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媽來頭暈眼花?這兩個穴位能有效緩解!
肝經的穴位比較少,就14個,有很多還根本不好找。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沒必要用那麼多,一般能使用其中四五個,就對身體非常有好處了。所以有的可以一帶而過,了解一下名稱即可;有的則需要每天反反覆復地揣摩、深思。因為,有的穴位會像您最親的人一樣,不離不棄地伴隨您一生。
今天我們介紹兩個大穴
崩漏、月經過多&艾灸大敦穴
? 大敦穴是肝經的第一個穴位,它在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別厚。大敦穴又是一個井穴,「井」是源頭的意思。
中醫講肝藏血,所以肝經上的大敦穴能治療出血症,且主要是下焦出血,像崩漏、月經過多等。處理大敦穴時,經常使用的方法是艾灸。
大敦穴旁邊有個隱白穴,屬於脾經,也是止血的要穴,它們倆通常配合使用,止血的效果最好。火氣比較旺的人,可多灸灸大敦;身體比較虛寒的人,可多灸灸隱白穴。灸的時候,先拿指節或指甲掐一下,哪個穴特別敏感就先灸哪個,如果兩個都比較敏感就一塊灸。
心火旺&揉行間穴
?按揉行間穴能有效緩解牙痛、腮幫子腫、口腔潰瘍、鼻出血、舌尖長泡等心火旺的症狀。
行間穴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它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有人肝火太旺,就瀉其心火,這叫「實則瀉其子」。
行間穴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如果您經常兩肋脹痛、嘴苦,那是肝火旺;而像牙痛、腮幫子腫、口腔潰瘍、鼻出血,尤其是舌尖長泡,就是心火盛,這時火已經不在肝上,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消火。
憋在裡面的火,由肝經管;已經發出來的火,則歸心經管。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個。 有的人一上火就鼻出血,等於是把火從鼻子裡發出去了。但鼻出血也挺嚇人的,雖然通過流鼻血保護了身體其他重要的臟器免受損害,但這不是一個正常的通口。這時候就要多揉行間穴,把心火從這裡散出去。
肺經上還有一個大穴,叫太沖穴,他在大腳趾縫往腳背上4厘米處,堪稱人體排濁第一大要穴;由於注意事項較多,我們下期將重點講這個人體排毒大穴。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