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農村母親的智慧:「兒女都一樣,我從未想過要占女兒的便宜」

Katie L ...| 2019-11-16| 檢舉
60歲農村母親的智慧:「兒女都一樣,我從未想過要占女兒的便宜」

​01

我們村有個王大娘,是一個特別幸福的老人。

她心態很好,經常是笑呵呵地,在村子裡的人緣也不錯。別人家婆婆到了60歲還在為兒孫忙活著,而王大娘的兒女們是希望她能有自己的生活。王大娘喜歡打麻將,但不會痴迷,就是讓自己動動腦筋,兒女們會拿她逗趣兒:「呦,又去打牌了,這次贏了多少,你還挺厲害的嘛。」

但凡是兒女們打電話過來,單從王大娘的臉上,你就可以看出她有多幸福。

王大娘這個人很特別,她不是一般的女人,怎麼個特別法?我們不妨來仔細看一看。

國慶節的時候,王大娘的兩個女兒從城市裡帶著孩子回到家中。二女兒才不過待了四天,然後就得匆匆離開,離別時一陣傷感,王大娘倒是沒什麼傷心的:「現在那麼方便,想見你電話視頻就好了,不是已經見到了嗎?都那麼大了,可別覺得離不開媽,回來看看就好,沒事的。」

三女兒找的對象是同市的,然後就得兩邊跑,在娘家待了三天後也得回婆家住。王大娘抱著小外孫好一陣親,又安慰三女兒道:「好了,你看,回來就是這樣,匆匆幾天而已。你們長大了,有自己的家就得往外走,沒什麼好想家的。」

王大娘心態特別好,她就是希望兒女們能過得好,從不把他們綁在自己身邊。在她看來,兒孫自有兒孫福,你當媽的得該放手就放手。

或許就是因為王大娘的這份灑脫,兒女們對她都很是孝順,跟她是一種閨蜜或好哥們的關係,都是兒女們主動打電話過來,她自己都很少主動給兒女們電話。

他們之間的親情,是兒女們主動跟她親近,沒有壓力,很為之自然。

三女兒走的時候,從兜里掏出2000塊給她,王大娘一驚:「我都說了,我不要你的錢。」「你說不要就不要啊,我現在掙得還可以,這錢就是孝敬你的。」女兒硬把錢往王大娘兜里塞,她也是樂到不行:「好好好,收了你這份好心意。」

王大娘今年60歲,在她看來自己還沒到養老的年紀,所以她不會主動給兒女們要錢。幾個兒女給她錢也都是隨自己的意思,主動給。三女兒在城市裡工作,掙得還不錯,然後也會多想著孝敬她。給的錢不多,但是對於王大娘來說足夠了。她很自立,自己種個地一年掙得也夠花了,女兒給的錢是錦上添花,是用來表達孝心的。

就憑王大娘跟幾個兒女的關係,她不會少錢花,因為孩子們都很懂事,也會主動給,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親近,是孩子對於父母的感恩以及主動的回饋。

60歲農村母親的智慧:「兒女都一樣,我從未想過要占女兒的便宜」

​02

寫到這,可能你會問,王大娘怎麼會有三女兒?畢竟照她的年紀算,那個時候計劃生育很嚴格,應該不能有那麼多孩子。

這個要結合王大娘生活的地方說起。要注意是農村,雖然當時嚴格,但若是生了孩子,交罰款便行。計劃生育有的時候嚴格,但未必每年都嚴格,而且當時農村的重男輕女思想很嚴重,王大娘也是被迫才生了那麼多孩子。

王大娘頭胎是兒子,原本想再要一個兒子,誰知下面全是三個女兒。生完第四個,王大娘說什麼都不生了,就養這四個孩子,同時也得好好的養。因為有四個孩子,王大娘吃了很多苦,沒法子,自己挖的坑得自己填,沒什麼好抱怨的,孩子來到這個世上,你就得對她負責。

別看王大娘60歲,但是她識字,她小時候還是上過學的,只不過條件特別艱苦。

因為是在農村裡,再加上父母的思想影響,雖然她上了學也識字但是也未能逃過到了年紀就得嫁人。她那個年代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所謂結婚不過是媒人介紹,然後見一面看沒啥意見就可以結婚了。

王大娘嫁的男人心不壞,但是屬於不會疼女人,很孝順,也有點「媽寶」。這也就導致王大娘在婚姻里受了很多委屈,為什麼會生那麼多孩子?當時也有來自婆婆跟老公的壓力。那個時候你沒辦法為自己做主,也就得認命不認性好好地活。

丈夫曾勸說她把小女兒送人,王大娘不捨得給攔了下來:「我的孩子我會好好養,絕不會送人。哪怕我自己吃不上也會讓他們吃飯,不會餓著他們。」

年輕時候的王大娘過得有多苦,四個孩子自己拉扯大,還得下地幹活,懷孕坐月子自己照顧自己。還得照顧好家裡,婆婆不幫忙,她一個人全擔著。更多時候,是她自己一個人撐過來,你有什麼法子呢?抱怨嗎?已經是這種情況,必須得努力生活才能改變現狀。不管遭遇多麼大的困難,她都是讓自己好好的活,而不是破罐子破摔。

王大娘相信,人生會遇到很多坎坷,但是只要你不服輸,就一定能熬得過去,不就是日子難過一些嗎?在她看來,沒什麼大不了。

人家都是女人撐起了半邊天,而在她的家裡,她自己撐起了整片天,丈夫多半是坐享其成。

60歲農村母親的智慧:「兒女都一樣,我從未想過要占女兒的便宜」

​03

婆婆指望不上,王大娘索性就搬了出去,「自立門戶」。四個孩子是怎麼帶大的,實在撐不住就讓娘家幫幫忙,但多半是自己一個人扛著。畢竟丈夫是屬於連抱孩子都不會的人。帶大了老大老二,大女兒從三歲開始就帶兩個妹妹,可以說就這樣「受」大了,「熬」大了。

幾個孩子倒是很懂事,老大是兒子是受寵的,但是三個女兒特別聽話。小女兒四歲的時候就跟著王大娘下地幹活。那時候王大娘特別厲害,經常領著三個女兒下地幹活,很是壯觀。二女兒小女兒偷懶,不想幹活,王大娘就說她們:「不想幹活,不想當農村人,不想出苦力,那你就得好好讀書。你要是自己不爭氣,沒能力,將來你還就只能一輩子待在農村。」

那個時候干農活很苦,一年四季就過年的時候能清閒。要鋤草要掐棉花丁,要種棉花,要捉蟲,要撿麥穗,要剝棉花,反正是很多瑣碎的農活。尤其是當時全部都是靠人力,十幾畝地全部都是自己干,一年四季有干不完的活。

大兒子受寵不好好讀書,但是三個女兒都很爭氣,特別怕幹活兒。因為怕,然後讀書不得不特別努力;因為怕,特別害怕自己會留在農村;因為怕,讓自己很努力,不敢懈怠。

三個女兒讀書有多努力?人家的小孩是不想讀書,她們是使了勁的學,上初中的時候就開始點蠟燭學習到十一二點,特別知道吃苦。很用功,成績也都不錯,然後都順利地上了高中。

但是在上了高中之後,那時候農村裡打工開始流行。王大娘的丈夫想讓三個女兒輟學打工,愣是被王大娘當場攔了下來:「我的女兒我做主,我這人從來就不會占女兒的便宜。我女兒讀書厲害我也覺得驕傲,即便是砸鍋賣鐵也得讓她們讀書。她們有這個能力,我為什麼不供?」

女人們也沒有辜負她的苦心,相繼考上了很不錯的大學。那時候,一個村能有一個大學生就是好的,她們家出了三個。當然會壓力很大,三個女兒是怎麼把書都下來的,學費是助學貸款,生活費多半是靠自己打工掙來的。

三個女兒讀大學那個時候是王大娘最為艱難的,她能掙幾個錢,但好在孩子們懂得體諒她也特別省吃儉用,然後算是熬了過來。

打從女兒們一畢業,日子就好過多了。女兒們畢業後沒有跟家裡要過一分錢,反倒知道給王大娘買衣服。王大娘每次都說,買什麼,有什麼好買的,我什麼都不缺,你們不容易要顧著自己。

60歲農村母親的智慧:「兒女都一樣,我從未想過要占女兒的便宜」

​04

女人肯自立也特別努力,日子就不會過得太差。

女兒們的工作都很好,王大娘日子也漸漸過的好了起來。兒子是最讓她操心的,也是花錢最多的,但所幸也是個明白人,不會給王大娘找很大麻煩。兒媳婦人也不錯,日子過得倒也很明快。

很讓人奇怪,王大娘有三個女兒,但是她從來沒擔心過女兒的婚事。人家都著急姑娘嫁不出去,她不這麼覺得,反而說:「我姑娘人那麼好,長得也不錯,怎麼會嫁不出去。」

女兒們自由戀愛,也有很正確的婚戀觀,找的也不是大富大貴的人家,而是跟她們一樣需要靠自己努力奮鬥的人家。

王大娘對於女兒找對象只有三個要求:第一人品好,第二不能看不起人,第三要自立。

人家都覺得女兒多肯定可以收很多彩禮,可是王大娘沒有收什麼彩禮,也不會特別為難女婿。三個女兒相繼結了婚,象徵性各收了三萬塊的彩禮,王大娘也都是如數給了自己的閨女。我問過王大娘,為什麼沒想著靠女兒賺錢?

王大娘說:「女兒也是你的孩子,你憑什麼搜刮女兒占女兒的便宜,父母再怎麼偏袒孩子都不能如此。兒子女兒都一樣,我養他們從來不是為了從他們身上得到什麼,而是因為我要負這個責任。」

王大娘後來經濟上好轉了,但還是很自立,仍然在幹活兒掙點錢。王大娘不但沒有要閨女的彩禮錢,而且三個女兒每人給了她們兩萬塊錢的陪嫁。結婚每個女兒給兩萬,生孩子給一萬,加起來也不少了。

可能你會覺得這個錢給的有點少,但問題是王大娘一年掙不了多少錢。她的意思是,只要我有我會給,要是沒有我也沒法給,我會盡到我的心意,只想讓女兒們能過得好。過得好我就心滿意足。

王大娘的丈夫曾經想「搜刮」女兒的錢給兒子買房子,被王大娘一句否定,「我說的算,憑什麼剋扣女兒的錢,咱們掙的可以給兒子,但是女兒不行。一碼事虧一碼事,即便是借錢也是要還的,而不是給」。

王大娘的這種好心態以及很正的三觀,讓女兒們不得不親近她,她就是女兒們的主心骨,都盼著她好,都想對她好,都想好好的回報她。

從來不存在綁架,也沒有什麼應該不應該,一切的情分都是自願,這就是最好的親情。

「我從不指望靠女兒發家致富,我只希望她們能過得好」,一視同仁,不偏不倚,王大娘這種三觀,才是真正的嫁女兒。

我們可以想像到王大娘以後的晚年生活,她一定會「老有所依」,因為女兒們很自立,一定會發自內心的想要回饋她。女兒過得不錯,自然也不會虧待王大娘。而女兒們有這麼一個善解人意的好母親,自然也會很有出息。

「兒女都一樣,我從未想過要占女兒的便宜。」

這個60歲農村母親的智慧理應給所有父母都提個醒:

你養孩子是讓他們成為獨立人格的人,尊重與理解,同時也自立,你自然也會有好的親情回饋。你養女兒不要想著占女兒的便宜,這才是拎得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6/node216381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