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是個富養長大的女孩?

「一個女人可以用化妝品使她出一出風頭,但是獲得別人的喜愛,還要依賴她的人品和處世手段。」——盧梭

·

木梓陽這個人,喜歡廣泛結交,自然也向我伸來了橄欖枝,然後,我不動聲色地接住了。

我們本應成為朋友,但是因為兩件事改變了我對她的看法。

第一件事,因為男朋友沒有及時幫木梓陽抱來圖紙,木梓陽當著全教室的人打了男友一個耳光;第二件事,當所有人都圍站成圈聽導師指導建議的時候,木梓陽甩手推開外圍的人,興沖沖地擠到了最前排,幾乎就要貼到導師的臉上。

任性,嬌縱,似乎成了她在我心裡的代名詞。

木梓陽的舍友常常是痛不欲生,她床下的垃圾堆上了天。走近她的床鋪,那難聞的味道撲鼻而來。跟她在澡堂偶然遇見的時候,我無意間瞥見了她髒兮兮的肩帶。

宿舍髒亂差,不講衛生,似乎成了關於她流言蜚語的中心詞。

我一開始猜想,可能木梓陽的家境不是太好,所以從小養成的習慣也不是很好。性格嘛,天生的吧。

她的舍友搖了搖頭,家境不好?那你可就錯了。木梓陽缺什麼,也不缺錢。

一次外出場地調研的時候,大家紛紛跑去找共享單車,木梓陽站在原地,大聲說:「怎麼辦,這裡只有我不會騎自行車吧!」

當好心的男同學準備幫助不會騎車的木梓陽時,她只是冷笑:「老娘從小就不是坐這個出門的。」

事實竟然跟我想像得完全相反,木梓陽是個實打實的富二代,出生開始,進門出門,一向都是轎車保姆迎來送往。

木梓陽,家境富裕的女孩,也是富養的典型。從小有著豐厚的物質條件,書法班舞蹈課樣樣不落,按理說,她應該是個知書達禮,優雅體面的的女孩。但不知道,為什麼在優渥的土地上,開出了這樣一朵奇葩花。

仔細一想這樣的例子還真不少。拿我的表妹小雪來說,舅舅為她的前途操碎了心。舅舅常常掛在嘴邊的教育經總是那一句:「從來富貴多淑女,自古紈絝少偉男。」

教育小雪,舅舅的方法一直都是,給夠錢,給多錢,會花錢,會享受。這樣才不會被男孩的花言巧語和小恩小惠給騙走。

為了讓小雪變成他預想中的「淑女」,經濟水平一般般的舅舅一番東拼西湊,籌夠了錢,把小雪從普通高中轉到了所謂的「貴族學校」。

看著校門口雲集的豪車,裝扮入時的男生女生,舅舅原本在滴血的心又湧上了自豪感,他說女孩子就是要多見世面,見多識廣才能提高修養。

小雪走進學校,是撲面而來的壓抑感。她感覺自己和同學們的區別就在於:有錢沒錢。

小雪有些自卑,雖然舅舅的零花錢已經給的足夠多,但小雪還是常常不能滿足,說這些錢還不夠給同學過生日的時候買個小禮物。

在學校的小雪越來越抬不起頭來,回到家零花錢卻越要越多,舅舅終於無力負擔,凍結了小雪的零花錢,也好讓她收收心。

可誰知道,沒過幾天舅舅就被老師叫到了學校,原來小雪早戀被發現了,對方是同班的男生,為了小雪,總是出手大方。

每晚下了自習,小雪就抱著昂貴的禮物,偷偷地帶回了家。小雪出現了一種錯覺,只要自己還緊緊地攥著這些美物,就能在同學面前有容身之處。

小雪本已是衣食無憂,貪慾卻一天天膨脹。她甚至指責舅舅送她來讀這種學校,讓她難堪。

舅舅想不通,很多大人也想不通,他們的教育方法錯了嗎?富養女兒不對嗎?讓她見多識廣錯了嗎?

這些其實都沒有錯,但是有多少人把富養當成了嬌慣,溺愛和縱容。

宋默在《男孩窮養,女孩富養》一書中寫道:「富養女孩,並非慣養女孩,而是要在物質上開闊其視野,精神上豐富其思想。」她認為富養的真正內涵是「氣質高貴」,富養的女孩見多識廣,優雅聰慧,並且獨立自主。

提到物質上的開闊視野,大人們此時又要想不通了,鋼琴課我給她報了呀,舞蹈課也上了呀,漂亮衣服也給她買了呀。怎麼學了許許多多,小公主就變成了小魔頭。

修養並非技能,技能給了一大堆,關於修養的課程他們卻缺席了。

我曾經看到一個情景,媽媽對女兒講:「今天那個XXX真壞,我們家的小孩不跟這樣的孩子玩。」隨後女兒就轉過身來,跟那個XXX複述她媽媽的話:「我媽媽說了,我不跟你這樣的小孩玩。」

與「這樣的小孩」劃清界限,這位母親以為給了女兒公主般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其實只不過助長了她的虛榮心,教會了她批評指責。

我也見過另外一種情景,同樣是媽媽,她說:「XXX今天做的不對,但是我們原諒他吧!」

教訓,數落別人很簡單,難的是學會寬容平和。真正的淑女,不僅有著潔凈的外表,更不會站在高處任意指責和抱怨。

去年十月,我們學建築的一行人在某藝術基地參觀調研,同行的女孩多一點。剛剛進入基地大廳的時候一切還很和諧美好,女孩們個個妝容精緻,步調優雅。參觀完展廳後,工匠師傅帶領我們參觀工房。

女生們哪裡知道,一件件完美的藝術品就誕生在著髒亂的工房和黑漆漆的大倉庫。一時間,人群中竊竊私語不斷,到後來,變成了大聲喧譁。

「呀,我碰到什麼髒東西?!」「快往前,快點走,這裡黑死了!」

她們的抱怨接二連三,腳步亂了,聲音嘈雜,完全沒有了剛才的優雅謹慎,宛如菜場砍價的大媽一般唾沫橫飛起來。

黑色的工房仿佛是一張黑色的遮羞布,剛才看似的「淑女」,一下子原形畢露。

等到發放工具體驗製作的時候,女孩們又上去哄搶起來。我空著手出來,只好去找別的工作人員借打孔的機器。

靜坐在角落裡的,是一個在這裡報名學習的女孩,也是二十多歲的樣子,我找到她的時候,她正在精心打磨著一枝木簪子,氣定神閒。

儘管這工作間氣味嗆人,幽暗污穢,我還是看到了一朵綻放的蓮:遠在幾米外,清香自來。

我上前去向她藉機器,她摘下口罩,告訴我小心燙手,然後不忘給我一個笑。本以為她會孤傲,沒想到如此親切。

我知道這裡的學費昂貴,來這裡報名長期學習的女生,她的家境一定不錯。但是我沒空琢磨她是哪個大家閨秀,哪個大款的女兒,我只看到,一個真正被富養的女子是怎樣。

心靈的富足,帶來飽和的修養。我跟那個如蓮一般的女子對話不多,但是寥寥數語,讓人折服。

盧梭曾經說過:「一個女人可以用化妝品使她出一出風頭,但是獲得別人的喜愛,還要依賴她的人品和處世手段。」

人品和為人處世的方式,是富養的重點,也是做人的重點。

只要掌握了富養的正確方式,才不會一邊學著人家富養,一邊唾罵:出來的都是一群紈絝子弟。

如果經濟條件許可,物質的富養和精神的富養大可不必割裂,兩種富養方式如果能夠相互促,必是一件好事;

如果實在沒有太高的經濟條件,手邊時常放兩本好書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讓女孩有正確的金錢觀,不是放縱揮霍,也不是一毛不拔,不能讓俗物捆綁了她們的心。這樣,即便沒有豐厚的物質,不妨礙這個女孩成為一個高貴的女子。

如果理解錯了富養女孩的真正內涵,就會誕生那麼多「怪胎」:她們多才多藝卻尖酸刻薄,她們漂亮多金卻任性自我,即便她們沒有太豐厚的物質,也會愛慕虛榮。

不希望有哪天,再看到某些「淑女」和她們那些捧著富養真經的父親或母親時,我們心中又會疑慮萬千:「聽說她是個富養長大的女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6/node152577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