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重大考古發現:秦朝官員上班朝七晚五;世上最早九九乘法表

你知道嗎?「九九乘法表」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秦王朝時就有了,比古埃及早600多年。秦朝官吏上班「朝七晚五」。

華第一井:出土37000多枚秦簡

12月25日,「破譯秦朝:里耶秦簡中的帝國真相」展覽在秦陵博物院開展。此次展覽由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龍山縣政府主辦,展出的百餘件秦簡均來自湖南里耶。

里耶秦簡發現於湖南省龍山縣里耶鎮里耶古城1號井,共37000多枚,該井被譽為「中華第一井」。里耶秦簡博物館館長彭成剛說,37000餘枚里耶秦簡,共20多萬字,主要內容是秦洞庭郡遷陵縣的檔案,包括祠先農簡、地名里程簡、戶籍簡等。對於里耶秦代簡牘發現的意義,學界認為它是繼秦始皇兵馬俑之後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其研究成果將大大填補史料的缺失。

里耶秦簡不僅「復活」了秦朝歷史,填補了《史記》、《漢書》中有關秦朝歷史記載的空白,而且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秦帝國運轉的真實面貌。

秦簡裡發現我國最早書信實物

在此次展出的秦簡中有諸多國寶級文物,其中就有聞名世界的「九九乘法表」,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九九乘法表,比古埃及早了600年。

彭成剛說,九九乘法表共有3枚秦簡,此次展出了其中一枚。比如,每枚木牘上豎行的數字連起來就是一個乘法運算。更為驚奇的是,當時還出現了分數,比如出現了二乘以二分之一等於一。現代人在用數字時,對於重複出現會用「兩點」代替;2200多年前秦朝已經實行了這樣的模式,比如九九八十一,秦簡上就用九:八十一。彭成剛說,這是我國發現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訣表實物,說明早在秦朝,中國人就已熟練掌握乘法交換律,並把它用於社會生活所需的各種計數中。

除了乘法表外,秦簡裡還發現了我國最早的書信實物,其中一枚寫有「遷陵以郵行洞庭」7個古隸文字,相當於現在所使用的郵簽。這枚簡上的「酉陽丞印」,就是當時人們在發送信函時,用膠泥蓋在封口上的一個印記,相當於今天使用的密封條。這是當時官方傳遞信函所必須的一個程序,能夠保證郵件安全送達目的地。

秦朝官吏上班「朝七晚五」

「揭秘帝國縣政」單元展出了大量的里耶秦簡牘,內容包括涉及秦朝職官設置、簽署公文、人口管理、經濟管理、司法管理等多個方面。

彭成剛說,通過這一部分的展示,可看到秦帝國通過對地方郡縣的嚴密管理,來實現對國家的治理,怎麼處理日常行政事務,工作內容與運作模式是全國郡縣行政辦公的典型代表。在這些秦簡中,對官吏的考核都有嚴格的一套規定,比如官吏上班是早上7點、下午5點下班。(他們「朝七晚五」,我們「朝九晚五」,看來古人比今人還勤勉啊!這也不奇怪,古代官員都是還沒天亮就要上朝的,就連皇帝也不特殊。)秦朝的戶籍木牘,其登記內容與現行的戶口本幾乎一樣,也是戶主、成員、家庭稱謂等等;通關文牒則類似今天的身份證,上面寫著一個人的身份信息。而在當時推行的國家稅收制度「戶賦」,從秦簡中也可以看出是以戶為單位,每戶徵收多少。

在官職的設置上,也會發現有類似今天「紀委」的監督部門,比如中央級有御史大夫;在郡(相當於今天的省)設有郡監,該職位隸屬御史大夫,代表朝廷監察地方官吏,限制守、尉的活動,是秦代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對郡縣官吏加強監督的重要措施。在對官員的考核中,設置了一套十分完善的考核官吏制度,有些簡文則記錄著官員的工作考勤、考績記錄,詳細記錄官員的工作內容,作為考核依據。秦朝對官員的考核主要是年度考核「上計」,根據考核結果對官員進行升降賞罰。

此外,彭成剛說,秦朝有一套嚴格的司法規定,在里耶秦簡中有很多涉及經濟、民事、刑事等多個方面的法律內容,並有解釋與案例,還有當時的刑法規定,比如終身、 1年、3年等徒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00981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