大學學習過,曾經潛心研究美國軍事。

1944年底,作為日本陸軍中少有的了解美軍特點的日本將領,栗林忠道被調到了硫磺島,擔任日軍最高指揮官。

到硫磺島之後,栗林忠道馬上巡查了島上的地形,清點駐守日軍的人員和裝備情況。一切都摸清了之後,他決定,採取防守的策略,把美軍拉入陣地戰的泥沼,利用偷襲戰,讓美軍大出血。

其實,栗林忠道心裡清楚,硫磺島最終是守不住的。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儘量增加美軍的傷亡。讓美軍官兵對和日方作戰產生畏懼心理。

栗林忠道憑藉硫磺島山地連綿的有利地形,建造了隱秘的地下工事,實施縱深防禦。防禦工事多以地下坑道陣地為主,混凝土工事與天然岩洞有機結合,並有交通壕相互連接,炮兵陣地也大都建成半地下式,儘管犧牲了射界,卻大大提高了在猛烈轟擊下的生存能力。

這也就是說,栗林忠道要引誘大批的美軍登陸,然後利用地下工事堡壘進行偷襲。

在等待美軍步入圈套的同時,栗林忠道還下達了一道命令,他要求每一個日本兵都特別注意辨識一個標誌,在戰鬥中,要重點射殺美軍帶有這個標誌的士兵。這其中又有什麼玄機呢?

栗林忠道所說的標誌就是這個紅色十字,頭部鋼盔帶有明顯的紅十字標記的就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醫護兵。

打仗的時候醫護兵要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受傷士兵的生命,這是個非常危險的工作,因為子彈是不長眼睛的。但是在硫磺島戰役中,美軍的醫護兵傷亡率相當的高,這卻不是因為子彈沒長眼睛,恰恰相反,這些子彈都是長了眼睛的。

日內瓦公約中規定,雙方作戰人員,不可以向對方的醫護人員進行開火。但是,在硫磺島一戰中,栗林忠道公然違反國際公約,下令重點射殺美軍醫護兵。因為殺死一個醫護兵就有可能拖垮美軍整整一個小隊的人。那些受傷的美軍士兵沒有了醫護兵,就有可能很快喪失戰鬥力,流血過多而死亡。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來,栗林忠道是多麼的殘忍。

就在美軍陸戰隊員快速登陸的時候,栗林忠道命令島上的日本守軍從坑道全部進入陣地,依照事先測算好的數據,日軍的炮火準確覆蓋了登陸灘頭。

美軍士兵甚至還沒有看清炮彈飛來的方向就已經倒下,美軍眼下的局面非常被動。日軍都藏在山洞和地堡里,美軍在地勢低洼的開闊地帶,前面的敵人看不見,很難打中,美國海軍陸戰隊員每向前推進一米,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日落時,美軍已有六個步兵團,六個炮兵營和兩個坦克營,共約三萬人上岸,占領了寬約3600米,縱深從650米到1000米不等的登陸場,全天有566人陣亡,2547人負傷。

很多傷員因為美軍醫務兵被日軍重點射殺而沒有得到及時醫治,失血過多而死亡,而日軍傷亡總數只有不到500人。

天黑以後,吃了苦頭的特納再也不敢大意了,他要求海面上的軍艦不間斷的向島上發射照明彈,以防日軍發動大規模的偷襲。硫磺島的夜空被照的如同白晝。

美軍在硫磺島度過的第一個夜晚恐怖至極,到處都是血光和肅殺之氣。地面上蒸騰起帶硫磺氣味的濃霧,氣溫驟然下降,習慣在熱帶作戰的美國兵凍得發抖,而此時,日軍又沖了過來,這對美軍來說簡直是一場浩劫。

日軍有一個慣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在登陸當天夜裡就發動襲擾,不過,也許是照明彈起了作用,那天晚上,除了小股日軍的騷擾之外,基本上太平無事。

此時,對美軍來說,已經是必須扭轉戰局的時刻了,可是誰也不清楚,明天,日軍又會使出哪些意想不到的招數。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01324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