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雖然隨著觀念的進步,許多媽媽在生產之前都做好了科學坐月子的準備,然而最後都不可避免的遭受到月子陋習的危害。產科的醫生坐不坐月子?說起坐月子,是很多媽媽們頭疼的話題,老人說不能吹風,不能開空調,不能洗澡,不能刷牙等等禁忌,讓許多媽媽感到困惑與壓力。
民間俗稱的「月子」在醫學上指的是產褥期,主要是指從分娩結束到產婦身體恢復至孕前狀態的一段時間,大概需要六周。如果恢復得不好,可能會影響產婦的身體健康。
俗話說產後「坐月子」,月子月子不就是30天嗎?不然,產後恢復大概需要三個月左右的時間,這樣產婦身體才能完全恢復。產後的休養生息對新媽媽的身體恢復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哪些禁忌是產後媽媽萬萬不可犯的呢?
錯誤1:過度捂熱
不能吹風是坐月子期間最通用的一條禁忌,產婦身體虛弱吹風可引起感冒,另一個原因是產後全身筋骨鬆弛,如果讓冷風吹襲到骨頭,以後有筋酸痛的可能,在長輩的強調下,許多新媽媽深信不疑。就算是在大夏天,依然長袖長褲加襪子,生怕受到半點涼風。建議媽媽們坐月子期間最好是穿長衣、長褲,而且下床時如果地板冰冷,最好再加個襪子,如果是夏天則選擇薄的長袖衣物。
在坐月子期間吹風確實不太好,但如果在感到炎熱的時候也要注意
正確的做法:
1. 坐月子期間要避免身體直接吹到電扇的風。
2. 開冷氣時不要將風口對著產婦,並將室溫設定在攝氏25-28度左右是最適宜的。
3. 坐月子期間衣服若因排汗量過多而濕了,一定要馬上換乾的衣服;冬天時床邊準備睡袍,半夜起來喂奶要立刻穿上,才不會受風寒。
錯誤2:不敢洗澡,洗頭
不要洗澡、洗頭的原因,是因為生產過後全身的毛細孔都會張開,包括頭皮,如果坐月子期間洗頭,可能會使得頭皮表皮短暫缺氧,而造成會有偏頭痛的後遺症,還擔心虛弱的產婦在洗澡之後,接觸冷空氣而發生感冒;而且如果身體受冷可能會影響惡露的排除。不敢洗澡和洗頭也是坐月子習俗中廣為流傳的一條,老一輩堅信的理由是產婦沾水會導致濕寒之氣的入侵,並且根深蒂固植於體內,落下一輩子腰酸背痛頭疼的病根。
事實上,月子期間更應該注意個人衛生,因為在生產過程中及產後,新媽媽的身體和頭髮會大量出汗而變得很髒,定期洗澡洗頭有助於避免細菌感染, 保障新媽媽和新生兒的健康。
要注意的是:在產後四周之內子宮頸尚未閉合,不要進行坐浴或盆浴,以免引起子宮或盆腔感染。但是應該每日沖洗外陰2-3次。有側切傷口的產婦,應該在每次便後均沖洗外陰。
剖宮產的產婦,要保持腹部傷口的乾燥、清潔,在傷口拆線前不能淋浴洗澡,可以用溫水擦洗局部。或是請醫生將腹部傷口做好防水保護後再進行淋浴。
錯誤3:不敢刷牙
從孕期開始,由於孕激素的影響,孕婦很容易患上牙齦炎症,而生產之後,因為產婦身體虛弱的原因,更是會加重症狀,變得異常脆弱,民間還有「生個孩子掉顆牙」的說法,因此許多人認為月子期間不該刷牙。
但事實卻是相反,新媽媽在月子期間若想保護牙齒,必須刷牙。因為產婦在月子裡每天都會大量進食許多高蛋白類食物,並且往往都比較細軟,如果不及時刷牙,更容易形成牙菌斑,引發牙周病和齲齒。產婦不刷牙更容易導致口腔細菌滋生,引發口腔疾病,所以我堅持每天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但是選用對牙齦損傷小的軟毛牙刷
月子裡一定要天天刷牙。只要體力允許產後第2天就應該開始刷牙,最好不超過3天。但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在孕期注意攝取鈣營養,保持口腔衛生,避免使牙齒受到損害。
2. 產婦身體較虛弱,正處於調整中,對寒冷刺激較敏感。因此,切記要用溫水刷牙,並在刷牙前最好先將牙刷用溫水泡軟,以防冷刺激對牙齒及齒齦刺激過大。
3. 每天早晚和睡前各刷一遍,如果有吃夜宵的習慣,吃完宵夜後再刷一遍。
4. 可在產後3天採用指漱,即把食指洗凈或在食指上纏上紗布,把牙膏擠於手指上並充當刷頭,在牙齒上來回、上下擦拭,再用手指按壓齒齦數遍。這種方法可活血通絡,堅固牙齒,避免牙齒鬆動。
錯誤4:進食大補,不吃水果
生孩子是女人一生中最痛苦的時刻,相當於在鬼門關上走了一圈,耗盡全身血氣,所以生完孩子的女人很虛弱,就應該好好補補。因此,月子期間都約定成俗的給產婦準備老母雞湯、豬蹄湯、肉湯等各種大補食物,為了補充營養和讓奶汁分泌充足,還認為這樣有助於下奶。。其實這樣恰恰是產後的一大禁忌。因為滋補過量可引起肥胖,而肥胖不僅是產後媽媽最害怕的,還會使體內糖和脂肪代謝失調而引起各種疾病。
然而,產後應當飲食清淡,才能更好地排出體內的惡露垃圾,各種大補的湯水不僅不利於身體儘快恢復,還很容易造成堵奶,發生乳腺炎!過了月子期間也不宜進補過多,而應注意均衡飲食。
月子期間不能吃水果的觀點來源是認為產婦腸胃虛弱,害怕寒涼食物,只能吃溫熱食物,而水果本身比較冷,吃了會鬧肚子。
但是,水果本身分為熱性、溫性和寒性,只要不是寒性水果,新媽媽都應該多吃。因為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有助於側切或剖腹傷口的恢復,還能提升母乳的營養。從可進食正常餐開始,每日半個水果,數日後逐漸增加至1-2個水果。蔬菜開始每餐一兩左右,逐漸增加至每餐4兩左右。
錯誤6:長時間看手機,看電視,看書等
產後不但是全身筋骨都變得鬆弛。每一個器官都可以說是處在脆弱的階段,老人常說,不可以看電視、不要掉眼淚,其實是希望產婦讓眼睛多休息、以免造成眼睛過度疲累,影響以後的視力或使眼睛變得容易乾澀。眼睛如果幹澀不舒服也可能牽連引起頭痛。
平時如果眼睛不舒服或疲累時,可以用指腹按壓眼睛四周或是兩掌相互摩擦生熱,再輕敷眼睛,將可以改善眼睛不舒服的情形。
產後的婦女荷爾蒙的分泌尚未恢復正常,所以情緒很容易受影響,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心情低落而流淚,這些都會導致用眼過度,讓眼睛過度疲勞。
正確的做法:
1. 坐月子期間保持心情輕鬆愉快、聽聽柔和的音樂。
2. 聽電視聲音取代看電視,讓眼睛好好休息。
錯誤7:整日臥床,躺著喂奶
很多人認為,產後新媽媽身體太過虛弱,必須時刻臥床休息才能恢復好。
事實上,適當的運動更利於身體的恢復。月子期間,新媽媽應當根據自己的精神狀態,下床走動,或者進行一些簡單運動。一味的臥床不僅不利於血液流通,也影響腸道消化。這對於產後的康復是非常不利的。長期臥床,會使得腸蠕動減弱,造成產婦便秘,甚至增加子宮脫垂風險。所以建議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產後媽媽還是多動動。
產後應該躺著喂奶還是坐著喂奶?這是令許多新媽媽困惑的問題。由於老一輩普遍認為月子期間必須臥床,因此喂奶也需要躺著喂。但躺著喂奶,容易導致寶寶吸入過多的空氣,發生吐奶。
最科學的做法是,在產後身體較為虛弱的前一周,可以暫時躺著喂奶,但要注意給寶寶拍嗝,身體稍好之後最好坐著喂奶。如果擔心坐著喂奶會影響新媽媽的身體,可以藉助哺乳枕來減輕新媽媽的負擔。
錯誤8:不及時的預防產後的內臟和子宮下垂
每個媽媽們都得經歷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懷寶寶期間胎兒不斷長大,把母體的子宮撐的變形,五臟六腑全部移位!一朝分娩盆骨大開,那麼寶媽們的身材會怎樣呢?即使你可以恢復到孕前體重,也恢復不了孕前身材,尤其是大肚子,是讓很多產後媽媽們頭疼的問題。所以不管是剖腹產還是順產都是很有必要束縛的。產後最少1~2個星期要進行骨盆收緊。6個月內對骨盆進行收緊是最理想的。恢復到原來到堅硬程度也需要6個月的時間。對於產後的新媽媽來說,產後束縛腹部能夠防止內臟下垂,幫助子宮復舊,也能夠對體型的恢復有幫助,但是,必須得使用專業的。
生完寶寶後六個月是各位媽咪們儘早儘快恢復體型的黃金時機,所以各位媽咪們一定不要錯過這個黃金時機哦,不然可就追悔莫及啦。產後新媽媽可根據個人恢復情況適量活動,但產後不可過早大量運動。
坐月子總會遇到很多問題,而對於新媽媽來說日常飲食是十分重要的營養來源。不過,也不能盲目進補,需要注意坐月子的哦。
坐月子的飲食禁忌
1. 酸、辣和甜的食物
酸辣食物會刺激新媽咪虛弱的胃腸,引起很多不適。甜食最好只喝紅糖水,過多吃其他甜食不僅影響食慾,還易使熱能過剩並轉化為脂肪,引起產後肥胖。
2. 鹽漬食物
鹽漬食物會影響新媽咪體內的水鹽代謝,咖啡及含某些香辛料的食品可通過乳汁進入寶寶體內,影響他們的健康發育,特別要加以注意。
3. 味精
為了嬰兒不出現缺鋅症,新媽媽應忌吃過量味精。一般而言,成人吃味精是有益無害的,而嬰兒,特別是12周內的嬰兒,如果哺乳期間的媽媽在攝入高蛋白飲食的同時,又食用過量味精,則不利。因為味精內的谷氨酸鈉就會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過量的谷氨酸鈉對嬰兒,尤其是12周內的嬰兒發育有嚴重影響,它能與嬰兒血液中的鋅發生特異性的結合,生成不能被機體吸收的谷氨酸,而鋅卻隨尿排出,從而導致嬰兒鋅的缺乏,這樣,嬰兒不僅易出現味覺差、厭食,而且還可造成智力減退,生長發育遲緩等不良後果。
4. 人參
有的新媽媽產後急於服用人參,想補一補身子。其實新媽媽急於用人參補身子是有害無益的。人參含有多種有效成分,這些成分能對人體產生廣泛的興奮作用,其中對人體中樞神經的興奮作用能導致服用者出現失眠、煩躁、心神不安等不良反應。而剛生完孩子的新媽媽,精力和體力消耗很大,十分需要臥床休息,如果此時服用人參,反而因興奮難以安睡,影響精力的恢復。
人參是補元氣的藥物,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血的流動。這對剛剛生完孩子的新媽媽十分不利。因為分娩過程中,內外生殖器的血管多有損傷,服用人參,有可能影響受損血管的自行癒合,造成流血不止,甚至大出血。因此,新媽媽在生完孩子的一個星期之內,不要服用人參,分娩7天以後,新媽媽的傷口已經癒合,此時服點人參,有助於新媽媽的體力恢復。
產後子宮養護
分娩可能造成子宮易位甚至脫垂,這種更常見在少運動、體能較弱的媽媽中。子宮復舊不良的產後媽媽,容易導致惡露不絕,甚至引發一些婦科疾病。子宮沒恢復好的媽媽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做子宮養護。
子宮恢復號的五大標誌
子宮恢復正常大小
產後子宮恢復時間,一般需要42天左右。剛剛生完孩子的子宮約如孩子頭大,重約1千克,約在產後4-6周會恢復原來大小,即雞蛋大小,50-70克,這個變化過程被稱為子宮復舊,主要通過子宮持續收縮來修復。產婦,在產後42天左右,應到醫院做婦科檢查,了解子宮是否恢復正常。
子宮體的下降
在胎盤排出之後,子宮會立即收縮,在腹部用手可以摸到一個很硬並呈球形的子宮體,它的最高處和肚臍的水平同高。以後子宮底的高度,會每天下降1-2厘米,大約在產後10-14天內,子宮變小,降入小盆骨腔內。這時,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宮底了。
子宮頸的閉合
在分娩剛剛結束時,因子宮頸充血、水腫,會變得非常柔軟,子宮頸壁也很薄,皺起來如同一個袖口,7天之後才會恢復到原來的形狀。7-10天後子宮頸內口會關閉。一直到產後4周左右,子宮頸才會恢復到正常大小。
子宮內膜的復原
胎盤和胎膜與子宮壁分離,由母體排出以後,從子宮內膜的基底層,會再長出一層新的子宮內膜。產後10天左右,除了胎盤附著面外,其他部分的子宮腔會全部被新生的內膜所覆蓋。剛剛分娩後,胎盤附著部分的子宮壁面積約手掌大,到產後2周左右,直徑已經能縮小到3-4厘米,但產後6-8周才能完全癒合。
惡露排凈
產後惡露排凈,也是標誌子宮恢復好的信號。產後最初3天左右,惡露量較多,顏色鮮紅,含有大量血液、小血塊及壞死的蛻膜組織等,稱為血性惡露;3-5天後惡露變為淡紅色,所含血液量較少,有較多宮頸黏液,還有壞死的蛻膜組織和白細胞等,稱為漿液性惡露;產後10-14天惡露成白色或淡黃色,含有大量白細胞、蛻膜組織等,稱為白惡露。在產後4-6周惡露分泌停止,子宮基本恢復正常。
最後,我想告訴各位新媽媽的是,一定要堅持母乳喂養。
母乳喂養首先要保持舒適的姿勢,可以坐也可以躺著,在寶寶張嘴時,幫助寶寶含住乳.頭和大部分乳暈,應用食指和中指在乳暈根部托按乳房,以免妨礙寶寶通氣,還可以防止奶水流得太快,引起寶寶嗆咳。產褥期乳房的護理也非常重要,有的媽媽因為不小心患了急性乳腺炎,吃了很多苦頭。因此,我每當乳汁淤積時都及時排空乳房,保持乳汁通暢並堅持使用哺乳文胸。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