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不足即中醫學中的氣虛和血虛。氣血不足的結果會導致臟腑功能的減退,引起早衰。氣虛即臟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氣虛則畏寒肢冷、自汗、頭暈耳鳴、精神萎靡、疲倦無力、心悸氣短、發育遲緩。血虛可見面色無華萎黃、皮膚乾燥、毛髮枯萎、指甲乾裂、視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夢、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氣血不足屬氣血同病。氣血虧虛則會形體失養,以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面色淡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唇甲色淡、心悸失眠、舌淡脈弱等為常見證候。
對於女人來說,氣血不足對身體的影響會更大。那麼氣血不足有什麼表現呢?
看眼睛
主要看眼睛的色澤和清澈度。眼睛清澈明亮、神采奕奕,說明氣血充足;眼白的顏色混濁、發黃,就表明肝臟氣血不足;眼白與肺和大腸的關係密切,如果眼白有血絲,多為肺部和大腸有熱;眼袋很大則說明脾虛;眼睛乾澀、眼皮沉重,也代表氣血不足;如果兩目呆滯,晦暗無光,是氣血衰竭的表現。
看耳朵
耳朵是人體的縮影,幾乎所有臟器的變化都能從耳朵上表現出來,其中關係最密切的就是腎。人常說「耳朵大有福」,耳朵厚大的人,是腎氣充足的表現;耳朵薄而小的人,多為腎氣虧虛。耳朵較大,柔軟,肉多骨少,耳垂飽滿,表明這個人先天的營養狀況很好;耳朵偏小,僵硬,肉少骨多,耳垂薄,代表這人的體質屬於先天不足。
除了看耳朵的形態還要看後天的情況,主要看色澤、有無斑點、有無疼痛。假如呈淡淡的粉紅色、有光澤、無斑點、無皺紋、飽滿則代表氣血充足。而暗淡、無光澤代表氣血已經下降。
看頭髮
頭髮與肝、腎有密切的關係。肝血充分,頭髮就能有充足的供血;腎中精氣是人體的根本,頭髮的生長、健康狀態的維持都與腎密切相關。頭髮變白是肝血腎氣衰落的表現;但有些青少年短時間內出現白髮,且伴有脾氣不好、容易發火,多是因為肝鬱血熱;如果伴有睡眠不足、腰膝無力、耳鳴,則是腎氣不足的信號。
如果出現大量脫落,而且頭髮越來越稀疏,就要警惕整個身體的氣血問題。頭髮油膩,則說明脾肺不和,脾的氣太過,肺的氣又虛,就會出現頭油過多的現象。頭髮的生長速度跟肝血相關,如果肝血不足,頭髮長得慢、易乾枯。
看手
如果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細細的,都代表氣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飽滿,肉多有彈性,則說明氣血充足。手掌厚而有力,富有彈性,一般為氣血充沛,體質強壯;如果手掌厚而無力,彈性差,多為精力欠佳,疲勞乏力。手掌軟細薄而無力,多精力衰退,體弱多病。
如果手指上沒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說明人體內寒氣重、氣血不足。手的溫度是人體氣血的直接表現。氣血充足則手總是溫暖的,而如果手心偏熱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則都是氣血不足。
看睡眠
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勻,一覺睡到自然醒,表示氣血很足;而入睡困難,易驚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嚕的人都是血虧。
看牙齦
牙齦萎縮代表氣血不足,只要發現牙齒的縫隙變大了,食物越來越輕易塞在牙縫裡,就要注重了,說明你的身體已在走下坡路。
那麼氣血不足怎麼補?
1、黑芝麻
中醫認為,芝麻入肝、腎、肺、脾經,有補血明目、生精通乳、益肝養發的功效。食用芝麻,可以促進腎生血、肝藏血和脾統血的功能。
2、魚膠
魚膠也有補氣血、養容顏的絕佳效果,對於氣血不足、神疲體倦、肌膚不澤、面部皺紋者都有幫助。
3、烏雞
在古代,烏雞曾經被做成藥品專供皇后或是妃子們調經、潤膚、抗衰老用,具有很好的補血養陰功效,煲湯是不錯的選擇。
4、當歸
當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他具有很好的補氣血的作用,如果和黃芪搭配之後效果更好。
5、蘿蔔乾
蘿蔔乾是非常有益的蔬菜,也是最不起眼最便宜卻是最好的養生蔬菜,因為它所含的維生素B極為豐富,鐵質含量很高,它的鐵質含量除了金針菜之外超過一切食物。
6、紅豆
紅豆有活血排膿、清熱解毒的作用,還有利水退腫的功效,能幫你解決水腫發胖的困擾。至於營養價值方面,紅豆富含維生素B1、B2、蛋白質和多種礦物質,補血功能強大。
7、紅棗
紅棗是眾所周知的補氣養血聖品。它含有蛋白質、脂肪、醣類、有機酸、維生素A、維生素C、礦物質鈣等多種胺基酸和營養成份,而且物美價廉,既可以熬粥煲湯,還可以直接食用。
8、葡萄
葡萄味甘酸、性平,歸脾、肺、腎經。常吃有補氣血,強筋骨,利小便。宜於血虛便秘,脾虛食少,脾虛。
9、南瓜
被清代名醫陳修園讚譽為「補血之妙品」的南瓜,富含植物性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必需胺基酸,鈣,鋅,鐵,鈷,磷等等,其中,鈷是構成維生素B12的的重要成分之一,可以幫助血液中的紅血球正常運作;鋅則會直接影響成熟紅血球的功能;鐵質則是製造血紅蛋白的基本微量元素食之,全都是補血的優良營養素。
女人補氣血的禁忌有哪些?
1、儘量採用食補,俗話說得好「是藥三分毒」。正常我們人體每天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只要通過「吃」就可以解決,不要挑食,所有的食材都基本上對人體有益。
2、女性經期、孕產期不宜補氣女性經期、孕產期,因為失血較多,特別需要額外的補血來彌補消耗,此時,確不宜同時補氣,因為補氣會讓女性感覺燥熱,所以女性經期、孕產期不宜補氣,適合補血。
3、氣血儘量分開補,氣血分開補既有利於更好的吸收,也有利於降低因補氣過多而導致的副作用,最好是採用白天補氣,晚上補血,人白天主要是靠氣運作,晚上靠血運作,所以白天補氣,晚上補血這樣才能更好的吸收利用。
4、確認自身身體條件,現在人補氣血只知道氣血同補,氣血同補是指氣和血都虧的人可以同時補氣血,氣血不是補的越多越好,而是將氣血補平衡就可以了,所以確認是否需要氣血同補,還是只需要補血或者補氣,確認好身體條件才是補氣血的前提。
5、補氣血的重要並不適合各種人群,一些小孩以及青少年應該儘量別喝。中醫方面認為,小孩屬於身體快速發育的一個階段,這個時候應該按照身體的正常規律來成長,如果過多的服用這些補身體的藥材,就相當於揠苗助長,並不利於身體健康反而有害處。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