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錢如命的婆婆,為了省錢,連自己的孫子都不要了

情感生活| 2018-12-11| 檢舉

文/顧晚

我是一家三甲醫院的產科護士。

曾經,我覺得產科就是一個迎接新生命的地方,這是一片美好的天地,是每個新生命新希望開始的地方。後來才知道,產科,真不是我想像中的那樣。

其實住在產科病房裡的,每一個人都是重點保護對象,待產的,保胎的,產後觀察的。作為護士,每天接觸了最多的都是這些孕育著下一代的偉大產婦,看見了她們經歷的疼痛,見證了很多新生命的誕生,也見識了各種奇怪的產婦家屬,有溫情的,有奇葩的。

愛錢如命的婆婆,為了省錢,連自己的孫子都不要了

1.重男輕女的奇葩婆婆

李芸是羊水破裂後,才送來醫院辦理住院的。

送李芸來的是她婆婆,李芸的婆婆是從鄉下來城裡照顧李芸的,大字不識一個,所有要簽字的文件,都是李芸自己經手的。

一般羊水破裂後,都是建議產婦躺著的。而因為李芸情況特殊,所以她的資料我們都是拿到病房裡面給她簽字的。後來問了才知道,她老公沒來,是因為婆婆覺得男人陪生孩子不吉利,不讓來。

李芸要進產房時,來了一堆男方親戚在產房外等著,三姑六婆坐滿了產房外的兩排凳子。要找李芸的婆婆拿嬰兒衣服和尿布濕時,叫了一下沒人應答,走出來一看。她正對著走廊窗戶的方向,合掌朝拜,嘴裡念念有詞。

李芸生了個小姑娘。

3.7kg,足月生,有一頭濃密的細軟頭髮。抱出產房的時候,我在產房外叫了李芸家屬,一群人全圍上來了。可是當我說完「女孩,3.7kg」時,所有人馬上都坐回凳子上去了,沒有人要來接手孩子。

我又叫了一遍李芸婆婆,老太太才一臉不情願地起身過來。接過孩子時,還聽她念了一句,生了個賠錢丫頭。

我見到李雲老公,是在次日的早上。

我進產房要給李芸洗傷口時,她丈夫還在陪護床上睡著了。李芸看見我進來時,抬手擦了擦臉頰,眼眶通紅。我剛準備叫醒她老公,李芸阻止了我。

因為側切,李芸縫了好幾針,碘酒接觸上傷口的時候,疼得她哆嗦了一下。傷口洗完後,我看她咬著唇,臉色有點發白,再加上通紅的眼眶,心裡有點難過。

我收拾完工具,給她蓋好被子,輕輕地說了聲:「別哭,對眼睛不好。」

李芸對我扯出一抹笑,說了聲「謝謝」。

回到護士站,和同事說了下。同事說:那個李芸真可憐,早上查房時,她婆婆早上就給送了一桶白粥,擺了個臉色回去了。

李芸是產後第五天出院的。而李芸的婆婆在第二天早上送粥以後,就再也沒來過醫院。

辦理出院那天早上,她到換藥室給傷口拆線,我囑咐她回家要擦洗傷口時,閒聊了一下,她說:婆婆一直盼著我生兒子,懷孕後期弄各種偏方給我吃喝,都被我偷倒掉了。我知道她重男輕女,老人家就是思想陳舊了些,人不壞的。

私下,我們在護士站里偶爾也會聊聊每床產婦的家屬,說到李芸,都為她感到擔心,總覺得她以後的日子不會太好過。雖然只是短暫相處了幾天,幾個輪班的同事都說李芸真的好溫柔。只希望這個善良的姑娘,能被溫和以待。

愛錢如命的婆婆,為了省錢,連自己的孫子都不要了

2.三次入院保胎,都悲劇收場

我們都知道,新生是一種喜悅,但新生也可能是一場悲劇。

林丹是我們產科一個特殊的存在。23歲,初次懷孕,卻三次入院保胎,生生和我們處成了老熟人。

第一次見到林丹,她懷孕三個多月。有輕微出血症狀,入院保胎,據說是因為不小心碰撞造成的。陪林丹來的人是她丈夫,是位打扮很時尚的帥哥。

林丹在醫院住了大半個月。期間林丹的丈夫,除了每天打飯的時候,幾乎都在病房裡待著。每次換藥或者例行巡查時,他都是低著頭玩手機,沒問過林丹的狀況如何,也沒見過他們夫妻間有任何交流。

出院才不到一個月,林丹又一次住進了我們科室,這次陪著來的是林丹的媽媽。

醫生開完醫囑後,我去給林丹做靜脈穿刺。

調完滴注速度後,叮囑林丹臥床休息,保持心情愉悅。阿姨一直問著問題大不大,因為家屬的情緒容易影響到產婦,作為護士,我照常安慰阿姨放寬心,別著急。要知道產婦的心情,對胎兒的影響非常大,保胎期間,輕微的情緒起伏都會產生大影響。

林丹這次在醫院裡住了很久。因為病房是多人間,每一床的家屬之間都會相互閒聊。大家都在問林丹的婆家怎麼沒有來人,問的多了,事情也就慢慢傳開了。

原來,林丹這次會再次先兆流產,是因為發現她丈夫在外頭亂來,爭吵間被她丈夫推倒的。而這個男人,卻連來看一下都沒有。

林丹第三次住進產科的時候,我們都傻了。臉上,手臂上都帶著傷,一看就是被打的,而這離她上次出院,才不到一星期。

林丹入院時情況有點不樂觀,她被安排在護士站對面的病房裡。當班的醫生在值班室里說,23床產婦這胎估計保不住了,才26周多,生下來救活的幾率也不大,這家人真是神了。

要知道,作為醫務人員,特別是產科的,不到萬不得已,都是說不出這樣的話來的。

我們都知道,這次的情況不好,林丹的媽媽也知道。她來護士站問了很多問題,包括放棄這個孩子,因為聯繫不上林丹的丈夫,她不知道該怎麼辦?

林丹的孩子是在下午三點多出生的。

是個女孩,孩子的體重不到1kg,皮膚都還是透明的,連血管都看得到,腳掌都沒有成人的指關節大,孩子閉著眼睛,連哭聲都沒有。作為護士,我也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

因為孩子搶救的意義不大,林丹含淚簽署了放棄治療同意書。

這個孩子沒像一般早產的新生兒一樣住進暖箱,而是被包著抱回林丹住的病房,當我把孩子交到林丹媽媽手上時,聽到阿姨低低的抽泣聲,我心裡一陣酸澀。

產科不同其他科室那樣,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新生,是希望。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是開心和喜悅的。像林丹這樣的也有,不過占比很小,一旦遇上,真的會很難過。

當天晚上,林丹的媽媽帶來了一個人,說是林丹的婆婆。

她的到來,卻引發了一場爭吵。原本安靜的病房內,沒多久就傳出了哭泣聲和爭吵聲,引得其他病房的家屬都跑來圍觀,堵得護士站都無法進出。

我和一位同事一起疏散了圍觀的人。

病房裡,一直以來都沉默著的林丹坐在孩子邊上哭泣,她的媽媽和婆婆還在爭執不休。

而爭吵的內容,是婆家提出了離婚。林丹的媽媽大聲指責對方太過分,孕期出.軌,現在孩子早產沒辦法搶救,自己的女兒還在醫院裡,他們就提出要離婚。

我們不是當事人,只能委婉勸說,這樣爭吵讓那麼多人圍觀不好看。

林丹的婆婆才走過去,看了放在床上的孩子一眼,說,反正也這樣了,你們看著處理了。這邊的醫藥費我們會承擔,離婚的事等出院了再說。

林丹的婆婆走了後,我們也就回了護士站,對於林丹的遭遇,我們只能表示同情。

第二天我還是輪夜班,等我上班的時候,23床已經住進了另一位待產孕媽媽。據同事說,白天的時候,林丹的媽媽就辦理了出院手續,帶著林丹和那個孩子回去了。

其實我們都知道,這個孩子各方面機能都發育不成熟,活不了幾天。她只能在這個世界短暫的路過,可能連睜開眼看看這個世界的機會都沒有,就會離去。

我不知道林丹後面的生活會是怎麼樣的,只能遙祝她一切都好。

愛錢如命的婆婆,為了省錢,連自己的孫子都不要了

3.錢比人重要的產婦家屬

陳燕是婦產科門診,直接安排進來住院保胎的,孕期剛滿36周,見紅,先兆流產。特殊的是,陳燕本身還是個甲亢患者,早產幾率很大。

下午內分泌科的主任過來,和主任醫師一起給陳燕做了診查,還特別交代我們要留意陳燕的情況 ,有腹痛要及時彙報。

當天晚上陳燕就出現腹痛的症狀,值班醫生檢查後回來開了張單子,說讓家屬去兒童醫院買一針「珂立蘇」,這是一種用於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症的藥,需要冷藏儲存,我們當地只有兒童醫院有備藥。

我在病房門口碰見了陳燕的丈夫和婆婆,把紙條給了他,說讓他趕緊去兒童醫院買藥。結果陳燕的婆婆聽到一針藥要三千多,當場就把紙條給撕了,說我生了兩個孩子,也沒見過孩子還沒生就要先買藥的。

我著急又無奈,醫生叫買藥是因為陳燕的孩子早產的可能性很大,萬一新生兒的肺部發育不成熟,這個相當於救命。看陳燕的丈夫沒有反應,我把他叫到了值班室,醫生給他講了很多這個藥的重要性,他說他回去了和他媽媽商量下。

醫生只能同意。

可是,等我再一次去病房給陳燕做檢查的時候,出來卻在走廊聽到陳燕的丈夫和婆婆在商量流掉孩子的事。我一驚,開什麼玩笑,這都懷孕36周了,馬上就8個月了,這會不要孩子,這不是拿孕婦的生命開玩笑嘛。

當天晚上12點多,陳燕開始出現陣痛。在檢查室里,值班醫生說宮口已經開了一指,保不住了,做好生產準備的時候。陳燕的婆婆直接說了句:這孩子我們不要了。

陳燕整個人都傻了,我們的值班醫生很生氣地回了一句:這是一條生命,你以為是你說不要。就不要的嗎?

陳燕是凌晨四點多被送進產房的。

這不是一場普通的產子手術,可能伴隨產生的新生兒窒息,產婦產後甲亢危象。除了我們產科的醫生護士,還有內分泌科和新生兒科的醫生都來了。

我叫來陳燕的丈夫簽了多份可能產生的危險情況告知書。對於他們沒有買「珂立蘇」我很不解,就多嘴問了一下。陳燕的丈夫小聲的說了句:沒錢,我們家的經濟歸我媽管。

陳燕生了個兒子。2kg,早產的低體重兒,一出生就被送往新生兒監護室。我從產房內出來找家屬的時候,同事告知我,家屬都跟著孩子去了新生兒科。

留在產房觀察的陳燕,見我進來,說:「我很冷,能不能先給我拿床被子。」我心想,這家屬怎麼這樣?說不要孩子的是他們,這會卻只顧孩子不管產婦了。當然,我不敢對陳燕說,不然她得多傷心。

我拿了床被子給陳燕蓋上,想著安慰安慰她,卻不知道如何開口。

原本以為,只是陳燕的婆家人是這樣的。可到了早上去病房給陳燕送甲亢藥的時候,聽到陳燕的親媽在說:都是因為你,自己的身體都看不好,好好一個男孩子都給弄得還住什麼保溫箱,你知道這要花多少錢嗎?

我看著陳燕吃了藥後,就回了護士站,心裡有點憤憤不平,這是怎樣一家人,一個個張口閉口都是錢,錢難道就比命重要嗎?護士長說,等你工作久了,你就知道,這醫院裡,無論多匪夷所思的事情都會有。

陳燕三天後就出院了。

而新生兒科那邊,卻給我們傳來了更刷新三觀的事情:原來陳燕的婆婆嫌孩子住恆溫箱太貴,住了五天就堅持不住了;醫生安排給孩子做腦CT排除腦損傷,也被拒絕了;按規定,早產低體重兒起碼得在醫院觀察到孩子體重達到2.5kg以上,可是他們卻簽署知情同意書,執意出院了。

醫院,是一個天天上演著生老病死的地方。產科,是生命開始的地方,是美好希望的開端,卻也有很多讓人直面人性的醜陋事情。

在醫院工作這幾年,好幾千個孩子在這期間出生。當然,大部分都是溫馨喜悅的,講了三個比較讓人記憶深刻的事例,只是想說,女人懷孕生子真的不容易。希望每個家庭都能關注產婦身體與心理健康,給產婦更多的關心與愛護。

更希望我們所有女人在生孩子之前,都能夠經濟獨立,只有這樣,關鍵時刻,才會不那麼遺憾,不那麼無奈!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6/node197770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