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上,一條新鮮熱火的拒絕理由橫空出世:不想和你有夫妻相。「女神」表示:「你人挺好的,性格也好,我也不是很看重外表,但是聽說兩個人在一起以後會越長越像,所以……」
真的有夫妻相嗎?
在討論婚姻問題的各種書籍、文章、笑話、愛情喜劇等讀物中,您總會發現一些相似的觀點,其中最普遍的就是「長期生活在一起的夫妻會有夫妻相」。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發現很多夫妻或情侶長得很相似。
在一起生活幾十年並且婚姻美滿的夫妻會出現一種有趣的現象。他們之間長期的和諧關係似乎會在他們臉上留下印記:他們的容貌會越來越相似,顯然這是長年累月共同的情感體驗對面部肌肉影響的結果。每一種情感都會放鬆或者收緊某些特定的面部肌肉,因此當夫妻一起微笑或者皺眉的時候,他們的面部肌肉也在做著同樣的運動。這樣他們就會逐漸形成相似的面部曲線、皺紋等,因此會越來越相像。
在一項研究中,科學家請志願者觀察夫妻雙方的兩組照片,一組是在結婚典禮上拍的,另外一組是結婚25年後拍的,然後請志願者找出那些長相相似的夫妻。研究結果顯示,夫妻不僅會越長越像,而且他們面部的相似程度與婚姻的美滿程度成正比。
從某種意義上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夫妻或者戀人會不知不覺地「雕刻」對方,通過無數次的交流改變對方的特徵。一些科學家認為,配偶的這種改變往往是朝著自己所希望的理想方向發展。我們把這種夫妻雙方彼此影響、彼此改變的現象稱為「米開朗基羅現象」。
那為何會有夫妻相呢?
共同生活讓夫妻日趨相似
首先,人的生活經歷最終會從身體特徵上反應出來。愉快愛笑的人,臉部肌肉經常運動,因此臉上會出現一些笑紋。一對老年夫婦多年的生活經歷,不論愉快與否,都會反映在他們的臉上。夫妻同吃同住,彼此了解,感情日深,心心相印。一個人往往會不自覺地模仿另一個人說話辦事的臉部表情和動作,天長日久,潛移默化,臉部肌肉運動規律互相補充,向對方的方向發展,形成了一種自然習慣,產生了心理學上所說的「無聲移情效應」。
這種「情同一體」就促進了臉部肌肉神經模仿運動的自身感應,使容貌發生修正,甚至連眼角皺紋的變化、臉部輪廓、鼻子和嘴角等,都慢慢地相似起來。同時,夫妻間長期接吻、擁抱、性生活的和諧等滿足皮膚飢餓的行動,也對夫妻面貌相似過程起到了加速作用。兩人生活在一起的時間越長,相似度會越高。
密西根大學的心理學家 Robert Zajonc 做了一個實驗來驗證這個現象。他通過分析比較情侶剛認識的時候和相處25年後的照片,得出了情侶的確長得越來越像的結論。而且相處得愉快的夫妻長得會更相像。
除此之外,基因對「夫妻相」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就比如親密的父女關係常常會導致女兒最終嫁給和她的父親相似的男性;母子情深也會使得兒子更傾向於選擇具有跟媽媽相似品質的伴侶。而基因相似的夫妻,婚姻通常會比較幸福。這樣的家庭很少會出現不和諧的事件,白頭到老的成功率也更高。
我們喜歡和我們相似的人
英國St Andrews大學心理學系教授Penton-Voak曾將幾名參與測試者的照片PS成異性,並讓大家在眾多照片中評估哪些臉孔最具吸引力,結果這些人不約而同地選中了自己被電腦修飾成異性的照片。
我們都喜歡和自己長得像的人,因為他們往往和我們具有相似的性格特點。加拿大韋仕敦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的一名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在選擇朋友或戀愛對象時,遺傳基因的相似性在選擇標準中占有三分之一的權重。人們通常會下意識地認為,和與自己基因特徵相似的人相處起來可能會更融洽,因此人們在找朋友、挑選丈夫或妻子時,會尋找一些暗示著基因相似的線索--比如體貌上或者性格上的相似點。
針對這個問題,美國的一家雜誌社曾經也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相比較和自己的相似度在11%、22%和33%的人,人們更喜歡與自己的相似度為22%的人結合。
實際上,這樣找對象也就是都想找和自己條件差不多的,就比如說自己高個子也想找一個高個子結婚。
其次,從進化角度來看,人們如果選擇和自己相似程度太大的伴侶,就會面臨近親結婚的風險;而相似度太小的話,又會面臨被拒絕的尷尬;所以和自己相似度為22%的伴侶,才是最佳拍檔。
人們從擇偶開始就決定了「夫妻相」的存在
1、性印記
由幾所大學共同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女性更喜歡像她們父親那樣的男性,甚至連沒有血緣關係的養女也有同樣的偏好。參與此項研究的匈牙利佩奇大學(University of Pecs)的研究人員 塔馬斯-伯瑞斯科(Tamas Bereczkei)把這一現象稱為「性印記」。也就是說,女性往往以她們的父親為標準,來選擇她們未來的伴侶。研究還發現,親密的父女關係常常會導致女兒最終嫁給和她們的父親相似的男性。同樣,與女兒關係親密的父親也往往會為女兒樹立一個模範丈夫的形象,這也是我們所說的「性印記」。人們一開始的擇偶選擇就決定了「夫妻相」的存在。
2、俄狄浦斯情結
「性印記」在弗洛伊德這裡被稱為「俄狄浦斯情結」。他認為兒童成長到4~5歲的時候,會產生戀母戀父情結,父母往往成為自己心目中的偶像,男孩會幻想將來娶母親為妻(找媽型),而女孩會幻想長大後嫁給父親(找爸型),這種情結也會影響到成年後對伴侶的選擇。因為自己的相貌定然和父母相似,那麼在看到與自己有夫妻相的人時,就會覺得TA像自己父母,從而產生好感。
3、配偶辨識機制
在上文提出「性印記」的塔馬斯先森又指出,人們潛意識裡有個「配偶辨識機制」。通常情況下不被注意,而在潛意識裡依據與自己的相似性來選擇配偶。外貌相像的夫妻,擁有相同優良基因的可能性更大,對於優生有一定益處。從心理學上說,配偶辨識機制也服從相似性吸引的規律。
相似性吸引規律是說,其實內心裡人們都喜歡自己,哪怕自己不夠美麗;看到與自己相似的人,也會覺得熟悉,似曾相識的感覺,就習慣傾向於對TA的認可。於是,從婚姻「匹配假設」出發,人們也就容易選擇外貌相似的人做伴侶,這便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的道理。
如何找對象成功率更高?
總而言之,基因相似和共同的生活經歷是夫妻長相類似的重要原因。人們總是希望找一個與自己相像、與自己身邊的模範丈夫(模範妻子)相像的伴侶,但同時也想找個能一起白頭到老、相濡以沫的伴侶。
所以,今後除了要靠星座、血型、興趣愛好、家世背景等條件來篩選完美對象外,我們還可以再加上「看臉」這一條,不過不是看對方是否貌美如花、帥氣逼人,而是看Ta是否擁有一張和你神似的「夫妻臉」。
而巧合的是,當與愛人一起經歷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之後,人們會驚奇地發現自己竟然真的與愛人越來越像!
好文章在↥ 點擊這↥ 謝謝點贊✓分享自由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