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為了消滅山西境內中國軍隊的主力,解除其南渡黃河進攻中原的後顧之憂,日軍集中優勢兵力,在飛機、大砲的掩護下,向晉西布防的中國軍隊發動猛烈攻勢。趙錫章的任務就是堅守陣地,盡可能地阻擊日軍。此時,他又帶上了那件早已為自己準備好的壽衣,隨時準備著為國捐軀,沒有一絲畏懼和遲疑。
趙錫章資料圖
本文摘自:中新網,作者:孫軼瓊,原題為:《國民革命軍少將旅長趙錫章:帶著壽衣上戰場》
趙錫章(1901—1938),河北河間人。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晉綏軍獨立第3旅4團團長,先後參加過平型關戰役和忻口會戰。因戰功卓然,升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9軍70師215旅少將旅長。1938年2月20日晨,趙錫章奉命在山西隰縣川口、楊村堡等地防守,遭到日軍步騎砲兵的聯合進攻,他身先士卒帶領部下沖向戰場,與敵人展開肉搏血戰,卻因為傷亡慘重撤至孔家莊、東溝里至任家嶺一線設防。21日,身受重傷的趙錫章依然奔赴戰場,與日軍激戰,身上又受傷六七處,最終因流血過多而壯烈犧牲,時年37歲。所率預備隊亦殺敵犧牲,無一生還。後國民政府追授其為陸軍中將。
A 出生書香門第,卻有俠骨柔腸
趙錫章從小就有俠士情結,雖然他出生於書香門第,祖上都是讀書人,但岳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是他的偶像,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那份「恨」,也早早埋在了他的心中。
在趙錫章犧牲64週年之際,他的侄子趙向忠先生曾專門發表了一份祭文,上面寫滿了他對叔父的思念。趙向忠這樣介紹趙錫章:「趙錫章堂弟兄八人,其中兩人為抗日捐軀成為烈士,還有著名作家、高級工程師、教師等,均在戰爭年代和和平建設時期做出突出貢獻。」
趙錫章中學畢業後考入了清河陸軍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他身材魁梧性情忠厚,頗有燕趙俠士之風度,他學習軍事技術刻苦認真,每次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深受官兵倚重和同學擁戴。如今,在趙錫章家鄉的趙氏族譜中,還保存有他當年寫的文章,其中有「中華民族近百年來遭受侵略和侮辱,皆因科學教育落後。我是軍人,一旦帝國主義入侵,為國家戰死疆場是無上光榮的,但願趙氏後代子孫、要崇尚科學,崇尚文化」的話,由此可見,趙錫章既有文人投筆從戎的家國情懷,也有捨身為國的民族大義。
保定軍校畢業後,趙錫章被分配到晉綏軍服役,1935年,年僅24歲的他就當上了陸軍獨立第三旅第四團團長,別看他在校場練兵時像在戰場上指揮打仗那樣嚴肅認真,讓人望而生畏,可平時卻視下級官兵如兄弟。他嗜好足球,並常常擔任守門員,以拼搶兇猛,把守球門固若金湯著稱;他回鄉探親之際,一點沒有官架子,跟長輩促膝談心,跟家裡僱用的長工一起玩舉砘子、掰手腕、拉地弓等拼體力的遊戲,人們都說:「錫章官升了脾氣沒長。」
B 與妻書,決不能穿著軍裝過黃河
趙錫章將軍雖是舊時代軍人,但他厭惡打內戰,對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立民族統一戰線,國共合作抗日」的主張非常擁護。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趙錫章立即請纓上陣,在給妻子張惠如的信中寫道:「日本帝國主義一定會滅亡,我要與日寇決一死戰,決不能穿著軍裝過黃河。」而且,在走上戰場前,他專門給自己準備了一套壽衣,上面寫著「不成功,便成仁」六個大字。趙錫章帶著壽衣轉戰各地,表現了誓與日本帝國主義血戰到底,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氣概。
1937年9月,日軍相繼佔領北平、天津後,又開始南下,鋒芒直指山西腹地。山西四面環山,地勢險要,素有「華北屋脊」之稱,在軍事上被兵家稱之為「華北之鎖鑰」,所以日軍欲謀華北,必先圖晉綏;欲圖晉綏,必先爭太原;欲爭太原,必先奪大同或平型關。
大同失守後,平型關戰役成為閻錫山所在的第二戰區部署的重要一戰,也是國共合作的一場典型戰役,趙錫章所屬的部隊在廣靈與靈丘交界處構築陣地,與日軍展開激烈戰鬥,雙方血戰了5天後奉命轉移到平型關西溝一線構築工事,在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的左翼布防。9月下旬,趙錫章率部隨同獨立第3旅參加了狙擊日軍的戰鬥。戰鬥中,他始終沖在第一線,驍勇善戰,火線支援第115師的同時,也給日軍精銳主力板垣師團第21旅團沉重打擊,有力地配合了「平型關大捷」。
不久,日軍主力依仗其優勢火力和兵力,繼續南下,威逼太原,閻錫山所在的第二戰區集中全部主力部隊在忻口一線與日軍決一死戰,就是希望藉助忻口的有力地形贏得戰爭,保衛太原。這一仗,打得尤為激烈和殘酷,在為期兩個月的時間裡,各路大軍20餘萬在忻口一線堅守陣地,浴血作戰,許多高級將領壯烈殉國。趙錫章擔任中央地區的守備任務,他親臨火線,用「抗戰必勝、戰死光榮」的口號鼓勵大家奮勇作戰,並指揮部隊多次反沖擊,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日軍在陣地前陳屍累累,中國軍隊雖損失慘重,但士氣高昂,寧死不退。
忻口會戰中,共殲滅日軍2萬餘人,成為華北戰場殲敵最多的戰役之一,沉重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日鬥志。忻口戰役後,趙錫章因作戰有功被提升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9軍第70師第215旅少將旅長。
C 死守隰縣,備好衣衾裹傷再戰
為了消滅山西境內中國軍隊的主力,解除其南渡黃河進攻中原的後顧之憂,日軍集中優勢兵力,在飛機、大砲的掩護下,向晉西布防的中國軍隊發動猛烈攻勢。趙錫章的任務就是堅守陣地,盡可能地阻擊日軍。此時,他又帶上了那件早已為自己準備好的壽衣,隨時準備著為國捐軀,沒有一絲畏懼和遲疑。
1938年2月20日,趙錫章率部在隰縣楊樹堡與日軍展開激戰,利用有利地形打退了日軍一次次進攻。日軍惱羞成怒,集中大量飛機火砲狂轟濫炸,並指揮步兵發起集團衝鋒,日本兵排成密集隊形衝上陣地,趙錫章率領的士兵們奮勇反擊,拚死戰鬥,一次次打退日軍進攻但卻死傷慘重。下午4時,日軍突破陣地,雙方在川口展開肉搏血戰,只聽喊殺震天,刀光閃閃,血肉橫飛。川口南北山頭也同時展開激烈的爭奪戰,因面臨被包圍的威脅,趙錫章奉命撤至孔家莊、東溝至任家嶺一線的新陣地,繼續頑強抗擊敵人。21日,日軍主力乘中國軍隊陣地尚未鞏固,於拂曉時分發動猛烈攻擊。經拚死抵抗,雖然日軍遺屍累累,但趙錫章所在的陣地全被炸毀,第215旅傷亡過半。血戰到下午2點,在日軍數次攻擊後,第215旅各團的陣地被日軍突破,雙方陷入混戰狀態,而在楊村堡內的215旅旅部也被日軍三麵包圍。為扭轉局勢,趙錫章親自率領預備隊一連及旅部其他官兵向敵人猛衝,想消滅敵人,堵住突破口,以挽回戰局。
在與敵人戰鬥中,趙錫章臂膀中彈,官兵們都力勸他撤退,他厲聲喝道:「我之衣衾早已備好,此即我葬身之所,今日有死無生。」簡單包紮了傷口,趙錫章再次督率部隊拚死衝殺,消滅日軍500餘人,但因敵我兵力懸殊,趙錫章頭部又受重傷,壯烈殉國。其餘下級幹部120餘人,也全部殉難。太原市檔案館館藏的資料《抗戰八年第二戰區軍事概況》中有關於該戰役的相關記載。
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正式授予趙錫章革命烈士稱號,並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書。現在,北京盧溝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南京雨花台烈士紀念館的紀念碑上,均銘刻著趙錫章烈士的名字。2014年9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趙錫章入選由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01019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