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就很重視產後調理坐月子,生產對婦女來說是生命中的大事,尤其在古代生產是風險很高的事情,產後歷經氣血耗散、體力損傷,會藉助一些食補、藥膳來幫助恢復。
而到底如何坐月子?很多婆婆媽媽都各有一套傳承自長輩而來的方法,然而有些傳統的坐月子觀念已不適用於現代,事實上依目前的氣候環境、生活情況,以及大眾的營養狀態,使現代人的體質有所改變,因此在月子處方上需有較大的調整。以下就坐月子常見的問題說明。
為何要坐月子?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女性生產的過程耗氣傷血,現代生產技術的進步,加上營養的充足,雖不至於像古代產婦氣血耗傷嚴重,但生產過程還是多少會造成一些體質損傷的部分,因此給予適當的藥補食補,有助體內的器官回復到懷孕前的狀態,解決產後的不適,不僅幫助產後生理、內分泌功能的恢復,許多產前體質上的問題也可得到改善。
誰需要坐月子?
不論自然產或剖腹產都需要坐月子,且兩者在坐月子的方式與處方也有一些差異,例如自然產與剖腹產服用補湯的天數與開始服用的時間都不同。
另外小產或流產也需要依照懷孕的周數來坐月子,尤其是習慣性流產更應該調養,且很多都有體質上的問題,沒有針對原因調理,下次可能還會發生同樣的狀況。
月子要做多久?
產後調理,其實就是產褥期的調理,現代醫學將胎盤產出後開始算六個星期,稱產褥期(puerperium),這段期間剛好讓分娩後產婦的身體與器官恢復至懷孕前狀態的時間,例如子宮要縮回原來的大小,因此坐月子能做6至8周是最好的,如果現實狀況無法允許時,至少能做到一個月還是較好。
要如何坐月子?
坐月子不是只有食補,還包括生活起居的調配,掌握飲食宜忌原則,最重要要搭配適當的藥補,服用具有實質作用的中藥來調理,才能真正將月子做的好。
藥補方面採用分段調理,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調理重點,第一要補血化瘀,第二要養血化瘀補氣,第三要補脾益腎固筋骨,三大階段中依據個別產婦狀況可再搭配不同的治療方法解決其他的不適。
生活起居原則
1.睡好、多休息。
2.食:吃好。
3.行:少勞動,減少爬樓梯,避免彎腰搬重物、久蹲、屈膝、盤坐。
4.衣:注意保暖,避免吹風受涼,不碰冷水。衣服應厚薄適宜,避免過熱汗出過多。
5.定時排便、注意陰部、肛門清潔。
6.傷口保持乾燥。
7.適當使用束腹帶:幫助剖腹產者的傷口癒合、預防子宮下垂、胃下垂、幫助身材恢復。但不宜過度緊束。
飲食宜忌原則
1.少食酸味食物:如酸梅、醋、檸檬。
2.避免食物過咸。
3.食物要煮熟、要溫熱。
4.傷口若有紅腫痛:禁麻油、酒。
5.傷口恢復後才可吃海鮮。
6.忌生冷、寒涼食物:如冰品、飲料、梨子、柚子、葡萄柚、西瓜、椰子、橘子、蕃茄、綠豆、蓮藕、黃瓜、苦瓜、絲瓜、冬瓜、大白菜、白蘿蔔、茄子、豆腐、海帶。
7.忌烤、油炸、辣、刺激性食物:如腌漬品、咖啡、咖喱、沙茶醬、辣椒。
8.適宜的食物:蔬菜如紅蘿蔔、高麗菜、花椰菜、筒蒿、菠菜、青江菜、油菜、芹菜、紅鳳菜、紅莧菜、地瓜葉、川七葉等。
水果如蘋果、芭樂、葡萄、木瓜、草莓、櫻桃、水蜜桃。蛋白質如豬肉、牛肉、排骨、雞肉、雞蛋、魚類、豬肚、豬肝、腰仔、蚵仔。
產後喝生化湯有何幫助?
生化湯,中醫方劑名。為理血劑,具有養血祛瘀,溫經止痛之功效。主治血虛寒凝,瘀血阻滯證。產後惡露不行,小腹冷痛。臨床常用於治療產後子宮復舊不良、產後宮縮疼痛、胎盤殘留等屬產後血虛寒凝,瘀血內阻者。
生化湯可以調節子宮收縮,排除子宮內未剝離的黏膜或血塊,幫助惡露排出;很重要的是可預防血栓形成,防止產褥感染;且幫助子宮復舊,促進子宮內膜的復原,並減少產後的宮縮腹痛。一般服用的生化湯有幾個問題:
1.服用的生化湯處方不適合自己:其實自古生化湯即有各種不同組成與劑量上的差異,現在民間生化湯也是各家都不同,有時生化湯需因個人狀況與體質差異做劑量上的調整。
2.服用的時間不對:很多人開始喝的時間錯了,或喝的時間過長,我門診也有產婦因惡露不凈來就診,一問之下生化湯竟然喝到快一個月。
3.該暫停服用時不知道:一般服用生化湯須注意,若出現不正常出血、腹痛、便秘、腹瀉、發燒、發炎反應、流行性感冒、惡漏黏稠味道不佳等症狀時應該停服,必須請教醫師,找出問題。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