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這句話適合大多數的父母,但對偏心的父母,尤其是重男輕女的父母不適合,他們只愛兒子,就像女兒不是他們的孩子一樣。我老家在一座小城的農村,重男輕女一直都蠻厲害的,不過到了我爸媽這一輩好了很多。但好了很多,不表示就沒有了,我同學玲子,她家就是重男輕女的家庭。
她是家裡的長女,其實在她後面還有2個妹妹的,但被她媽媽知道是女兒之後流掉了。她7歲的時候,她媽媽終於生下了雙胞胎兒子,她的苦日子也開始了。雖說之前過的也不好,但和之後的比起來,之前的日子簡直太幸福了。

我和玲子一般大,我倆從小學到初中都是同學。她成績很好,中考的時候考上了重點高中。但她媽媽不同意她念高中,說家裡條件差,供不起一個丫頭片子念高中,家裡的錢要存著給兒子用的。即使有好心人看不下去,說願意幫著承擔3年的高中費用,她媽媽依然不同意。
還梗著脖子說,光承擔這些費用有啥用,她只要不念我本來就不用出這個錢,除非你能每月給我家錢。畢竟我女兒不念書,每月是能賺錢貼補家用的。大家都被她的無理要求驚到了,這誰能答應,最後玲子到底還是沒念高中。初中畢業後,就去親戚開的廠里幫忙做些零活了。
後來的幾年,她慢慢長大,離開了親戚那裡,開始到處打工。但無一例外,她的工資都被她媽媽要走,剩下一丁點的生活費,她有工作,生活卻過得萬分辛苦。我問過她,你辛苦賺的錢,為什麼都要給你媽媽,你怎麼想的呀。
她說,我媽哭著說,她們倆沒本事,賺不了多少錢,我們是一家人,這2個弟弟,你不幫襯一點誰會幫啊。聽的多了,我也覺得是對的,我現在難一點沒事,我幫著弟弟,幫著家裡,以後我遇上了難處,他們也會幫我的。
最後,她確實遇上了難處,生了大病,能治好,但要一大筆錢,不治好的話,會落下殘疾,影響她以後的婚姻。這個時候,那個曾經說,我們是一家人的媽媽除了抱怨自己命不好,說她沒用,居然生病浪費錢,絲毫沒有出錢給她治病的意思。

她心寒的問她媽媽,自己和弟弟都是她的孩子,她對家裡要比弟弟對家裡好的多,為什麼現在會這樣,你到底有沒有想過我這個女兒的將來。她的這句話換來她媽媽責罵,說她不懂事,說女兒和兒子怎麼比,以後是要兒子養老的,誰家父母過日子不是先緊著兒子來的。
後來她的病是公司老闆借錢給她,同事知道後也湊了錢,算是圓滿,病治好了。她終於醒悟,出院後越發的努力工作,賺錢還債,至於家裡,她就給生活費,多一分都沒有,爸媽生病了,她也照顧也出錢,但不管是哪種,她都只承擔三分之。
不管爸媽是罵她還是和她說好話,她都不妥協。她和我說:不是我這個做女兒的心狠,人心不是一天變涼了,我和這個家所謂的親情,早就被他們一點點的弄沒了。既然你們不愛我,不心疼我,那我也不願意再像當初那般愛你們了。
她算是清醒的早的,但因為是我身邊的事情,所以我以為這就是重男輕女最糟糕的一種情況了。然而不是,我公司的同事,一個比我年長好多歲的姐姐,工資不錯,但穿的很差,吃的就更差了,除了幾套必須要準備的好點衣服撐撐場面,其他的都是地攤上幾十元的衣服。後來才知道是因為她的錢被家人要走了,三十好幾了,還沒有結婚,因為沒有男生願意和她一起承擔這個爛攤子。

後來,她媽媽把她告了,說她讓她弟弟結不了婚,丟人現眼,她也要讓她丟丟人。她媽媽還來公司鬧,去她客戶公司鬧,現在她工作都快要沒了。而原因是,她弟弟要結婚,她只準備了2萬的紅包,弟弟婚房的首付居然沒準備好。她說她真的沒錢,每月發了工資先給家裡打錢,就剩一點自己生活用,這2萬還是自己千辛萬苦省下來的。
可她媽媽說她每月自己留著錢,肯定不止這些,她忘記了自己除了要了工資之外,時不時還會找理由問女兒要錢。這些年來,家裡老房子翻新,新買的家電,無一不是她的錢。可即使這樣,別人夸這個女兒孝順的時候,她媽媽總是會說:我生她養她,她現在做這些都是應該的。
後來她辭職了,總不能因為她自己家裡的事情影響公司吧。辭職後她沒收入,沒錢給家裡,她媽媽和她鬧得更凶了。她去找工作,她媽媽又跟著去搗亂,就這樣,她怎麼能找到工作。就這麼反反覆復,大半年來,她的生活雞飛狗跳的,後來她精神恍惚出了車禍,人沒了。她媽媽哭天喊地不是心疼女兒,而是說還沒給家裡買房呢,怎麼就走了呢。
我不知道別的重男輕女的父母,他們老了之後的生活會怎麼樣。但玲子的爸媽,現在正幫著兒子帶孩子,2個兒子都覺得爸媽偏心另一個,各種吵鬧。所以現在是想盡辦法使喚爸媽,能摳點錢就扣點錢,可以想像的到,這對父母以後的生活不會好過,極有可能兩個兒子在他們老了之後都不會照顧他倆,至少不會盡心照顧。

而我同事的媽媽呢,老了,不能做零活貼補家用了,女兒去世之後,再也沒人給她錢了,也沒人對她噓寒問暖了。兒子結婚後,和兒媳婦兩人在新家過著自己的小日子,這個已經不能幫助自己小家的媽媽,在兒子眼裡已經是個累贅了。還能給口飯吃,聽他兒子在外面大聲嚷嚷,說已經很對得起她了。同事的媽媽有沒有後悔我不知道,可就算後悔,也晚了。
其實我真的想不通,都是自己的孩子,怎麼就眼裡心裡只看的到兒子?沒錯,你們是給了女兒生命,但不能因為這個,不斷索取,去偏心兒子,全然不顧女兒自己的人生。我也想勸這些姑娘們一句:父母生養之恩確實不能忘,也應該要報答。但那些完全不顧你的生活,只知道索取的爸媽,還是不要一味的隱忍,該拒絕的時候就要拒絕,盡到義務就行,不然以後你的人生會一塌糊塗。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6/node209013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