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驚退一支軍隊?這四人做到過!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上,名將如雲。今天,咱來說說四個其中的佼佼者。

註:以下四個例子都是真實存在的史實,但驚退兵數上面,有幾位存在代代相傳誇大的問題(備註經最終考證的真實人數)。本文目的一來修正口口相傳下來的誇大數據,二來帶大家認識這四位名將的經典之作。

一,張飛大鬧長坂坡

張飛大鬧長坂坡的故事可謂家諭戶曉,說的是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八十萬大軍南下,「旄麾南指,劉琮束手」,追擊劉備到了長板坡。張飛單騎禦敵,手綽蛇矛,立馬長坂橋上,大喝三聲,橋斷水回,曹將夏侯傑驚嚇得肝膽碎裂,當場斃命,曹軍旋馬而走,棄槍丟盔者不計其數。

於是代代相傳:長坂坡當陽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八十三萬大軍。

(但其實經考證後的真實曹軍人數,是5000人。)

京劇《甘露寺》里,國老喬玄有一段唱詞,是單贊張飛在長坂坡戰役,單人獨馬喝退曹兵的英雄氣概的:「他三弟翼德威風有,丈八蛇矛慣取咽喉;鞭打都郵他氣沖牛斗,虎牢關前戰溫侯;當陽橋前一聲吼,喝斷了橋樑水倒流。」

單人獨騎,僅憑幾聲吼叫,就驚退了敵軍5千人,勇猛已非同小可。

首先,張飛之勇就不容置疑。

陳壽在《三國志》中給張飛的評語是「萬人之敵,為世虎臣」。此外,陳壽還在《三國志》中借與張飛同時代的人諸如程昱、郭嘉、劉曄、周瑜、傅干、楊戲等人之口一再強調張飛是「萬人之敵」、「勇冠三軍」、「熊虎之將」、「雄壯虎烈」。

而《三國志平話》更稱其「勇氣凌雲,實曰虎臣;勇如一國,敵號萬人」。

張飛這樣生猛,又在大造疑兵的前提下導演出驚退曹兵的奇蹟就成為現實了。

《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第六》上就赫然記錄著: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後人為了紀念這罕有的戰爭奇蹟,專門在三國赤壁古戰場立了一座張飛長板橋上喝退曹軍的雕像。

二,劉琨一曲胡笳吹散匈奴兵

如果說,張飛在大造疑兵的背景下配以幾場暴喝驚退敵兵已經讓人難以置信,那麼,純粹用音樂感化敵人,讓敵人心甘情願撤退,那是不是離譜得不著邊、不著調了呢?

西晉的大英雄、同時也是大文學家、大音樂家劉琨就用手中的一把胡笳製造出了這一神奇好戲。

劉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縣)人,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少年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和賈謐、左思、潘岳、陸機、陸雲等人並稱「金谷二十四友」,是個標準的文藝青年。五胡亂華,西晉滅亡在即,數萬匈奴士兵層層圍困晉陽城。劉琨憑城固守,苦苦支撐危局。

(經考證為五萬匈奴兵,劉琨方只有數千人)

堅守了幾個月後,城中乏糧,陷入困境。冬夜,劉琨計無所出,乘月登樓,在如水一樣的明月之下,奏響了胡笳,笳聲嗚嗚,傳遍四野。匈奴士兵受了這胡笳的感染,紛紛走出營帳,沉醉於宛轉淒傷,愁遠綿長曲調中,流涕噓唏,懷鄉之思漸生,暴唳之氣盡去,愁腸百結,淚眼迷離。

一曲終了,數萬大軍,竟然拔營而走,撤得乾乾淨淨!

劉琨所創的《胡笳五弄》(《登隴》、《望秦》、《竹吟風》、《哀松露》、《悲漢月》)也因此響絕了千古。

三,薛仁貴三箭定天山

張飛退敵,倚仗的是子烏虛有的「伏兵」;劉琨退敵,利用的是匈奴兵長期在外作戰的思鄉之心,以胡笳動搖軍心。歷史上還有一個人,單靠自己高超的箭術驚服敵軍、完美獲取了勝利。

這人便是唐朝猛將薛仁貴。

薛仁貴,絳州龍門人,家貧,以種田為業。唐太宗東征遼東,妻子柳氏激勵丈夫從軍,說:「大丈夫有高世之材,要須遇時而發。如今天子親征遼東,尋求猛將,時機難得,夫君何不圖功名以自顯?」薛仁貴慨然以從,在戰場上縱橫馳騁,果然建功立業。

薛仁貴平生最得意之作就是 「三箭定天山」。

大唐高宗朝,回紇鐵勒九姓突厥(九個部落聯盟)犯邊。薛仁貴擔任鐵勒道行軍副大總管前往討伐。

回紇鐵勒九姓突厥聚兵十餘萬人,憑藉天山(今蒙古杭愛山)有利地形與唐軍交戰,薛仁貴連發三箭,射落了三名突厥悍將,突厥大軍見之,驚為天人,膽落投降。

(《舊唐書》、《新唐書》均記載九姓十餘萬眾 ,此處數據無問題)。

《舊唐書》卷八十三《薛仁貴列傳》是這樣記的:「時九姓有眾十餘萬,令驍健數十人逆來挑戰,仁貴發三矢,射殺三人,自餘一時下馬請降。」

《舊唐書》還特別提到了當時軍中流傳的歌:「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稱:「九姓自此衰弱,不復更為邊患。」

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也曾無限景仰地吟唱:「卻笑將軍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

四,岳飛一刀驚退十萬兵

堪與「三箭定天山」事件相媲美的是岳飛一刀驚退數十萬叛亂兵(很多讀者都認為岳飛只會用槍,正史里岳飛十八般武藝都精通,大刀也是很常用的)。

南宋東京宗澤死後,東京城內人心惶惶。接任的杜充不滿意宗澤招攬來的李成、張用、曹成等綠林大盜,採取了分頭剿滅的做法。沒想到操之過急,引起了大亂。李成、張用、曹成等人引領起二十萬人大鬧東京,猛攻東京城南三大門中的中門南薰門。

(二十萬有誇大的成分,只是號稱,真實叛亂人數水分大概是十分之一,但只是推算,無相關資料準確記載)

萬分危急之際,時任統制官的岳飛拿了把大刀匆匆趕到。張用部中有一魁首不知死活,躍馬橫槍要來殺岳飛,岳飛天生神力,一刀劈下,刀光起處,血雨飛濺,竟然將那人連人帶甲「自頂至腰分為兩」!

亂軍膽戰心驚,一鬨而散。

曾在宋神宗朝任淮南地方官的邵緝親眼目睹這一幕,心中嘖嘖稱奇,專門以此向宋高宗寫信推薦岳飛,稱讚岳飛便是「一國之將」乃至「天下之將」,有雄才偉略,堪負重任。他在信中提到了「一刀驚走十萬兵「,說「(岳飛)嘗以數十騎乘險據要,卻胡虜萬人之軍。又嘗與京城南薰門外,以八九百人,破王善張用二十萬之眾,威震夷夏」。

關於南薰門這一刀的威力,事過多年,岳飛和手下幕僚人談及,猶自心有餘悸,說當時「奮大刀劈之」,萬料不到這一刀威力竟然如此之大,自嘆「人力不至於此,真若有神助之者,某平生之戰類如此。」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00782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