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逼婚 ? 現代社會的錯

還有不少人,天真地以為在交友App上可以找到同樣正覓尋真愛的男人,然後十次有十次都只是找到尋覓性愛的狗公。情況可以極之惡劣、結局可以非常不堪。看得人很是心酸。 ...

老娘今年26歲。

雖則我愛自稱「老娘」,但老老實實,我一點都不覺得自己老。跟我同年的女性朋友,常說自己「『已經』26歲了」,但我說「我『只是』26歲」。而往後講自己的年紀時,我亦將一直用「只是」而非「已經」。

「已經」,表示你覺得自己差不多完了;而「只是」,代表你覺得才剛開始。其實這與到底幾歲無關,而與一個人對自己人生發展的態度有關。

我認為自己的人生還在發展階段,尚有很多想嘗試的、需經歷的,以及要思考的。而我更相信自己在往後的日子,不論十年後、廿年後還是五十年後,也將一直保有這樣的想法。

不過我很明白,為何那麼多女性都在25歲左右開始憂慮及心慌。無他,社會的而且確在不斷向女性無形地施加著某種壓力。過了某個年紀而未婚,是會被歧視及嘲諷的。從舊時的「賣淨蔗」、「籮底橙」、「老姑婆」,到今日的「剩女」,說明了香港社會的風氣及想法,時至今日依然那麼迂腐老土,沒多大進步。

社會所施加的壓力還不算很直接,更直接更近距離的,是你那些多事的親戚、鄰居,還有你的父母,甚至你的同齡朋友。

三姑六婆及B座陳太每次見到你,都要問你為何未婚。父母每隔一頭半個月,也要旁敲側擊地問你感情狀況。未有男友,就起勢地狂催你快點找一個。有男友,又起勢狂催你與男友快點結婚。連你的朋友,都開始「擔心」你,刻意向你介紹異性,叫你「降低要求」。

這一切,就是「逼婚」了。隨著年齡的上升,將有愈來愈多根本與你毫不相干的人不停地向你逼婚,而且逼得愈來愈緊。

我才不過26,已被逼婚了一、兩年。可想而知一個年過30的女性,是受了多久及多大的壓力。唉,陰公。

不過,說到底,只要一個人的自我意識及意志夠強,那麼就算外界施予多大的壓力,都壓不到這個人。

可惜的是,很多女性就是意識及意志都不夠堅強。在各種外界壓迫下,她們竟漸漸開始自己壓迫自己。

因此,產生了最最最可怕的一種逼婚,就是「自我逼婚」。

身邊許多的女性友人,都有種迫切的神色,心急如焚地要找個「如意郎君」速速成婚。後來總是慢慢地變成只要「郎君」即可,並非「如意」都算鬼數,是但求其、將就將就、Okay Okay!可以看得出,她們已把自己視為真正的「籮底橙」、「賣淨蔗」,自我割價促銷。唉,可悲可悲。

還有不少人,天真地以為在交友App上可以找到同樣正覓尋真愛的男人,然後十次有十次都只是找到尋覓性愛的狗公。情況可以極之惡劣、結局可以非常不堪。看得人很是心酸。

雖說香港是個摩登大城市,這裡卻有極多外表非常摩登但想法異常落後的女性。她們對於人生及婚姻的觀念,其實與落後地區中的女性並無太大分別。

歸根究底,自我逼婚的女性都是無法擺脫「憑異性的認同去證明自我價值」的這種悲哀心理。「嫁得出」,是她們證明自己、鞏固自信的方式。但這都不過彰顯了一個事實:這些女性並不相信自己的獨立價值,或是不打算以結婚以外的方式去建築自己的人生。

我並不是叫女人們都不要結婚,也不是說結婚就等於缺乏自我,更不是說不結婚就很有型。我只是認為,在做很多的人生選擇上,都一定要先深思熟慮,想想到底這是否自己真正的需要,又是否適合自己,切忌別人說甚麼你又說甚麼、別人做甚麼你又做甚麼。而婚姻是人生中很大的一個決定,絕對有必要非常認真謹慎地及早思考。

一個人生命中有極多的不幸都是源於不加思索盲目地隨波逐流。我從小到大實在看到太多為結婚而結婚所造成的人生悲劇,正正都是由於「人『一定』要結婚」這種說法在主流社會中過於普及。於是很多人想都沒想就接受了、深信了。不止是上一代如此信奉著,其實至今依然差不了多少。

請注意很重要的一點:那些很起勁地叫你結婚的人,在你日後遇上婚姻問題時,是不會幫到一丁點忙的,當中包括你的父母。一切都只會由你自己承受。今日他們叫得很響、催得很急、逼得很緊,但他日不會亦無力為你的婚姻負任何的責。

所以,別再管他人口中所謂婚姻是「必須」,而是認清婚姻只是「選擇」。結婚與否不應受他人的說法主宰,亦不需向他人解釋或交待。

任社會、父母、親友如何逼你都好,最重要的是,萬勿逼害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6/node81829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