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真實狀況是如何?(圖/趣歷史)
提起古代打仗,大家一定會想到電視劇裡的場景:雙方將領一聲令下,士兵們便開始廝殺。看《三國演義》裡雙方將領單挑的場景,許多人會想,直接暗中安排好弓箭手,把陣前的張飛和關羽這些將領亂箭射死不就不戰而勝了?事實上,古代戰爭中單挑不能說完全不存在,但也確實是極少有的。
古代戰爭最早是從夏商時期開始的,大致分為三個階段:蠻荒時期、禮樂時期、戰爭時期。蠻荒時期是指商及以前,主要是部落之間的戰爭,戰爭行為就是互毆,沒有什麼規則,處於一種落後的狀態。
布兵排陣(圖/趣歷史)
禮樂時期的戰爭更注重於儀式,舉例:A國要向B國開戰,那麼A國首先要寫一封公開信,意思就是你在某某方面違背周天子之意,我要代替周天子懲罰你。然後約好某月某日在某地相見,B國到兩軍相見的那天,先擺兵布陣,然後敲鼓開打。打完也不追擊點到為止,所以一般沒有什麼慘重的傷亡。有人說這個時期的戰爭就像兩個諸侯國之間的娛樂一樣,只是一種形式。
進入戰爭時期,打仗就變成真正的戰爭,我們提到的古代戰爭一般都指的是戰爭時期及以後,戰爭時期之後戰爭形式基本也就定型。我們看電視劇中打仗的場景一般也都是戰爭時期或者之後,但是不要被迷惑了,真實的情況絕非是那樣的。
戰爭時期紀律嚴謹(圖/趣歷史)
戰國時期之後的戰爭開始注重戰術和陣法,軍隊也有了嚴明的紀律性。很多人認為所謂的陣法戰術都是假的。但事實是古代人對陣法戰術的研究甚至讓現代人都嘆為觀止,這一點你看過《孫子兵法》就會明白。
打仗講究的是戰略戰術,戰略是大方向,戰術則是臨場指揮,陣法大致是方陣和圓陣,方陣用來進攻,圓陣用來防禦。古代的一支軍隊是由很多個方陣或者圓陣組成的,打仗的時候,這些小陣再組成一個宏觀的大陣型,士兵們則是結陣進行戰鬥。
死傷最慘是發生在踐踏潰散之時(圖/趣歷史)
戰鬥中每個士兵都各司其職,有人負責攻擊有人負責防禦,靠的就是團結的力量,一兩根長矛捅你能擋開,那麼七八根十幾根呢?其實在這種作戰模式下,真正的戰鬥傷亡率是很低的,可能幾萬人作戰,在實際戰鬥中也就幾千人傷亡,那麼絕大部分傷亡發生在哪裡呢?答案是潰散途中,一旦有一方處於劣勢,士兵失去戰意,就會向一窩蜂一樣逃跑,正所謂兵敗如山倒,就會發生踩踏、自相殘殺等現象,這時候的傷亡才是毀滅性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